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他是渔民的儿子 “遥控”着千亿市场,一代民营石油领域教父级大神是这么炼成的

在新加坡,他不点头,你买不到燃料油。在中国,他带出的“福建油帮”,占据3000亿民营石油市场的半壁江山。一个偷油起家的渔家子弟,如何成长为一众亿万富翁眼中,教父级别的灵魂人物?

  在新加坡,他不点头,你买不到燃料油。

  在中国,他带出的“福建油帮”,占据3000亿民营石油市场的半壁江山。

  一个偷油起家的渔家子弟,如何成长为一众亿万富翁眼中,教父级别的灵魂人物?

  【*】“遥控”千亿市场

  和黄金、美元一样,过去百年间,石油是财富的代名词,以一己之力为中东国家带来了令世界艳羡的生活。

  在中国,石油产业同样拥有庞大的利润,催生了“三桶油”这样的庞然巨物。《财富》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总营收超过6.1万亿人民币,平均每天入账超168亿。

  石油是控制性垄断行业,国企“吃肉”的同时,民企也分得了“汤”。《能源》的统计称,中国民营石油行业的规模超过3000亿,比BAT的营收规模还要大一倍。

  在这个隐秘而巨大的市场中,福建系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占据过半的份额。在“三桶油”的垄断与半垄断下,福建系不仅在夹缝中顽强求生,更不断做大,如今,福建从事油气的民营企业已经有数千家,该数字还在逐年上涨。

  在外界看来,紧密捆绑的福建油企,是一个神秘的组织,他们中的佼佼者有着同样的标识:

  拥有南洋背景;

  很少置身在聚光灯下;

  拥有几十亿身家;

  业内称呼他们为“福建油帮”。

  以石油为核心资源,福建油帮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逐渐拧成了一股长而粗的绳索,他们团结、共享资源,将彼此的财富不断提升到新的高度。期间,越来越多的同乡加入其中,共享财富果实。

  这是一段颇为传奇的群体发家史:福建的民间石油贸易长期存在,上世纪70年代起,便有大量出生贫苦的人投身其中,但受困于资源和政策,生意一直做不大。直到上世纪90年代,福建油帮才成气候,涌现出一批亿万富豪。

  福建油帮得以做大,是因为其金字塔的顶端,出现了一位福建籍的新加坡侨商林恩强。在福建油帮的大佬群中,林恩强被视为教父级别的灵魂人物。

  关于林恩强之于福建油帮的影响力,有这样的背景故事。

  在福建外贸重镇厦门,民间的一种说法是,在本地人心中有两个影响深远的人物。其一是“远华案”主犯、走私大王赖昌星:

  他偷逃的税款高达300亿人民币。而赖昌星的石油,是从林恩强那里买的,运油的邮轮,也是林恩强旗下的。

  另一个人物是海澳集团的掌舵人郑金泉,

  ▼

  在厦门,为人诚信、仗义的郑金泉在政经两届有着超然地位。鲜为人知的是,郑金泉的海澳,一度因缺乏油源而挂靠“两桶油”苦撑。郑金泉结识林恩强后,海奥的形势才得以迅速逆转。几年之后,他便在中石化手上“抢下”了厦门*的码头。

  除上述两人外,在福建油帮内,还有大批带有林氏烙印的人物,这个坐镇新加坡石油巨头,影响、并推动了中国千亿级别的民营石油市场。

  【NO.2】“OK”林


  林恩强是谁?对于国内的舆论而言,这个名字很陌生,而在新加坡的石油业内,林恩强三个字就像是尚方宝剑。

  新加坡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每年有超过5万艘邮轮经过新加坡,带着这里的炼油离开港口,换回大把的真金白银。

  林恩强是这个庞大市场中的主局者之一,他有一个外号叫“OK林”,意思是想要在新加坡买卖燃料油,如果林恩强不点头说OK,你有再多钱也办不到。

  这样的说法自然有夸张的成分,在被问到这个称谓时,林恩强用浓重的闽南乡音说:这只是朋友间的玩笑。不过,从那副波澜不惊的表情上看,他显然早已习惯了这个称谓。

  这样的称谓有多久了?林恩强自己或许也已记不清,这个20来岁便叱咤新加坡燃料油市场的商人,对于行业的掌控已经超过半个世纪。

  【NO.3】“油耗子”的发家史

  年少成名的林恩强,并不是油商的后辈。他1943年出生于福建莆田,父亲靠出海打渔谋生,和石油扯不上半点关系。

  年少时,父亲下南洋讨生活,12岁那年,林恩强和母亲一道奔赴新加坡投奔父亲。他不爱念书,初二那年便辍学随家里跑船,去海上捕鱼。

  ▲图注:青年时期的林恩强

  依托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优势,彼时的新加坡已经是亚洲*的石油贸易中心。在海上,林恩强每天都能看到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邮轮。

  那是个混乱无序、草莽横行的年代,海上诞生了一批偷油谋生的“油耗子”。他们胆子大、和“船老大”关系好,邮轮停靠港口时,到了夜间,便有黑影带着油桶、顺着船舷爬上船,又在黎明之前神秘消失于港口。

