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到家会让京东和京东物流产生颠覆性的改变”,负责O2O战略的京东副总裁邓天卓曾说。
2015年3月,京东集团正式成立O2O独立全资子公司,“拍到家”上线。4月中旬,更名为“京东到家”。京东到家整合各类O2O生活类目,提供3公里范围内生鲜、超市产品、鲜花、外卖送餐、上门服务等各类生活服务项目,并基于移动端定位实现2小时内快速送达。
不同于京东一直以来的自建物流、自选商品;京东到家引入众包物流,由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替代送货小哥;不踫货源,从周边商家采买,自身仅作为第三方销售平台。
这并不是京东*次尝试做线上便利店。2013年 3 月,京东曾与上海、哈尔滨、西安、温州、乌鲁木齐、东莞等 15 座城市的万余家便利店达成合作关系,京东为这一万多家便利店搭建入口,用户可直接在京东上下单,由便利店完成配送。不过,双方合作最终无疾而终。
社区O2O可谓泥潭,尽管市场规模万亿级,但因为单价低、线下重、标准化难等原因,各领域均未有巨头出现。根据《品途出品:史上最全中国O2O创业企业盘点之社区篇》,截止到2015年6月,社区领域的最后一轮次投资金额累计30亿,B轮只有一件,其它82件融资事件主要发生在种子天使和A轮,平均每件事件的融资金额是3600万,可谓砸钱不见底。在这样的背景下,京东不畏红海,做为后进入者,毅然以生鲜为突破口走入社区O2O领域,启动京东到家,驱动力何来?
生鲜市场规模大,互联网程度低
京东到家北京总经理宋鹏说,目前,社区O2O领域中,生鲜市场规模*,但互联网程度相对较低,可能由于之前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低,包括物流的不完善导致,空间特别大。所以,京东到家决定以生鲜作为O2O领域的突破口。
全国的生鲜零售额是17500亿,一年的增速只有7%。但是在线上的部分,增速达到了65%,整个份额却只有350亿。350亿是多大的量呢?北京的新发地市场一年的零售额大概是在500亿到800亿之间。虽然现在生鲜市场的增速比较快,但是占线下市场的份额依然比较小。相比B2C领域很成熟的家电、化妆品、服装、鞋帽,互联网程度非常低。
同时,京东到家又选了水果作为生鲜领域的切入口,因为水果同时具备了消费频次高,但是运输难度又低的条件。根据居民消费数据调查,目前进口水果、海鲜市场和国产水果的消费排前3,就是TOP3体内有两大类是水果。水果同时具备了标准程度比较高,客单又比较适中,同时客群比较年轻化,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又比较高的特点。
不做自营,做平台
综合来说,京东到家提供的是流量、运力、系统优势,合作伙伴提供的是线下门店的库存和供应链的优势,双方通过融合,共同为用户提供基于3公里2小时的快速送达服务。
运力方面。京东更大的其实是物流服务商。
阿里高管张建峰曾指摘京东,没有一个社会化的分散处理办法,以京东为代表的自营模式电商,是无法承载未来巨大的交易规模和交易量,越往后发展就越没有出路。
京东用京东到家回答了阿里的质疑,也颠覆了大家对京东物流的既有印象。京东到家除用自建物流外,还引入众包物流。刘强东曾在电话会议里提及,京东更想做的是物流众包平台,这个平台会向社会开放,每个人都能“顺手牵快递”,利用社会的运力来服务更多用户。
截止到9月数据,众包物流在京东到家每天定单占比能达到40-50%。
商品方面。京东到家不碰商品,商品来源于离用户最近的合作商超、服务商、咖啡店、烘焙店等。
李国庆在当当入驻天猫时说的话,也适于于京东到家:人家在人流热闹的商业街上搞一个商业地产,我们就是卖商品的,当然要进驻了。再说租金也不贵。
目前,京东到家日订单量在10万以上,已经覆盖北京、上海、武汉、天津、南京、广州、深圳、西安等8个城市。
难点在品控
商品是合作商家的,配送员是众包的,都存在未知因素。如何保证品控?
首先,众包配送员在报名、审核通过后,需要参加培训、测试,合格后绑定一张银行卡并存入300元货物预存款,然后方可开通权限,抢单配送。完成后,每单有6元的奖励。京东众包配送员在抢单后,需到指定商家处取货,取货时出示抢单信息,并配合商家核对身份信息(身份证、手机号等);取货时需核对商品,比如数量、重量、金额,包装和产品是否完好等,核对后与商家交接签字。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姚建芳表示,像人们担心的服务质量、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无论是在传统物流行业还是众包物流中,都有可能会出现;而这样的问题,最终都要归结到由谁来承担责任。
其次,为了保证品质,接入的一般是能保证服务质量的本地生活服务提供商。不同于京东自营产品的自采模式,京东到家强调其只做平台,不碰商品。
京东之外,刘强东的下一个出血点?
