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已经来临,过去两年最火热的O2O,其实泡沫*,剩者才是胜者。到底哪些O2O企业能度过寒冬,迎来暖春?
其实,O2O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上,o2o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类 BAT等:o2o基础设施服务商
在整个O2O服务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主要有两类,*,地图,第二,支付。
先来看看地图,地图是o2o的索引和指南针,所有的O2O服务都离不开地图服务,bat三家,都有地图服务,阿里的高德,百度地图,腾讯等等,而诺基亚的here更是以39亿美元的高价卖给了德国汽车联盟。
移动意味着位置的移动,而位置的确定离不开地图,地图位置服务就是整个上门O2O的灯塔和导航仪。根据易观的统计显示,目前阿里的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用户都已经超过了3亿。而腾讯也入股了四维图新,提高其在地图导航领域的服务能力,其用户包括滴滴等。
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火热,根据估计,到2018年,中国位置服务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100亿美元,而今年5月的统计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手机用户,安装了地图服务。地图通过两种模式来实现O2O服务,*,地图作为入口,展示服务和产品。第二,地图作为后台的基础设施内嵌入O2Oapp中。
其次,支付。在支付领域,阿里系的支付宝、腾讯系的微信支付,遥遥*。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度销声匿迹的口碑网,在今年突然攻势汹汹,目前,口碑网的两大股东一个是阿里巴巴,一个是蚂蚁金服,为什么口碑这么受重视,原因很简单,尽管O2O的确离不开支付工具,但是躲在后台当工具,则有边缘化的危险,未来越来越多的o2o企业,会打造自己的支付工具,而口碑网,则是直接连接了商家和消费者。但是,大的O2O公司或许会打造自己的支付体系,大部分O2O公司显然并没有这种能力。微信支付同样类似,由于微信用户庞大,活跃度高,天然称为O2O的入口,而微信同样提供了支付功能。
在支付方面,支付宝的优势是专业,微信的优势是用户量大。
除了地图和支付,还有同城快递等等基础设施供应商,总之,潮水退去之后,他们依然会存活。对于基础设施供应商来说,考验但是其打造生态和平台的能力,因此,非大平台大公司莫属,bat优势显著。
第二类 滴滴快的、饿了么等:o2o标准服务供应商
滴滴快的、uber等,提供的是标准的o2o服务。尽管司机的服务态度有好有坏,但是整体而言,这些o2o提供的服务相对标准化,各个公司提供服务的差异性并不大,那么资金、资源、规模、速度、标准化就是他们制胜的关键。
回顾滴滴快的的历史,就能证明这一点,从资金上来说,滴滴快的都是最早一拨拿到钱的,合并之后,最近一拨的融资高达20亿美元。
从资源上来说,滴滴当初的干爹是腾讯,也是因为借助了微信的势能,滴滴能够快速前进,在用户量和订单量上都冲到前头。而快的的干爹是阿里,在合并之前,拥有1亿多实名用户的支付宝,其实也对快的帮助不少。这种简单、标准化的O2O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标准服务的O2O,几乎都是高频服务。对于这种高频服务来说,规模和速度都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地位,烧钱就不可避免。因此,在其发展路径中,有两个特点,*持续性的大规模烧钱补贴,第二,整个行业的优胜劣汰,行业格局快速确定,马太效应明显,只有*,没有第二。
二,行业格局迅速确立。在中国,整个出行O2O领域,以滴滴快的的出现为诞生标志,那是在2012年年中,到了2014年年初,短短一年半时间,滴滴快的的*地位就已经确立,接下来的大战基本上就是这两家巨头的战争。
三,马太效应明显。在整个出行O2O领域,前有滴滴快的,后有uber中国,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导者,在其后的跟随者或许能够以差异和个性化的服务能够占领部分市场,但是只能勉强分到一小杯汤,吃肉的还是主导者。
除了出行O2O,餐饮领域也是如此,如果有两三家巨头,那么烧钱就会无休止的持续下去,最终,分久必合,巨头之间的联盟称为*的结局,滴滴快的如此,美团、大众点评合并也是如此,因为在这些领域,门槛相对较低,复制起来相对熟悉,双方都有护城河,但是双方也都有武器,攻防难度对于双方都是差不多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持续竞争下去会陷入一直烧钱、一直亏损的泥潭,因此,最终都以合并为结局。
第三类 河狸家等:非标服务的上门O2O平台
