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三板不好吗?优秀的企业为何溜走?IPO真的是个好去处吗?

新三板一度充当了梦想的“桥梁”,业内传闻,未来有转板机制,能有一条直通IPO的绿色通道。对此舆论,证监会曾正式强调,“公司挂牌不是转板上市的过渡安排”。

  年后的新三板市场始终不景气,据全国股转系统数据显示,上周(2016.2.22—2.26)新三板企业做市交易额18.03亿,协议转让交易额7.35亿,虽比年后*周的流动性略有好转,但相比于去年三四月份(以去年4月某周交易额为例,做市交易40.53亿,协议转让交易额33.27亿)的交易活跃性仍差距甚远。业内人士戏称,当前交易冷清阶段是年后的倒春寒,但事实上,这场寒流从去年下半年就刮起来了,无论是做市指数还是交易量上都一路受挫。

  大环境不佳,引得不少新三板企业“离家出走”,踏上艰辛的IPO之路。据悉,截至2月24日,2016年前两个月已有 45家新三板企业宣布接受IPO上市辅导。相比去年,全年也仅有54家新三板企业接受上市辅导,今年头两个月就占了去年的83%。敢走IPO的企业基本都是新三板中的佼佼者,接连出走的势头越来越强劲,新三板到底哪里不好?IPO真的是个好去处吗?

  新三板不好吗?优秀的企业为何溜走?

  对于新三板的评价,业内各持己见,意见不同。有人说,新三板是中小企业资本化的重要途径;也有人说,新三板是鱼龙混杂,买到手的股票,到孙子辈也不一定能解套。新三板作为一个发展初期的资本市场,必然存在很多缺陷,就连发展相对成熟的A股市场也避免不了体制上和市场上的不足。犹记得,去年三四月份新三板定增市场一票难求,而今市场分外萧条,优秀企业“忍”不了了,终于选择“出走”的道路。新三板企业为何出走?笔者将从市场面、企业及券商三个角度,做简单的盘点。

  市场面上,流动性不足是逼走优秀企业的主要原因。当初中小企业之所以挤破脑袋也要进入新三板,是因为他们希望在新三板上实现股票流通,以拓宽其融资渠道,降低其融资成本,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挂牌后发现,市场流动性不足,一级市场火爆,二级市场萧条,定增也在有价无市的二级市场上牢牢套住。企业忍过了一个个寒冬,期盼政策春风能够一扫市场的阴霾。然而,竞价交易制度迟迟未出台,投资高门槛仍然阻挡着众多投资者,转板机制更是遥遥无期。终究有些企业是“忍”不了了,哪怕这个月分层制度就要落地,也阻挡不了他们离去的脚步。的确,就算企业划归到创新层了,创新层的流动性就一定很好吗?但如果IPO成功了,就和考入中国的大学一样,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

  从企业面上看,新三板确实给多数企业带来了便捷的融资通道,但仍有部分企业处于饥渴状态。据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1887家挂牌企业完成了2565次发行,融资规模达1216.17亿人民币。截止到2月29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已达到5806家。除去PE等类金融企业占了1/3的融资份额外,如果把剩下2/3的融资份额平摊到挂牌企业中,每家企业只能喝到一小口汤。但实际上很多企业连口汤都没喝到,新三板市场偏爱新兴产业,如TMT、文化传媒、“互联网+”等领域,对部分传统产业不屑一顾。正在接受IPO辅导的新三板企业湘佳牧业表示,“企业本身基本符合主板上市要求,在新三板市场中市值遭到低估,几次融资也并不理想,新三板并不认可传统产业”。从2015年至今已有近百家新三板企业出走,大部分归属于传统产业,鲜见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侧面反映了新三板的行业定位群体。

  另一方面,很多挂牌的企业屡屡被“坑”,比如做市交易,企业本希望通过做市交易增加股票的流动性,于是向做市商低价定增。做市商获得低价库存股后,和几个投资机构联合坐庄,拉高抛售,哪里会为企业的流动性操心呢?尤其是现在的做市报价仍以手动报价为主,交易员75%的时间对做个股进行双向报价,一旦报价成交,还要再5分钟内补全盘口,交易员直呼“累死宝宝了”。券商透露,为了降低工作量,部分交易员会把个股的价差直接报到*值5%,哪有心思去研究报价策略和激活交易,不发生乌龙股就很不错了。企业是多努力才走到挂牌新三板的阶段,而今如此做市,企业何其悲哉!

