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大健康产业热潮下的资本冷思考:不能达到医疗级别的智能硬件都是瞎扯

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刘宇、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许小林、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张巍及怡德医疗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兼专家顾问周大为,就“大健康产业热潮下的资本冷思考”话题进行探讨。

  7月30日,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携手清科集团共同举办的“2015中国股权投资论坛@佛山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洽谈会”召开,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刘宇、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许小林、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张巍及怡德医疗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兼专家顾问周大为,就“大健康产业热潮下的资本冷思考”话题进行探讨。

  以下为精彩观点分享:

  

  NEA全球合伙人 中国董事总经理蒋晓冬

  蒋晓冬:投资移动医疗行业要特别关注是否扩大供给

  蒋晓冬:谢谢主持人的介绍,感谢清科今天为我们创造这样一个平台交流当下最热门的、我听说也是佛山最优势的产业之一,就是大健康产业。

  中国有两百多万的医生,但是大学毕业的有三分之一,虽然发展不平衡,但是我们是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光看每千人拥有多少个医生这个比例跟美国差距不大,但是千人拥有的高质量的医生或者所有人生了大病以后都想去找的医生,那就一下子少了很多。另一方面,现在很多一级医院门可罗雀,中国的硬件一定不全,过去十几年大兴土木,特别是公立医院扩张盖了很多楼,核心是你愿不愿意看这样的医生,作为患者都有一个选择。

  因为我们早期有幸投资了像挂号网这样的企业,现在也在不断投资移动医疗的企业,我个人对移动医疗的看法,是基于优质的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所以我觉得移动医疗企业更多的应该考虑供给问题,而不是需求问题,比如让就医更方便、随访更方便、跟医生交流地更方便,不是没有价值,而是有价值的;但是高度供不应求的东西,用什么方式扩大供给,虽然不能解决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问题,但是这方面是有很多可以做的,现在投资医疗或者移动医疗也好、互联网医疗也好,特别的关注有没有扩大供给,不管是在细分领域还是普适性领域扩大供给的好的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让这个东西变得更方便。

  在今天这种情况下整个医疗健康行业从开支花费角度而言,90%、95%都是在人生命的最后两年,新药研发一年千亿美金的这样量级的投入,肿瘤占60%,神经系统疾病占20%,这两个加起来已经占了一大半,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所以大家无论选择创业机会还是投资人看创业机会的时候,虽然形势很好很热,未来前途也很大,但是都抱着冷静和长线的思考在看这个问题。

  刘宇:医疗健康是互联网医疗的中心

  

  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刘宇

  澳银资本关注的医疗4个方向

  医疗大健康不管从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投资来讲,都是近期比较火爆而且活跃的一个课题,澳银资本一直以来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我们比较关注IVD,现在IVD领域的变化近五年发展非常明显,比如说技术上出现自动化、全集成的流水线作业,用来提高检验科室的工作效率,另外也出现了快速诊断、简单便捷能够出结果的检验方式,特别从去年以来基因检测,首先是政策面的严格监管,把华大等几家陆续发放牌照,我们也在关注免疫、分子发光的技术,像基因检测代表的分子检测技术,这是技术方向。

  另外随着行业政策的发展调整,在销售和市场方面会更关注大规模的仪器投放,通过试剂消耗,带来行业新的变化,不像五年前试剂和仪器是分开的,现在做成相对封闭的技术,仪器可以通过经销商甚至我自己通过一种方式免费或者低成本的投放,通过实际的耗材进行回收,这也是我们感觉到这个行业明显的变化。

  第二个我们非常关注的,我们也做了一些布局投资,在基因检测领域,特地从IVD领域摘出来作为关注重点,这个领域明显的体会是基因检测这两年随着政策面的调整有非常大的变化,但另一方面从投资进行的第三方投资,并不是最好的选项,因为从基因检测牌照的发放情况来看,三甲医院、中心医院一定会自建自己的基因检测科室,这带来第三方的检验中心面向的客户最多是一等的医院,这样为三甲医院提供一些基因检测产品化的服务,我们认为这会是我们关注的投资重点。举例来说就是能够提供检测试剂和检测工具,包括生物信息分析的工具和数据库,这有可能也是未来投资的热点。

