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在《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文中指出,人类文明,将经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期。
前喻文化,指人类文明及社会进程缓慢时,年轻人需要向长辈学习获得成长。年长者的权威来自过去经验的积累,他们也需要身教言传,将生活经验传递给年轻人。前喻文化,又被称成 “老年文化”。与前喻文化相对应的是后喻文化,长辈需要向晚辈学习,获取全新技能和知识。将技能及知识,传递给长辈的过程,也是年轻一代获取全新权威的过程。
在经济文化日渐全球化,边际日益模糊的当下,后喻文化已经形成。年轻人对世界和生活的理解等诸多方面,发生颠覆性转变,并处于高速转变中。而年长者的生活经验,不可避免失去指导价值。这或许也解释了,春节或各种节假日,急于从一二线城市踏上返家归程的年轻人会选择一部智能手机,作为礼物赠送父母的原因。
全球拥有手机用户20亿
另据《经济学人》去年一则文章显示,全球拥有手机用户20亿。在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40亿。“当手机的地位被确定,新加坡南阳理工大学里奇·凌将之称为移动逻辑:每个人都拥有一部手机的预期,迫使每个人都使用手机,最终手机无处不在。”这里的每个人,包括我们的父母。
《经济学人》同时提及,智能手机对人际及世界的改变,显而易见。手机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供了便利,除了便捷,它也使不可能成为可能,“解除了许多关于何时何地该做何事的禁锢;也使以前确定的变得不确定,比如这是什么、他是谁。之前泾渭分明的事:产品和服务,车主和出租车司机等,区别不再明显,反而渐渐相互交融。世界的流动性愈来愈强。”
当然,父母或许并不能快速感知或关注世界的流动性,他们接纳智能手机的初衷,往往是,与子女建立更便捷、更快速的联络。为此,他们愿意向子女虚心请教,努力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大多数功能。
给生活带来便利的APP,是父母所需
相形之下,子女的初衷,要复杂得多。馈赠手机之外,还热衷为父母下载各种APP,希望父母融入移动互联网,不要被抛下,生活在信息的孤岛。这里的信息,不限于自己为父母提供的生活点滴细节及日常问侯,包括世界上正发生的事以及热议话题,比如papi酱、和颐事件等。所以,在朋友圈炫耀父母微信截图的,是在炫耀什么?不外是,他们的父母与时代同步。
微信之外,另有一些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APP,是父母所需。毕竟当下的一部智能手机,它已经聪明到既能看到听到,又能判断自身位置计算运动速度,还能感知或预告正在发生的各种事。比如商品的更低售价、哪些餐厅距离最近并且评分最高。以及下一辆公交车何时到达,何时出门侯车,最节省时间,避免盲目等待。也就是说,因为不在父母身边,人们寄望一部手机,有时候可以代替我们,解决父母的部分问题。
大字版是互联网产品的善意之一
鉴于父母的学习时间及学习能力,一个APP只有足够简洁兼得功能强大,才是父母福音,才不至于使他们因为畏难而不知所措。比如实时公交查询APP车来了,操作简洁,界面一目了然,并且已有大字版,服务对象就是年长用户或是年轻用户的父母。
大字版是一款互联网产品,释放的善意之一。目的在于便利,不止暖心而已。试想爸妈出门,执意坐公交,有了车来了,乘车掐点,至少不再为他们在站台良久侯车风吹日晒而不安。
当移动互联网的便利也为父母拥有,通联的便利,信息的便利,衣食住行的便利,人们才会认为,移动互联网造福了大多数人,它并正在努力抹平移动互联网本身带成的种种鸿沟,努力不抛下任何人。
为人子女,逐步成熟后,总希望能对父母好一些。也希望整个世界,能对我们的父母好一些。
21274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20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25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