各个行业的互联网化,其实都始于高频、简单、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再升级到细分化的非标服务。电商领域如此,比如,亚马逊最开始卖完全标准化的图书和音像产品,然后再扩充门类。而上门O2O领域同样如此,先有打车这种标准化服务,然后才有上门美甲、上门美容等非标服务,这一领域的代表是河狸家。
无论是上门美甲还是美容,基本上都是非标服务。
*,这种非标服务多数是低频服务,那么如何提高app的粘性呢,要围绕主流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但是,这些多元化的服务品类,如何确定上线的先后次序呢?必须先从客单价较低、用户容易接受、服务内容相对简单的低门槛服务开始,然后逐渐切入客单价高、复杂程度高的高门槛服务,比如相对上门美甲,上门美容的门槛就相对比较高。
以河狸家为例,最初是美甲,然后等低门槛低美甲服务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又切入美容领域,据易观智库调查发现,移动互联网各类技术的成熟,都市人群对美容的需求增大、消费能力的提高等多重因素给上门美容带来了*环境,使上门美容市场进入快速扩张期。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8月31日,河狸家在活跃用户数量、日均订单量、用户规模和美容师数量等关键运营数据上远超竞争对手,以*优势位居美容O2O行业*位置。
这种多元化服务的联动效应,在上门美业的竞争中效果显著,河狸家作为多元化的上门美业平台,超越了垂直的上门美容平台,易观数据显示,有50.2%的用户使用河狸家的上门美容服务,超出竞争对手总和,河狸家已经成为国内上门美容用户最常使用的APP。
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显示,72.1%的用户表示除上门美容项目以外使用过其他如美甲、美妆等美业服务。其中,66.7%的用户使用过美甲服务。由此可见,上门美容和其他美业服务用户重合率较高。这意味着在美容O2O市场中,平台型企业除了美容业务的获客成本可以被大大摊薄外,也将拥有更多的潜在消费者资源,平台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凸显。
第二,这些服务要有内在的一致性,比如河狸家是上门美业平台,而河狸家用户也有保洁保姆需求,但是显然美业和保洁保姆不具有本质属性的一致性。其次,服务的用户要有一致性,有个关键的标签对其进行界定和区隔。
根据易观智库研究报告中相关数据显示,白领阶层是上门美容的主力消费人群,占比超过50%,达到53.7%。这部分群体收入水平较高,相应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
第三,在非标服务中,因为服务的差异性很大,所以服务质量成为了竞争制胜的关键。如何保证服务质量,就是掌握尽可能多的高素质上门服务手艺人。在美容师数量上,河狸家平台上的美容师超过2200人,是美容总监数量的2倍多,小美到家数量的4倍多。在活跃用户和用户规模方面河狸家更是远超同业企业。拥有的美容师多,意味着其服务能力较强,截止到8月31日,河狸家美容业务日均订单量超过7250单,远远*小美到家1850单和美容总监2300单,甚至高于主要同业企业的总和。美容师的数量和订单量同样成正相关关系。
第四,这些非标服务,比如上门美业,并非满足基本吃穿住行的基本需求服务,而是更高层次的审美服务,因此,价格补贴很重要,但是却并不那么重要。
上门美业的客户,因为收入相对高,并非属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而是属于服务敏感型和性价比敏感型消费者。因此,对于上门美容用户来说,美容师服务质量以及品牌知名度成为上门美容用户主要决策因素。
再来看看易观数据,在用户满意度方面河狸家也大幅度*同业企业。高达64.9%的满意度证明河狸家是用户体验满意度最高的上门美容APP,这意味着,满意度和订单量高度正相关,而满意度就是对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
相对于服务质量,价格称为次敏感因素,河狸家的上门美容客单价平均为200左右,这意味着,美业用户愿意为服务支付合理的价格,这也意味着过去的订单来源于真实需求,而非拿补贴占便宜的一锤子买卖。
寒冬的确已经到来,裸泳的创业者熬不过寒冷。但是,上门O2O以其效率、便利性等创造了增量市场。更重要的是,上门O2O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就像电商的发展倒逼和推动快递业的迅速升级,未来的上门O2O产业也会构建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有不同对物种,而物种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阳光,就是用户的需求,所以,为可持续性的真实需求服务的上门O2O将会持续产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