打开APP

华为的成功来自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联想的问题出在它的城墙口

不重视研发投入,被视为导致联想困境的根本原因,但事情的本质并不是这样。事情的本质是,华为的成功来自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联想的问题根源则在它的城墙口。就PC业务而论,真正让联想困顿的,不是联想不行,而是PC业务本身。
        2015财年净亏损1.28亿美元,让全球*大PC厂商

联想集团华为

引起舆论普遍关注,并将其与另一家企业相提并论。在这些评论中,不重视研发投入,被视为导致联想困境的根本原因,但事情的本质并不是这样。

  事情的本质是,华为的成功来自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联想的问题根源则在它的城墙口。就PC业务而论,真正让联想困顿的,不是联想不行,而是PC业务本身。

  “贸工技”不是错误

  建立强大企业是每个企业家的追求,如何实现目标大致上有两条路可以走:先做强后做大,先做大后做强,最终又大又强。这两条路很难一刀切地说谁对谁错,因为每位企业家,每家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大不相同。

  但就几十年前中国的产业环境而言,先做大再做强几乎是必由之路。一是当时的企业都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要人才没人才,只能先把日子过起来,再让日子好起来;二是粗放式爆发的市场给不强而大提供了足够的机会,在很多行业,如果你不能在群雄逐鹿的时刻快速做大,抢钱抢地盘,即使你强,也可能因为没有首先做大而再也大不起来。好比今天,你是一家不大的地产企业,即使你很强,也无法想像你可以再造一个万科万达

  联想创立后,柳传志结合当时的环境选择了先做大再做强,也就是被广泛质疑的“贸工技”战略:先以抓市场搞贸易为主做起来,然后向掌握核心技术进发。
  这是务实、正确,甚至*的选择。
  如今,很多人将联想的困局归结为柳传志的“贸工技”,但反过来想,在西方PC产业已经走到高不可攀的前沿,中国市场又如此开放的局面下,如果联想不走这条道,恐怕连在PC产业活下来的可能性都小,更无论做到世界*。
  事实也是这样,纵然联想今天遭遇到重大的挑战,但与国内外PC厂商同行相比,它依然算是成功者中的成功者,而国内很多同行的确是早就挂掉了。
  即使是被拿来与联想相提并论的华为,事实上也是先靠“贸工技”发展起来,然后才走上研发创新为先导的道路。

  而即便是自主研发,华为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厉害的。它也是先把日子过起来,从抄袭,借鉴,价格战,人海战,在国内从低端市场,在海外从亚非拉一路干起,最终以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的奋斗让日子好了起来。
  不同的是,华为冲对了城墙口,可以先喝汤再大鱼大肉,而联想的城墙口上已只剩汤和骨头。

  联想的城墙口有什么问题

  以IBM为首的PC厂商曾无比红火,这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一、IBM快速崛起的时期,PC厂商基本上掌握着产业发展的主导权;二、从无到有的市场快速爆发。

  但繁荣的背后藏着危机,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涌入PC市场,推动了PC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让PC产业不断分工细化,原来被PC厂商主导或相对主导的芯片、系统与核心组件产业纷纷壮大,不断从PC厂商手中夺走核心价值与话语权,让PC厂商一步步丧失掉自身的价值空间,并从一个大鱼大肉的行业成为了一个没有什么油水的行业。

  而华为面临的环境则相对不同。首先,中国对通信设备有相当的政策保护,对外资有相当的限制,这给了华为蓄势待发的准备时间。其次,华为所在的领域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技术迭代,很多问题对全球同行都是新的问题,大家一起在新的起跑线上往前跑,这才给了后来者可以弯道超车的机会,比如3G、4G业务的兴起等等。而整个过程中,这个产业的集中度都相当高,没有出现PC产业这样的分崩离析,其产业爆发强度和增长空间,也要高过同期的PC产业。这都为华为大崛起提供了大前提。

  这也是我认为,联想幸亏走了“贸工技”这条道路的原因。中国的PC产业一开始就打的是世界级的战争,而外资已几乎在所有核心技术环节无可超越。这种局面下,如果联想试图掌握核心去搞PC产业的大研发,它是攻芯片,还是攻操作系统和硬盘,它能攻得上去,攻得成吗?

  这不是自灭威风,而是要实事求是,好比你去攻芯片,攻操作系统,英特尔、微软是吃素的?强大如IBM都不敢攻,你能攻?不攻这些高附加值的,你费劲巴力去攻主板或其他零部件?那还不如搞好“贸工技”。
  有人可能拿华为海思麒麟处理器来反驳,并质疑,华为做手机可以自己把芯片攻上去,联想做电脑为什么不可以把芯片攻上去。华为攻海思麒麟处理器时,已是个什么规模?联想当时又是个什么规模?真的不可同日而语。

  这当然不是说华为的成功是靠运气,全国做通信设备的也不少,全世界更多,华为能从那么弱做到这么强,当然是**的了不起并*值得学习与尊敬。

  而我想强调的是,即使换任正非先生来做联想,他可能更成功,但也一定不能将联想做到华为这么成功。除非他跳出PC业务,甚至关掉PC业务,从整个IT产业的发展趋势,重新寻找而且找到其他可以有效冲锋的城墙口。