  从券商面上看,做市商的伎俩不再赘述了,笔者着重说一下主办券商。过去是券商和地方政府求着企业挂牌新三板,现在市场变了,想要登陆新三板的企业越来越多,券商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据几家券商透露,由于券商及中介机构对挂牌企业承担终身责任,在供大于求的市场背景下,很多券商已私下抬高挂牌门槛儿,比如营业收入要求在3000万以上,年利润在500万以上,堪比创业板的上市条件。门槛高了,新三板企业的整体质量也跟着提高。但企业也会犹豫,既然已经达到了IPO的标准,为什么要呆在流动性枯竭的新三板市场呢?注册制两年内逐步放开,何不加入IPO大军呢!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企业重新思考该选择哪个资本市场!

  IPO真的好吗?新三板企业能实现上市梦吗?

  多数企业都有一个上市的梦想,在资本市场上见证企业的价值。相比于新三板市场,A股市场有着太多的优越性,流动性强,融资方式广泛,退出通道便捷,更重要的是,登陆A股市场往往能实现市值的数倍暴涨。新三板一度充当了梦想的“桥梁”,业内传闻,未来有转板机制,能有一条直通IPO的绿色通道。对此舆论,证监会曾正式强调,“公司挂牌不是转板上市的过渡安排”。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已经有13家新三板企业成功转板至A股或香港市场。但所谓的“转板”,需在新三板停牌,然后再到IPO上排队,目前确实还没有“绿色通道”。企业面临着失去新三板的机会,并进入漫长的等待期。

  以合纵科技为例,该公司2007年9月挂牌新三板,2010年1月25日开启IPO上市之路,这一路饱经沧桑,两度被证监会否决,直到2015年6月10日才正式登陆创业板。合纵科技从2012年10月宣布暂停股份转让,在这几年间,公司未曾再发行股票、定增、收购等行为,基本没在新三板上再捞到好处。整个IPO之路前前后后算起来,五年之久,纵观转战A股市场的世纪瑞尔北陆药业佳讯飞鸿、紫光华宇、安控科技,哪个不是经历三年五载的等待!据证监会透露,截止2月中旬,沪深两市IPO排队企业近1000家,历年IPO数量最高的是2010年的347家,有多少新三板企业能挤得进去呢!除此之外,新三板企业要想跨进A股市场,中间还有很多纠结的地方。像合纵科技*次因为专利权纠纷被叫停IPO,创业板要求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特许经营等重要资产不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但很多新三板企业普遍存在专利技术纠纷、产权纠纷,看似事情不大,但一旦被叫停就是一年半载,企业真的能够承受这样的时间成本吗?

  当然,很多新三板企业抱着美好的心态,因为IPO注册制要来了。2015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两年的施行期,从今年的3月1日开始。在该决定正式通过之前,业内早已传开消息,部分新三板企业听到风声后,也提前做好了冲击IPO的准备。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新三板企业接受上市辅导主要集中在下半年,11月份有12家,12月份有18家。笔者认为,IPO注册制在政策上虽然有了眉目,但短期内不会完全放开。证监会相关发言人也明确指出,“两年的施行期并不是改革的启动期”,这期间仍会以审核制为主,逐步向注册制过渡。试想,假设IPO真的开闸了,近1000家排队的企业一下子冲进市场,会给A股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近几个月大盘总体行情不佳,监管层对IPO改革进程定是慎之又慎。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确实存在大量优秀的新三板企业,他们已经具备甚至超越了上市的条件。细数从2015年开始,近百家新三板企业接受了IPO辅导,其中67家市值过亿,且大多数企业市值集中于10亿~20亿之间,新产业(830838)以185.2亿的市值居于榜首;净利润方面,新三板企业也具优越性,文灿股份(832154)以1.51亿的净利润傲视群雄。此等业绩,恐怕创业板中很多企业也难以媲美的。也是因为这等业绩,让不少企业惶惶然,总以为自己理应追求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总以为自家的企业应该天天是涨停板。不过,笔者仍是担心新三板泡沫严重,部分新三板企业在高市值下高估了自己,反倒容易累死在追梦的路上。毕竟走上IPO之路,基本就沾不上新三板的“油水”了,对于根基不稳的企业而言,风险大于机遇。