  目睹这些黑暗的林恩强却感觉热血沸腾,对于这个十几岁的少年而言,一桶油换回的钞票,足够将他对于未知的恐惧燃烧殆尽。

  于是,18岁那年,林恩强也加入了这个团队。他开始昼伏夜出,带着简陋的煤油桶出行,在天亮前将装满原油的桶送到地下炼油厂。

  “油耗子”的胆子大,林恩强的胆子更大。别人一夜“走”一趟,他敢跑两三趟,一年多的时间,他就成了当地石油走私圈里小有名气的人物。

  胆子比别人大,林恩强的格局也比别人高。其他“油耗子”还在盘算着怎么能多捞点油、带多大的桶合适,他却想着:这样的非法勾当该收手了。

  20岁那年,林恩强改头换面,升级了“业务模式”。他改从油耗子手里收油,再拉着油跑业务。期间,他跑遍了新加坡的运输公司、郊区电厂、建筑工地等需要柴油的企业。

  前几个月,他看尽了白眼。但林恩强的法则是:

  被拒绝多了,生意自然快成了。

  第1次,他不理我,

  第2次态度依旧冷淡,

  第3次、第5次,他愿意和我交朋友。

  再后来,他已经离不开我了。

  依靠这份“磨”功,不知疲倦的林恩强不断扩充版图。1年多的时间内,他不仅“吃下了”新加坡郊区的一批企业,还将油卖到了马来西亚的伐木场、种植园、矿场和工厂。

  林恩强随即创办了兴隆贸易有限公司,告别过去偷油的不堪经历,成为正经的生意人。

  【NO.4】外乡人很难进去的圈子

  从创办兴隆到企业逐渐集团化的过程中,林恩强树立了几个极为重要的个人标识。

  其一是对朋友特别仗义。只要手里有周转的资金,他绝不开口提欠款。朋友找他借钱借车借船,林恩强很少拒绝。这帮他积攒了大量人脉,再有生意合作,别人*时间想到他。

  其二是对员工赏罚分明。林恩强曾经做过一件令人想不通的事情:一次,员工在记录数据时出现纰漏,按照错误的信息,兴隆会损失不少钱。岂料林恩强拿到数据,却没有改正,只是告诉助理记下此事。

  按照错误信息结算后,林恩强将报表发放给该部门每一个员工,随即采取“连坐”的措施,整个部门一起挨罚。这件事过后,该部门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并因此得到了不少额外的奖金。

  其三是看准了方向就不留后路。创办兴隆后,“圈地卖油”已经有不菲的收入,但是林恩强的野心要大得多。他眼见巨型邮轮往来于新加坡,便想:别人能做,我为什么不能?

  于是,1968年,在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他四处凑钱收购了一艘载重100吨的邮轮“海狮号”,开始涉足区域化的供油及航运业务。这成了兴隆业务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图注:自上世纪60年代,兴隆集团的油罐车已与新加坡主要炼油厂和加油站签订运输汽油和柴油的合约

  进入70年代,林恩强又马不停蹄地杀进洲际石油贸易,期间他不断将赚得的钱投入购买邮轮,自有业务吃不下,他便将邮轮租赁给国际石油公司。原油市场几经动荡,林恩强却从未在买邮轮上有半分犹豫。

  其四,他的另一个特点是特别看重“祖籍关系”。这一点令林恩强毁誉参半。当时,新加坡航运企业的高级船员大部分是韩国人,兴隆也不例外。普通船员方面,兴隆的员工多来自林恩强的老家福建莆田。

  不同国籍的团体之间自然形成了派系,冲突也时而有之。林恩强怕“自己人”被欺负,经常向他们询问相关事情,他甚至对福建船员说:“如果哪个驾驶员或者轮机员’鸟’(训斥)你们,你们就揍他!”

  除了自己的员工,林恩强对其他的同乡后辈也格外照顾,经常“传帮带”,在带大福建圈子的同时,他的行为也给圈子定下了性,外乡人很难进去。

  这一作风令其他地区的油商叫苦不迭:原油紧缺时,林恩强只给福建同乡人供货,其他省份的商人说破了嘴皮也未必能拿到货。

  

  【NO.5】占据半壁江山

  外界对其褒贬不一,林恩强的生意却一路做大。上世纪80年代,他进入原油提炼领域,到80年代末期,兴隆已经成为新加坡主要的石油供应商之一,被新加坡贸易发展局授予全球交易商项目的资格证,成为其国内唯二的本土企业。

  进入90年代,林恩强又一次性收购5艘超级邮轮,并订制19艘特殊邮轮,打造了新加坡*的私营船企——新加坡海洋油轮有限公司。1998年,他在一笔交易中一次性购入了46万吨柴油,震惊业界,一举奠定了兴隆集团在新加坡柴油贸易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那之后,手握雄厚资本的林恩强成了市场上的“庄家”。他甚至可以在低潮期大笔买进市面上的原油,囤积居奇,在价格上涨到他满意程度的时候才拿出来。