  华为最近也进入到PC市场,我的看法,它会借助其强大的母体品牌与技术实力获得成功,但不会像其主业那样大成。至于华为为什么会成,改天将另行讨论。

  要做百年的联想  而不是百年的PC

  与很多人批评联想不靠技术研发投入做强PC业务不同,我恰恰认为,就PC业务而言,联想集团真的不需要,也不能像华为那样去投入研发与技术。

  如果那样做,它可能更麻烦。这不光因为PC厂商在当前的格局下已不掌握核心,所以无需那么大投入,更因为它从来没有过华为今天这样的强大技术与资金实力,可以去造反打破当前的格局,把核心夺回来。

  造反是要钱要综合实力的,这个永远不要忘记。一个有钱有综合实力的新人,看到一个老行业的新机会然后去打败这个行业的垂暮老人,一定比老人革命自己更容易,这个也不要忘记,因为新人新气象,不被老与垂暮的品牌、人事牵绊且多付成本。我看好华为PC前途,而不看好传统PC的自我革命,很大一个原因也是在此。
  事实上,说柳传志或联想不重视技术也是不客观的。当他们通过“贸”打好基础后,其实是及时进入了“工”和”技”,推出了自己的品牌。这才有了收购IBM之前,已在国内市场独树一帜的联想集团。而后来以12.5亿美元收购IBMPC业务,柳传志也一再强调,是要买技术、买品牌。

  如果非要马后炮,问联想如何才能像华为那样成功?*的方案恐怕是:不收购IBM的PC业务,而是卖掉自己的PC业务,然后去做一个可以快速大成的新事业。

  原因正如前文所述,PC厂商的格局决定它早已经不是一个值得拼命去搏的产业。我以为,从整个产业趋势着眼,把传统PC厂商的前途命运看透了,看伤心了,所以老子不玩了,也正是IBM出售其赖以发家的PC业务的根本原因。

  从这个层面上讲,联想如果指望依靠收购IBMPC业务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盛世王朝,则是犯了一个低级的战略错误。错误在于,相比其他高新科技的突飞猛进而言,PC业务已经是增长过去式,不可能开出璀璨的现实。

  已是增长过去式,不可能开出璀璨的现实,这不正是全球PC厂商这些年的集体写照吗?无论是惠普,还是戴尔,还是联想,都曾在PC厂商大势已去的舆论中鸭子死了嘴硬,声称自己即将以颠覆性的创新,让行业重新迎来春天,但春天在哪里呢?而高调完之后的背地里,包括联想在内,哪一家又不是在边打边退,加快转型呢。

  这也不得不佩服狡猾狡猾的IBM,它的这块姜真的很辣!

  但话说回来,当时的联想能卖掉PC业务吗?谁会给出好价钱?就算卖了,员工就业,它的社会价值又往何处去?
  如果不卖,那并购做大,背靠中国市场,不能大技术制胜,就小创新与大规模制胜,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这个产业的本质,已走到了这步田地。反之,不这样干,谁又有什么高招,能保证它走到世界*,走得比今天更好?

  而事实上,即便是收购了IBMPC业务,就因此说柳传志、杨元庆居然没有看到PC业务的残酷,或者自大到以为联想可以改变这个残酷,进而犯下指望依靠PC业务打造永不落幕盛世王朝的战略错误,这恐怕也是不客观的。

  *,联想集团即便今天挑战重重,但它依然是世界*PC,而且无人可以下结论,他们不会再走出一波好行情。第二,柳传志应该是早就看到了联想今天可能遇到的挑战,因而一直在加快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与转型。无论联想控股,还是联想集团本身并购移动业务等等,这都是例子。只不过,一条大船,没有那么多华丽的身可转。

  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和发展轨迹,这个周期有美好也有不好,而且无人可以一直美好。联想的PC业务,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在这么个情况下,亏损了1亿多美金,在我看来,值得警惕,但属正常。打一场大仗,哪能不死几个人呢。

  至于这样的PC业务未来怎么办,在可能的范围做到*,然后熬着呗。PC的需求总是存在的,熬到其他人熬不下去,或许就胜利了。还胜利不了,向IBM学习,卖掉呗,卖也卖不掉,关掉呗,多正常的事情。

  产业不能一直美好,企业却可以,但它的前提是:这个事儿不行了,你要认,即使结账走人,然后抓紧去干可行的,不要死要面子地死撑,死撑的最后都被撑死。

  要做百年的联想,而不要做百年的PC,这才是联想超越时代变幻,超越产业更迭,实现基业长青的成功之道。而为了百年联想,可以不要PC,也才是一个真正要打造百年企业的企业家,应该有的胸怀与格局。

  好的CEO不一定能造就一个好市场、好产业;但好的CEO一定都是好的市场、好的产业造就的。市场才是企业家*的老师。哈佛商学院并不是,长江商学院也不是,杭州师范学院更不是。产业趋势才是决定企业长远成败的关键,政府政策不是,企业家不是,企业员工还是不是。

  如果要成就一个非凡事业,一定要听这个老师,这个关键的指引,而不是高估人的能力,抱着什么人定胜天的想法,去与这个老师,这个关键为敌。这是我从联想曾经的辉煌以及华为今日的辉煌得出的核心经验,也是教训。

  当然了,一切都是人决定的。厉害的人,厉害就厉害在他们能跟对老师,选对关键去发力。而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已超出本文就事论事的范围,改天再讨论。

  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5G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