  第三个我们关注的,在佛山地区这种企业很多,就是医疗器械,国家的政策调整会带来国产医疗厂商非常大的机遇,我认为以前被GPS像西门子、飞利浦垄断了70%、80%的,在这个医疗器械领域内国产替代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第四也跟医改有关,就是新型的医疗服务,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的比如第三方影像和第三方检测,给医院提供PCRCS包括血库中心,这些我认为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推进,医院服务向社会资本开放会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以上这四个领域也是澳银资本专注于医疗健康所关注的正在重点进行挖掘和投资的。

  医疗健康是互联网医疗的中心,“互联网”是工具

  我认为互联网医疗,医疗健康是中心,互联网确实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工具,不能认为互联网医疗一定是互联网概念、互联网营销有多炫和多好玩,这一定不是互联网医疗真正成功的模式,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在整个医疗领域可以这么划分,全国范围看医疗是不是稀缺的,我认为从供给量并不一定是稀缺的,但是真正把有质量的或适配的医疗服务,适配给现在的患者,现在通过两个渠道解决,一个是传统的医改,让医生多点执业,让医生把他的时间和好的服务提供给需要的患者,一方面是需要靠医疗政策面的改革,而不仅仅说你有互联网了就可以做这个事情。在政策面到位的情况下互联网可以起到一定的优化,优化资源配置和系统运作,所以我认为互联网医疗的核心,医生和医院为中心,一定是围绕医生,怎么让医生的执业、医生的服务、医生的工作更加便利便捷,这是我们在做互联网医疗产品或服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核心。

  第三个,在做这块的时候考虑得医生者得天下,“好医生”已经从线上到线下了,把医生吸引过来提供诊疗服务,我始终认为通过互联网提供咨询服务是死路一条,互联网医疗还是诊疗为中心,在这里面做的是核心,才能保证你这个商业模式是能够变现的,而不仅仅是我有多少个注册用户的互联网模式指标,活跃用户、注册用户、UV、TV这些指标是怎么样的,互联网医疗不能拿这个来衡量。

  这是我的三个观点。

  没有最终能够达到医疗级别的智能硬件都应该是瞎扯

  近两年政策面的变化非常快,我认为在变化层面对整个创新的认同度更高,我们对创新的药物、创新的器械,比如说基因测序,把基因测序放在美国FDA都是比较谨慎的,就是真正用到C端的临床的检验服务,在包容度和政策方面,这一届政府在这一方面的政策力度、改革力度确实非常到位,这样反过来也会促进专业医疗投资机构,就会捕捉更多的在医疗器械及创新的医疗技术、医疗服务方面的创新的项目和创新的机构,另外改变现有的医疗格局,传统的以药养医,比如要降低患者负担,目前给药品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的困难,大家要适应新的环境,但也面临很大的阻力。

  澳银资本定的投资有两个原则,一个是药品类基本上不做投资,几年前还有投资,但是近几年,从真正的创新药物来讲,不能说没有特别靠谱的团队,但确实非常稀缺,作为投资机构你找到好团队的机率太低了或者投资风险太大。另外创新药物的投资周期太长,时间成本太重了,这也是让我们退避三舍的原因。另外,从投资机构来讲,我们对医院的投资也是比较谨慎的,个人观点认为投资医院有两个重,一个是资本要很重,另外对管理要求很重,医院的运营管理,包括医院更为体验到医疗体制改革、政策改革带来的动力也好、阻力也好,应该是感受最深的,对这一块我们认为我们还做不了这个投资。

  人类健康消费需求,从产业链来讲保健到体检,体检、诊疗诊断、治疗这么一个链条,我们讨论或看重的为什么是诊疗环节呢?而且资源的适配更需要去优化配置,但是从前端的,说到智能硬件,现在比较火的手环包括智能血压这些方面,我看的相对比较悲观一些,没有最终能够达到医疗级别的这些智能硬件都应该是瞎扯,现在所谓的很多手环可以测心率都相当于时尚消费品,黏性都非常差,我认为这个东西没什么意义。有意义的是医疗级别的东西,可能是医疗器械厂商拿到注册证的智能硬件,基于数据积累给健康保健提供真正的数据支持和相应的增值服务的。包括我们自己在跟进在做的也是在这个领域。

  许小林:医疗界的“供不应求”应该在高端

  