  正是从那时候起,对其多有依仗的同行,开始称呼其“OK林”。

  ▲图注:林恩强旗下新加坡*独立油库——环宇仓储基地

  90年代后期起,OK林的帝国版图如滚雪球一般,产业逐渐扩充至行业的各个领域。在老本行燃料油贸易上,他旗下的海洋燃料供应有限公司,成长为新加坡首屈一指的燃料供应商,拥有从近海驳船到载重31.8万吨的大型油轮130多艘,在世界油轮运营商中排名第16。

  港口和仓储方面,兴隆集团控股的环宇仓储有限公司,总储量达236万立方米,控制着拥有78个专门定制的储藏罐、15个泊位、包括2个深水泊位的码头。该码头是新加坡*的独立汽油仓储码头,也是世界上*的几个独立仓储之一。

  原油加工方面,自1995年起,林恩强就创立了自有润滑油品牌“优立盛”,产量从每年20000吨上升至每年50000吨,是美国石油协会认证的润滑油调配和生产加工商。

  航运领域,集团旗下的海洋油船限公司,管理和运营着超过180艘邮轮,每年经手的石油交易总值高达140亿美元,几乎等同于跨国巨头壳牌在亚洲范围内的市场份额。

  简而言之,在波谲云诡、国际巨头厮杀的新加坡燃料油市场,OK林始终牢牢占据着半壁江山。

  【NO.6】林氏门徒

  相较东南亚其他知名华商,林恩强退休得比较早,2008年前后,他逐渐放权,将生意交由子女打理。

  但是在业内,尤其是中国民营石油界,OK林的名号却并没有随之褪色。福建油帮从“一亩三分地”到“到广厦千万顷”,期间出现的所有风云人物,几乎都绕不开OK林的影子。

  新 加坡的另一石油大亨吴再进,便是OK林“门徒”名单中的一员。吴再进起初奔赴新加坡,用积攒多年的资金购置油车,从事运油业务,后结识OK林。林恩强对这 个后生格外照顾,不仅帮助其将陆运生意做大,还指点吴再进扩充产业链,一步步助其创立新加坡美福石油集团,最终成为雄踞一方的业界巨头。

  吴再进这条线,“带出了”更多福建油帮的新生力量,前文提到的郑金泉便是其中之一。

  1999年,国内油源供应严重短缺,郑金泉创立9年的海澳面临无油可加的困境,于是向老乡吴再进发出求救信号,在后者的牵线搭桥之下,郑金泉与林恩强建立起关系,从此再无原油供应的烦恼。

  那之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郑金泉已经成为福建油帮的头号人物,不仅在群体里享有超然地位,更名贯福建。厦门媒体曾感慨:在厦门,冲着“阿碰”(郑金泉外号)两个字,银行都会毫无顾忌地放款几十亿。

  林恩强的另一个门徒是如今叱咤新加坡航运界的“老蔡”。

  ▼

  老蔡全名蔡天真,早年便从事燃料油生意,但一直不见起色。1996年,他只身南下新加坡,遇到了“贵人”林恩强。老蔡称,林恩强始终对其鼎力相助,没钱的时候借钱,没船的时候借船,对方一次都没有拒绝。

  在林恩强的帮助下,蔡天真的生意越做越大。2004年2月,他以近1亿美元购买了老牌航运巨头、新加坡海皇轮船旗下的油运公司联合船务,获得20艘油船,由此声名鹊起。1年后,他又以1.7亿美元收购三艘VLCC。

  和林恩强一样,老蔡也特别“吃得开”。圈内的说法称:在马六甲海峡,只有印有“Titan”字样(蔡天真旗下品牌)的油轮,才可以无所顾忌地一路远航,不仅各国政府不会为难,甚至连海盗都会主动让行。

  OK林之后,福建油帮的后来者前赴后继,虽仍未有青出于蓝之辈,但正有更多福建油商林恩强的衣钵。他们在严格的政策管控下,在马六甲海峡和台湾海峡腾起的浪花间,强行开辟出了一条连接中新的航线,成长为令国有石油企业为之侧目的新生力量。

  最而新的消息显示,石化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将逐步开放下游,给予民营石油企业更多权限,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时间里,OK林的门徒数量还将急速增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金融数据总览

Tyme GroupTyme Global Limited
D轮2.5亿美元
2024-12-18
投资方: Nubank腾讯投资Norrsken22M&G InvestmentsLavender Hill Capital PartnersBritis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Blue Earth CapitalApis Growth FundEthos Capital PartnersGokongwei Group
KASTKAST LAB
种子轮1000万美元
2024-12-12
投资方: Peak XV PartnersHongShan红杉中国DST GlobalGoodwater Capital
Soda HealthSoda Health, Inc.
B轮5000万美元
2024-12-05
投资方: General CatalystSVB Capital启明创投Lightspeed CapitalDefine Ventures个人投资者
PublicPublic Holdings, Inc.
D+轮1.35亿美元
2024-12-03
投资方: Accel Partners
长安汽车金融长安汽车金融有限公司
股权转让轮23亿人民币
2024-11-27
投资方: 长安汽车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