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言戏语:大部分消费者接触不到,根本不了解,所以,你亚马逊有一千万SKU又怎么样呢?
一个月暴增500万SKU是什么概念?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牛英华在1月12日的年货大促媒体通报会上的PPT写的还是800万SKU,但是,在现场,她却作了纠正,截止她发表演讲,他们海外购的SKU数量已超900万了,实际上,PPT上800万SKU的数据,也不过是前几天刚定的。
照这速度,到我写这篇文章发布后没几天,大约应该就可以过千万了吧,而2015年“黑五”期间,亚马逊中国对外宣称,其SKU是400万级别,这已经是当时中国*的海外商品数据量。
但是,仅仅一个多月后的现在,亚马逊中国的SKU已经接近千万级别,暴增了500万!
这应该是个世界纪录了,但做到这一点,对他们来说并不难。
牛英华向调戏电商透露,经过两年的磨合,目前亚马逊中国已经跟美国亚马逊全部打通,一旦美国上线新的品类,亚马逊中国就可以自动翻译并生成SKU目录。
什么叫自动生成?
举个例子,以前,美国亚马逊上线了一款商品,亚马逊中国需要由专业团队先将商品信息进行语言翻译,再将翻译的商品进行上架展示,后台进行登记整理。而这个过程中,由于人力的精力有限,整个过程难免出现翻译不精准,展示不及时,耗时过长等问题,整个效率大大降低。
但目前,不需要这个流程了,美亚产品一上线,可以自动化生成中文详情页,并且实现“海外购”用户体验,单一账户、统一购物车、本地支付等多环节与中国本地购物无差别的客户体验。
据说,这个过程磨合了很久,亚马逊这个庞大的系统特别复杂,一开始测试的自动生成模式,总是出现各种状况,总是有不能同步的状况出现,需要不断调试。但是,调整顺畅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试想一下,美国亚马逊天天上新多少商品啊,全部自动生成,一个月暴增400万、500万、600万SKU,真的不是事。最近之所以数量暴涨,也是因为最近是美国春装上市的季节,产品集中上新。
好吧,一直以来亚马逊的SKU都是国内跨境电商中*的,现在还来个自动化生成,不知道别的跨境电商心里有多酸涩。
千万级选品的喜与忧
SKU的丰富度成了他们最主要的标签,但选品数量暴涨有喜也有忧。
喜的方面,从他们年货大促打出招牌可以看出,要为中国年打出“洋味”,似乎,也只有他们最有资格这么做。
牛英华比喻说,每到春节的时候,中国13亿人手持钞票要花出去,全球的供应商都虎视眈眈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人过年,越来越追求新意,传统的产品要有,但新玩意也要有。海外购就成了这种需求的对接点。
除了最基本的亚马逊美国当季潮流服饰、鞋靴、箱包等实时在线;还有很多新鲜玩意,比如时尚达人和明星们的新宠Tangle Teezer的梳子,来自日本的BeautyStick 24K黄金棒电动美容棒,来自德国的Braun博朗,Bosch博世,Lamy凌美;英国的知名厨具品牌Joseph Joseph等众多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国际知名大牌。
不只有洋货,还有“实惠中国年”。在长达20天的囤年货时间里,亚马逊中国分阶段、分版块、分品类展开不同优惠力度的促销活动。比如,在“全球共庆中国年”期间,亚马逊中国将分12日至17日、18日至24日、25日至31日三个阶段,分别对居家数码品牌,穿戴类、饮食类以及珠宝类等进行优惠促销;
在“超级镇店之宝”项目中,亚马逊中国将于1月12日、18日、19日、21日和25日分别推出每天1款的爆款单品秒杀,选品品类覆盖了办公用品、移动电子设备、图书以及红酒和美食等。此外还包括满减优惠、红包优惠以及亚马逊茶馆等优惠活动等;
优惠力度大的确很吸引人,但年关了如果配送不及时,便宜几百块估计也很难让消费者下单。
怎么办?
还有“贴心中国年”。从优化消费者体验入手,以三大“贴心”呈现。比如“支付贴心”,在亚马逊购物时,包含信用卡、借记卡、支付宝、财付通、货到付款、账户余额及网银支付,甚至国内微信支付在内的多种支付方式均可使用,全面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支付需求;
又比如“物流贴心”,整个年关,除了亚马逊中国日常的7*24小时不间断的运力保障、24小时之内完成清关,更主要的是,亚马逊全球物流中国团队还会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武汉等近20个城市提供春节无休服务,客服也24小时值班,确保消费者节日购物可享受到与平时一样的服务体验和时效保证;
最后的“贴心”是指,消费者有机会获得由亚马逊为年关限量定制版“年兽大作战”快递盒等。
可是,品类多也使亚马逊在未来面临一个问题:如此多的商品,有爆款有小众化的,有熟知的不熟知的,怎么推荐给消费者呢?
所以,忧的地方就是,很多中国消费者根本不知道美国有什么产品,现在各大网站推荐的都是母婴化妆品,很多高品质商品,大部分消费者接触不到,根本不了解,所以,你亚马逊有一千万SKU又怎么样呢?
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进行过两方面的实践:一是跟媒体合作,对爆款和接近爆款的商品进行营销宣传,告知消费者亚马逊中国平台的在售品类;
另一方面,就是基于后台大数据分析(中国消费者在美亚网站的浏览习惯会做成一些指数,嵌入到中国亚马逊网站,以做关联推荐),对消费者浏览的商品按照相似度或者差异度的逻辑进行推荐,做到千人千面。
但这种摸索目前看来还不够,爆款的宣传本身不具备优势,带来流量也不具有粘性,消费者可能根据价格因素平台对比,最后看来只是一个回报不大的投入。
因此,真的要依靠的还是小众化商品,但凭大数据推荐的商品依旧有其缺点:价格、功效、产地陌生,消费者难以产生信赖。
不过,牛华英对调戏电商说,“尽管亚马逊的推荐系统已经非常强大,但是推荐仍然会是亚马逊中国不断完善的重点之一。”
此外,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尽管亚马逊SKU数量庞大,但标品和非标品一把抓的策略会不会给亚马逊中国的推荐之路造成困扰呢?
举个例子,有的主打母婴标品,所以四大保税区都有来自不同地域的存货,方便管理和页面推荐;有的跨境平台是主做服饰类的非标品,所以以全球买手圈的方式做单品推荐。所以,亚马逊中国两手抓真的没问题吗?
牛英华表示,没有问题。原来亚马逊的标品也是放在保税区里,非标品可以实时购买。他们并非没有计划,也同样划分版块进行推荐,比如“海外购·闪购”就是典型的母婴等标品专区。
所以,有了量级的SKU,亚马逊底气十足。牛英华最后表示:“根本不担心品类问题,不管标品非标品,后台SKU自动生成,对我们来说,没有成本,不需要管理库存,我天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怎么更好地向消费者推荐这么多的好的商品。”
这,或许就是亚马逊中国可以腾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