  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许小林

  这五年的变化我说三点,五年前大家看到2012年的上市公司基本以西药为主,有少量的器械,五年以后现在看到医疗的各个细分方向都有上市公司出来,尤其新三板出来以后,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第二个是五年以前,大家看到医疗行业里的投资美元基金是主导型的地位,但是五年以后到今天人民币基金是一个绝对的领导地位。第三个就是五年以前我还在国企,今天我自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供不应求”应该在高端,比如以医疗服务举例,在北京的大医院的服务是供不应求的,但是要把全中国的医院都算起来,你很难说很多的医院是供不应求,实际上有闲置、有浪费,过去说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实际上是一个悖论,全世界的看病都贵,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看病贵,在香港美国看病可能比中国还贵,看病难是全世界都难,找最好的医生看病可能更难。互联网通俗的理解它是一个工具的话,医疗行业毫不例外,一定是有好处的,现在挂号网这样的公司出来,我是非常推崇这种公司的,切实解决了这些医院尤其是供不应求的医院里挂号的需求,改造了传统医疗。

  但是反过来,包括阿里为什么最近比较困难,大家认为是不是像百货行业一样,互联网一进百货行业就把百货行业颠覆了在医疗行业比如说卖药的问题,是不是靠价格就能把所有传统的药店都颠覆了,大家看到的现实并非这样。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的一个EMBA同学,刚上市的易峰大药房,我曾经问过这个同学,我说大家都在谈移动互联网,网上卖药,你这八百多家药店是不是很快就被颠覆了,他举了一个小例子,如果现在是晚上八九点,你在家里觉得不舒服,请问你在手机上APP点一下有哪一个线上的店在你需要吃感冒药的时候送到你身边来,我估计能送到你的手上可能是第二天上午十点,如果你只花十分钟走到你楼下的小区一按门铃,有24小时店你很快就买着了。

  现在来看,现在的线上卖药还没有解决医保刷卡问题的情况下,制度上都没有配合的情况下,让中国互联网的医疗要很快的发展其实是比较难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进入医疗行业会发现发展的速度、颠覆传统行业的速度没有那么快。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上一次会我也说一个观点,现在大家越来越觉得在传统行业里,85后、90后创业做互联网是我们投资的重点方向,但是我一直跟大家讲,要在医疗行业大家投85后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医疗有非常强的医疗属性,你对医疗的理解和对互联网的理解是大不一样的,需要时间、需要对这个行业有更精准的理解,所以这里能奉献给大家的是85后做的互联网项目、医疗项目大家都看一看。

  比如看药监局的哪个领导,当他在位的时候他在台上的发言和他退休了以后去参加类似清科这样的论坛的发言,在位的时候他全是说政府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解释了很多理由,他退下来以后讲的全是中国的监管存在的问题,基本上讲的特别准确深刻,你回头再一查他就是监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大家知道原来判了死刑的正局长,在位的时候一年能批三四百个新药,他被抓了下去了以后一年批不了十个新药,这不只是在药监部门,中国证监会也是一样的,发神经的时候一年发400个IPO,要不然停两年不给发,这就是监管的政府,怎么说呢?比如我2009年刚做医疗基金的时候,那时候正好是医改,国家2009年4月6号医改公布,当时国家说的非常好,要把公立医院民营化,改革公立医院以及多种所有制,你要是听政府的就要进去公立医院,但是反过来你说公立医院的改革是不是一个趋势,是一个趋势,不听政府的又错过很多机会,所以对付中国的政策我觉得你不可能不跟大势走,我们是一揽子的政府,还是要跟着大政策走,但是千万别傻乎乎的他说什么你马上干进去,医疗还是有什么门槛。这是个人的切身感受。

  之前的主题是叫大健康领域的冷思考,六七年以前这个行业没有那么多机构在投,那时候马云也没有成为首富,他也没有讲大健康行业是最值得投资的行业,自从他讲了把我们害惨了,这个行当的PE被他拉高了5倍以上。现在这个主题,无论是今天谈的比较多的移动医疗还是大家看到的设备、生物医药包括现在看到的医疗服务的改革确实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但是我提醒很多投资人,这个行业现在确实是有一点过热,这个过热的过程中如果很多人抱着赚快钱的态度投资中国的大健康产业,一定会很失落的,为了你的个人健康最好还是冷静一点好。