  找准位置,顺应发展大潮

  新三板企业接连出走,做市指数震荡下跌,很多人对新三板市场抱以悲观态度,笔者在上文中也多角度阐述了新三板市场的缺陷,但这并不意味着笔者否认了其未来发展的前景,反而笔者认为是个好兆头,市场正逐步实现价值回归。“离家出走”的企业虽然优质,但大多是传统企业,他们不被市场看好甚至被严重低估。这确实与市场流动性不足有很大关系,但从侧面反映了新三板市场的定位倾向——新兴产业。新三板发展之初,一直在说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到底是哪一类或哪几类中小企业呢?市场给了我们*的答案,也逐步认清自己的位置。随着科创板、战略新兴板的接连到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架构正在一步步完善中,不同的资本市场将有不同的定位,比如战略新兴板的定位低于主板、高于创业板,但审核标准基本与主板一致,未来将从主板排队的企业中挑选符合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以推荐在该板上市;科创板的要求就很低,符合科技创新的产业基本都能挂牌。这两个板块未来都会分流新三板企业,创新层和基础层中都会流失一部分。对于企业和新三板市场都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在自由竞争的市场发展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如果新三板的退市制度出台后,这种效果将更加明显。

  很多企业在申请IPO上市辅导之后,大肆抱怨新三板流动性不好、券商职业道德差、市场机制不完善。的确,这些问题都存在,笔者也大篇幅论述过。但这近百家申请IPO上市的企业中,绝大部分都尝到过新三板的甜头。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66家企业都曾在新三板上获得融资,融资总规模高达88.67亿,平均每家企业融资近1亿。不过也存在较大差距,益盟股份就融资了12.5亿,而像吉人高新富泰股份一直都没交易也没有融资,这种差距并不能作为否认新三板融资能力的理由。

  另一方面,笔者观察到,很多企业刚在新三板挂牌,没几天就申请了IPO,尤其是2016年启动上市辅导的四十多家企业中,有22家企业是在2015年之后挂牌。挂牌和上市时间间隔如此之短,让人不免怀疑其真正意图,是否本来就“醉翁之意不在酒”。笔者推测,部分申请上市的新三板企业,一开始就打定了IPO的道路,之所以到新三板市场上晃荡一圈,主要是利用新三板的融资能力,圈上一笔资金,为漫长的IPO道路做好物质储备。这同样也不是一件坏事,多少企业累死在上市的路上,他们应该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寻找更多的生存路径。国内的融资通道较少,新三板是成本较低的方式,虽然抢占了其他企业的融资份额,但无可厚非,自由的市场本该执行优胜劣汰的法则。

  业内人士表示担忧,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IPO的大军中,一旦上不了市,不仅损失惨重,甚至连新三板都回不去了,随着排队时间延长,会有很多企业处于两难的境地。这种情况一定有企业已经体会到了,但笔者认为这仍不是一件坏事。新三板企业申请了上市辅导,意味着他们开始以最高的标准调整企业财务结构、股权结构、盈利结构等,使他们基本具备上市企业的标准。即使真的无法上市,仍是行业内*优越性的资产,很有可能被上市企业并购,以获得曲线上市的机会。近两年是并购重组的狂潮期,新三板市场之所以成为上市公司并购的主要战地,是因为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基本符合财务规范化、股权规范化等多种要求,相比于其他企业更容易融合到上市企业中。而参与上市辅导的企业比新三板企业的规范化水平更高,优势不由分说!

  昨日新三板做市指数创下新低,距离新三板历史*点1103.78点越来越近。市场总该经历这样的跌宕起伏,才能淘出真正的金子、真正优秀的企业。接连出走的企业,都在为美好的明天奋斗着;至于IPO到底是不是个好去处,一言难尽。但未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定会给企业更多选择,即使IPO走不通,还有其他好去处。企业要在顺应发展大潮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以迎接资本的春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