大批正牌商家入驻后,虽能有效改善假货乱象,但也容易失去电商模式特有的低价魅力。货品来自线下门店,再加上送货上门的费用,用户自然需要为便捷支付溢价。
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京东到家注册就送50元!还不时推出“一元到家”服务,一元水果、一元午餐,说得好听是培养用户使用习惯,说得不好听是恶意竞争、打击对手、也惯坏了消费者。
京东到家的模式与社区 001 比较相似,社区001跟大型零售商合作,自建配送队伍,向5公里以内的社区居民提供配送服务,并承诺一小时送达。社区001成立于2012年,正逢O2O爆发前夕。曾实现日单量超过2万单,客单价300元左右。月营业额过亿元,估值过20亿元。
今年8月,却曝出系列消息,指其拖欠员工工资,顾客余额没花完企业就失联,欠数千万债务,关停全国所有分部。这家社区O2O的明星企业轰然倒塌,有传言说因为资金链断裂,可其2014年10月刚被报道B轮融资过亿。企业经营中的细节,我们难以得知。但以商业常识而论,没有明确的赢利点和竞争对手的强势进入,如京东到家,都应该是其中的原因。
和社区001、爱鲜蜂、有米有这样的创业公司相比,京东到家更加烧得起钱,上线至今,大半年的时间,一路烧钱走来的京东到家越做越大,想必越大越烧钱。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最不缺的就是钱,京东固然手握流量,财大气粗,但与其有着同样胆气和野心的公司还有不少,经过一番血拼后,最后社区O2O大平台由谁一统江山,还属未知。
不踫商品,利润从哪里来?
不踫商品,周边品牌零售商家供货,还得支付每件6元的送货费。利润从哪里来?
答案也许在:积累大数据、敏捷供应链、谋求未来。
京东到家曾表示:只有门店才最了解附近的消费者想要什么,所以京东到家与用户周边零售商家合作提供服务。
但事实情况却是,京东有能力根据用户的大数据分析,预测核心城市各片区的主流单品的销量需求,提前在各个地区物流分站预先发货,客户下单后会在2小时左右的时间享受到惊喜的物流服务。这背后是用户大数据分析和运营体系的有效支撑。也就是说最了解附近消费者的,可能不是门店,甚至不是消费者本身,而是大数据系统。
不难想象,假以时日,京东收集了足够的用户社区消费数据后,可以预测各片区的需求量,提前从制造商处进货,取代中间环节,赚取价差。界时,商超将成为过河卒子。
从刘强东的话里,也可以看出端倪:“我们做了11年的电商,结果发现,服装、鞋帽,甚至汽车、房子,所有东西都可以到网上销售,而且卖的越来越好,可就是有一类,是老百姓高频购买的东西,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要买的东西,恰恰在网上没有人能够做好,不管是平台模式还是京东自营模式,都没有做好,那就是生鲜。生鲜有一个什么问题?那就是在种植者和消费者之间至少有四个环节。举例而言,山东的大蒜要送到北京家庭里面,当中要经历至少四家公司。首先收购者去田间地头收大蒜,收购之后卖到山东*的蔬菜批发市场,从这个产地批发市场再卖给销售地批发市场,如北京大钟寺、新发地等批发市场,然后再流转到各个小批发市场,然后再流转到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产地收购价只有五毛钱,到北京卖出去就变成了四、五元钱,就因为中间环节太多了。种植户一年辛辛苦苦挣不了几个钱,而消费者却觉得价格怎么这么贵啊。我们成立京东到家全资子公司,首要目的就是要把中间环节全部去掉。”
京东到家的目的:干掉京东!
京东到家要干掉的不限于中间商,负责O2O战略的京东副总裁邓天卓曾透露,京东到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干掉京东。因此,区别于诸如京东海外购、金融、拍拍等其他几块业务的红彤彤的颜色,京东到家的绿背景显得更为出挑。
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此前曾明确表示,“京东到家”O2O项目是自己的第二次创业。京东到家要打造的是围绕社区的O2O平台,即将社区附近的超市、餐饮、生活服务全部移植到移动端。
O2O主要侧重消费频次,京东商城平均一年消费频次是19次,一个月平均下来是1.5-1.6次,但是京东到家,从4月16号正式上线后3个月的数据看,消费频次超过40次以上的占比40%以上。
占领更高频的入口,建立用户粘性,实现全品类扩张,特别是生鲜这样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万亿级大市场。
未来的线上平台,会是一个高频吃掉低频,综合性大平台一统天下的市场,那么在京东到家的服务确立后,现在京东平台上的其它商品都可以接入到京东到家。一个京东到家的APP解决人们日常生活服务的所有需求。这就是京东到家干掉京东的逻辑!
结语:京东的万亿计划
阿里和苏宁合作后,在电器销售上,京东的增长乏力,它还能成长为一家千亿美金市值的企业吗?
如果说2007年-2014年的7年,京东物流的核心是布局重资产,从2015年开始,京东物流应该是敏捷供应链运营,这与京东2015年新战略:O2O社区、渠道下沉息息相关。
新的物流体系犹如在已有的物流干线基础上,又生长出来了很多 “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深入到社区、商圈,使得社区和商圈成为京东物流体系中重要的单位。
依托于这些新的毛细血管,京东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需求,整合到京东到家的平台上。宅在家里的人们,买蔬菜水果、日用百货、零食外卖、鲜花礼品,寻求洗衣家政、美容按摩,只需打开京东到家即可。有这样的用户粘性做支撑和导入,现在京东平台的电器、图书等产品的销售都可以导入京东到家。一场豪赌,成则是万亿市场,败则是一个大出血点,有可能把原本就不赢利的京东拖入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