  张巍投资机构不偏好只有单一功能的,更偏好平台型的医疗健康公司

  

  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张巍

  我是高特佳投资的执行合伙人张巍,我们公司是大健康领域重度的垂直集团,我们自己控股一个生物制药的上市公司,博雅生物,我们这个团队是产业团队和资本团队相结合做项目的投资集团,所以我们现在的风格偏向于战略投资,所谓战略投资就是大比例的股权投资,就是并购,要么就是二股东、三股东的位子,每一笔投资可能占项目的股权比例都是超过10%,甚至超过51%这样的一个情况。上市公司最近做了很大的一个并购,也是多肽药的,我们公司关注的细分领域就是生物医药。另外,在医疗器械领域,跟澳银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也比较关注IVD行业,我们最近跟迪安诊断一起发起并购基金,在这个领域布局很多,储备了小几十个项目,会精挑细选一些不同阶段的布局和投资。

  另外在医疗服务领域,我们比较关注移动医疗,关注平台型的公司,另外就是一些专科的医院。我们现在为什么关注医疗服务这个行业呢,因为医疗是药的源头,在国家医疗改革的大趋势下关注一些医疗机构,有一些在民间的口碑还是不错的,如何在未来引导它上市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这样的情况。刚刚主持人问的一个问题,五年前和五年后我们的投资风格是否有所改变,我们五年前就投了博雅,也做了少数股权投资,但今天我们不会做特别小比例的股权投资了,比如说一两个点投资对我们没有什么意义,我们还是倾向于并购和大比例的股权投资。

  我最近在调研一些上市公司,所以对互联网+比较有感触。比如说传统的做中药的上市公司康美药业,它最近比较火的O2O上门送药,80后的小家庭是不太会煲中药的,康美有一个O2O的车子,把中药配好了上门送药,在广州地区已经是OK了,又做了一个公众号,以后可能全国都会享受这个服务,我觉得这种改变不仅仅是营销手段,就是在直销上的开拓,把营销模式换了一种方式,而且提升了品牌,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服务,对他的客户来说也是很好的体验。

  大家知道医生之前都是有一些灰色收入的,比如说药品的回扣这些,但是通过“爱肝一生”,如果患者跟他专科的医生互动交流比较好的话,在他的指导下比如脂肪肝治好了或者乙肝症状有缓解,他可以给医生打赏,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下来之后,中国的医生本身的收入提升跟国外差距很大,如果有这样一个服务平台的话,收入提升很多,也是光明正大的收入,互联网+对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社会的现象的改良非常有帮助,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包括我们自己的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天安药液是做糖尿病制剂的公司,现在我们也做一个天安之友,对糖尿病人做管理。因为我们是投资机构,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这些创新的,因为互联网就是一个快速高效提升社会效率降低成本的方式,又可以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交流,所以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

  我们还是很偏向投药的,因为它门槛高,一个制机批文出来至少七年,如果提早拿到批文并且建立良好渠道的大公司、大集团,比如今年一季度做的新板完全并购回来放到我们上市公司里去,投一个顶其它人投很多个,但是政策这块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最近的银杏叶事件,都是药的原材料问题直接导致患者的健康,不是治病,变成毒药了。所以药的政策变化也是在挑选投资机构,只要有专业的团队才能有机会去投甚至去做并购,所以我们这个团队比较特别,我们去并它,我们可以监管它,这个管理的团队我觉得它OK,我们给它股权激励,如果不OK我请它走人,我们自己管它,这是专业机构的,其实也是有门槛的,药也是有门槛,投资机构在挑选药,药也在挑选投资机构,只有强强联合才能把这个产业越做越好,这是药这一块。

  医疗服务其实国家给了很多很好的政策,比如说基层医疗的改革,比如说现在农民都有农保了,促进了基层医疗的蓬勃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像基层医疗的器械和普药也有很大的生存空间了,在基层医疗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方式,比如说健康管理的移动平台、穿戴式的设备也都下乡了,促进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包括医生的多点执业都是社会资源的优配,所以在药和医上政策影响是不同的,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机构也好、作为这个行业里的企业也好都应该对政策有深刻的理解,然后才能越做越好。

