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版图里,中国经济算不错的,但以往长期的高速增长,突然慢下来了后,无论是执政者还是普通民众,都没法一下子适应过来。就好比一个人,一直过得很滋润,让他突然间节衣缩食,心里的落差还是蛮大的。
中国互联网圈的资本寒冬此前也出现过,上一个资本寒冬是2011年下半年到2013年结束,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在上一个资本寒冬之前的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互联网创业和资本市场异常火爆。历史重演,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火爆了一年半后,市场再一次进入寒冬。
和上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资本寒冬面临的大环境更加差,加上中国互联网网民红利消失,纯互联网创业的增长压力比以往更大。所以,理性地估计,这一轮的资本低潮可能得持续到2017年下半年。
受大环境不佳影响,中美两国标杆性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迟迟未能登陆二级市场,在美国以Uber和Airbnb为代表,在中国以滴滴和新美大(美团大众点评)为代表。虽然在一级市场,Uber、Airbnb、滴滴、新美大动辄几十亿美金融资,但只要这四家公司未能成功登陆二级市场给投资人退出的机会,整个市场就会受影响。
现在越来越大的风险是:世界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Uber、Airbnb、滴滴、新美大可能无法在二级市场获得大的溢价。一旦这四家创业代表性公司流血融资或流血上市,未获得足够回报的投资机构也就无力在一级市场投入过多,中小创业者会因此受困。
实际上,2016年上半年一个越来越尴尬的情况出现了:投资人比2015年上半年更多,但创业者比去年同期要少,出现了“投资人太多、创业者不够”的奇观。一些创业活动现场,竟然出现了投资人多于创业者的情况。
投资人多,不代表投资案例就多。2016年前五个月,主流VC投资的案子数量大减,号称中国VC龙头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在五个月时间内真正投资的案子不超过3个,不少VC投资机构甚至在2016年还未正式开荤(未投过一个案子)。
2016年上半年,各大VC机构目前都在忙于PR做品牌,虽然各家口头上都说:不惧寒冬,认为寒冬下机会反而更多。但实际上,继续这样下去,不少VC投资机构不得不裁员降薪,一些VC只能面临倒闭关门的结局。
亿欧联合微链,统计了2013年成立的VC投资机构。初步统计下来,2013年后成立的投资机构,有过投资案例的活跃VC数量将近500家,如果算上个人投资人,只会更多。这个*数量,和美国相比,不算太多;但如果放在目前的创业环境下看,依然有很大的泡沫。
显然,市场养不活这么多的VC投资机构,2016年,中国VC行业的优胜劣汰将加速。2014年到2015年,创业公司和VC投资机构的兴起,多少有政治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来决定。创业市场的优胜劣汰加速,集中程度加强;创业者背后的投资机构也会是同样的发展逻辑。
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新一轮创业大潮诞生的新的VC投资机构,它们正成为VC行业的变革力量。2013年以来的三年时间,不少新VC投资机构已经发展成为行业新标杆,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或许行业的大变革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