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人们都在寻求更有效率的工作工具。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工具的效率更是被提升到一个颇具重要性的位置。其中,笔记类应用被赋予更多使命。2007年,印象笔记的国际版本Evernote发布,一时之间大受追棒。到2012年,Evernote及各种衍生版本印象笔记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估值。截至目前,该应用在全球193个国家拥有超过1.5亿用户。
但就是这样一款广受赞誉的笔记产品,近来却不断传来“衰落”、“下滑”乃至“倒闭”等传言。印象笔记究竟是怎么了?又能给业界带来哪些警示?
印象笔记的国际版本Evernote一经发布,就迅速受到用户关注和欢迎,并以高速态势不断聚拢人气。而自其在2010年左右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也受到国内用户的追捧。用户不断以自发的形式,对印象笔记口口相传,我就是在2011年左右接触到印象笔记(当时还未更名,依然称为Evernote)。甚至印象笔记在火起来之后,也带动了国内笔记应用的火爆,有道云笔记等开始强势争夺市场。
不过国内笔记应用都未能阻挡印象笔记在国内的快速增长趋势,毫不夸张地说,印象笔记是国外少有的能在国内获得成功的互联网应用。其功能十分丰富:团队协作、知识管理、习惯养成、时间管理、清单分享等,走在笔记应用潮流前列。但印象笔记目前之所以沦落到现在的地步,与其不思进步有着很大关系。
在功能完善之后,印象笔记就基本停止了对新功能的探索,将注意力集中在盈利方面。而这导致的后果就是印象笔记太过关注能够带来高额利润的企业用户,忽视了普通用户的感受。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让升级到高级账户的提示,严重影响体验感受。以往的小清新不见,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
更让人无奈的是,印象笔记在Android、iOS等移动端的更新通常都是以“提升性能、修复错误”为主。虽然版本不断提升,但并没有革命性功能出现。此前我还不断更新版本,但到发现体验没有直观提升的时候,就停止了更新。印象笔记的后继乏力,让人看不到其未来提升的空间。
印象笔记过往在笔记应用中鹤立鸡群的优势,让其一家独大,在全球范围内牢牢占据较多的市场份额。但目前,印象笔记的一家独大已经成为过往。尤其是在决定印象笔记未来生存的企业用户上,印象笔记做的还不够。目前,针对企业用户,印象笔记只是以更高的存储量、团队协作等作为核心卖点。
不过,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很少会选择印象笔记作为团队协作的应用。他们需要的是更专业、效率更高的应用,而不是单单微软“笔记”向外延伸。目前,很多企业用户都是谷歌、微软企业应用套件。比如微软将Excel、PPT、Word等捆绑在一起,形成完整生态圈,并将笔记应用OneNote免费,使其更好地成为协作工具。比如,谷歌以Gmail为核心,搭建起企业协作平台。
可替代性高,乃至更优秀应用的出现,都在冲击着印象笔记的市场,让其每走一步都步履维艰。不思进取的印象笔记,焉能不败?
但是面对印象笔记的种种颓势,其高层似乎依然沉浸在过往的辉煌中,甚至还不时给出负面言论,影响印象笔记的发展趋势和业界信心。比如硅谷人才最重视的不是目前的薪资、待遇等,而是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但印象笔记创始人利宾在公开场合就曾经说过,“没有那么在乎这公司的未来”、“毕竟没啥热情了”等言论,这如何能招来优秀人才?
而在今年7月底,谷歌眼镜执行官克里斯·奥尼尔成为印象笔记CEO后,重点也没放在应用提升层面,而是盈利层面。他表示,计划推动Evernote之前的努力,把免费用户转化成各种类型的付费用户——“全球用户的增长势头看上去很强劲, 近期的商业化努力也获得了回报。用户和营收的增长是公司成功的氧气,所以我们会努力提振这种势态。”
也就是说,印象笔记高层还是准备着在目前的用户中收割胜利果实,却没有想着进一步提升印象笔记在功能上的扩展性。这样的印象笔记,在风云变幻莫测的互联网时代,焉能再进一步?
21076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589家
企业
3213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27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