  增进汤臣倍健高价入股大姨妈,我很困惑,大姨妈还在亏损,汤臣倍健可能太有钱了投了大姨妈。后来我想了一下,他可能觉得客户终端是吻合的,得客户终端得天下,O2O包括保健品的营销到时候直接落地到个人客户。我们投资机构不偏好只有单一功能的,更偏好平台型的公司,平台是结合了硬件和软件和特殊的资源,这才是我们偏好的公司。冷思考的话,我可能不会像汤臣倍健一样投大姨妈。

  周大为:任何一个好的医疗机构有三个支点——硬体、医疗团队跟管理

  

  怡德医疗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兼专家顾问 周大为

  我们是做医院管理的,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硬体,只要有钞票就可以解决;第二个是医生,所以医疗团队是医疗机构是核心,我们的医疗团队是什么人,什么医师,他会做什么;放任资金跟医疗团队自由奔跑会出问题的,所以后面一定有一个缰绳就是管理团队,任何一家管理机构一定要看到有三个团队在里面,这个医疗机构才是一个正常好的医疗机构。因为我来自台湾,在大陆24年了,最早来大陆我们也做了药厂,但是我们在看药的未来,2005年的时候就卖掉了,因为我们看2005年之后的未来,今天碰到了价格和一些问题。

  十年前我们就在做大型医院的管理,现在还在做大型医院的管理,差别是十年前有一个专科的医院大家都会去追捧,现在到处都是专科的民营医院,很多大型连锁的上市的都来找我们,为什么?因为不管你做什么医疗一定要标准化,这个一怎么建立标准才能复制成一百家,这时候每一个动作、每一个事情都必须是规范的,而不能说不同的医师、不同的心情碰道不同的病人处置就不一样,那就比较麻烦了。所以在标准化的过程里专科是好做的,但是医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每一个省都是大型医院一定是当地最好的、病人最多的,为什么?因为医疗是要靠百年品牌。这一段我们在未来看得到一定会发生。碰到好多的上市,它拿出来的想法或落地的项目都不是小项目,都是大项目,所以未来综合的大医院将会是大的方向,台湾大的医院全部是非公立医院,公立代表的是比较没有效率、政府要贴钱、老百姓不满意,满意的都是非公立性的大型医院。未来国内医保越来越普及率高,这个时候公立的医院会退到后面去,民营的会发展。我还是强调大型医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什么叫做管理?每天面对这些医师、病患和系统,每天都在做工,这个是在做什么?就是做前面的“1”。有一位马先生说二十年后没有医院,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没有医院你怎么开刀治病呢,医院不单纯是做给药或诊断的工作,医生的存在价值不是这么简单,所以我认为在未来医生跟医院永远不可能消失,我们把工作做的更有效率、更规范。一直在讲互联网+,有很多是可以用数据的,像我们前段时间看一个项目是做影像的,以前到医院去拍片子,要等医师,还要等教授,等他有空了慢慢给你看,看好了告诉你有什么问题或者没有问题。现在互联网+就把它做成影像中心,不要到大医院等,直接到影像中心拍,拍了以后系统可以看,出现问题的时候,看到前面10%有问题的再交给专家,这样影像的传输和数据,如果早两年出来肯定不行的,正好在这个时候,网络好了、机器也好了,医生也开放多点执业了,这个非常好。像检验抽血,可以查到很多的问题,甚至慢病管理在未来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做一些判断。药物流本来就该开放,哪一个药什么价钱,就是中国不知道国外卖到多便宜,我们还卖很贵的价钱,信息的开放会让未来的成本越来越低,这个费用可以得到更好的医疗,这是我对互联网+未来的观点。

  刚才我说了,任何一个好的医疗机构有三个支点,硬体、医疗团队跟管理,最难的是医疗团队,好的医生是稀缺的。十年前就有厅长和局长跟我说这边要开放多点执业,后面说,对不起,不是你说了算,是院长说了算,因为中国的医疗体系跟台湾日本是一样的,我们叫封闭式医疗体系,医生是医院的财产,所以所有的钱、所有的收入都一定是医院给你的,任何一个院长不会允许我的医生领着我的薪水关系挂在我这里结果在我家对面开业执业,绝对不可能的。我们希望有一些突破,但是从大医院来看不可能的,不可能让最红的医生到对面执业,所以我们要在未来的宏观政策里找到落地的点,大有发展。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医疗健康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