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车轮战下的小米,能否继续坚挺?

上周,在撕逼玩出新高度的同时,京东618店庆活动也告一段落。而从此次京东公布的”京东手机618战报“来看,小米的情况似乎值得我们注意:其手机销量依旧火热,但是小米手机销量主力价位产品在此次京东618中却被华为、魅族斩落马下。
大战

  上周,在撕逼玩出新高度的同时,京东618店庆活动也告一段落。而从此次京东公布的”京东手机618战报“来看,小米的情况似乎值得我们注意:其手机销量依旧火热,但是小米手机销量主力价位产品在此次京东618中却被华为、魅族斩落马下。这说明用户在购机选择的优先级上,小米依旧没能在成为国产各价位的*选择品牌,并且其走量关键的低端红米系列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在竞争对手的车轮战下,小米是否还能继续坚挺?

  从京东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模仿小米互联网手机模式的华为荣耀*618期间品牌销量冠军,并且荣耀6荣膺1499—2599价位段单品销量冠军;魅蓝Note 2斩获618当日单品销量冠军;而小米获得的则是”入驻京东旗舰店,摘得六月环比销量冠军“。

  而作为对比,小米在2014年*次参加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其销量也是一骑绝尘,总体是压着华为、魅族打,其创下了“天猫双十一”商家最快破亿新纪录。但是在2000元以上价位卖的*的国产手机却分别被华为Mate7和锤子等厂商占得。

  从两份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从2014的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到2015的京东618,虽然小米手机销量依旧火热,但是小米在高端化的探索上面临的状况依旧没有改变,并且小米手机销量主力价位产品在此次京东618中却被华为、魅族纷纷斩落马下,这说明用户在购机选择的优先级上,小米依旧没能在成为国产高端*,并且其走量关键的低端红米系列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其竞争对手对其大有赶超之势。

  这似乎更是一个小米不愿意接受的现实,但是综合其他一些数据来看,这似乎又真的是一个事实。有数据显示:2015年3月华为手机以13.57%的高份额占有率,成为3月份中国市场*。4月,华为手机(华为品牌+荣耀品牌)以13.6%,再次蝉联中国市场*,连续两个月在国内超越小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是小米的米粉节。然而不仅有市场占有率被华为超越,更有其手机产品关注度连续三个月(3月、4月、5月)在“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的排行榜上不见踪影。

  上述信息对小米而言无疑是个危险信号。这些信息共同说明了小米品牌高端化依旧没能实现,其对消费者吸引力也在逐渐减弱,小米此前惯用的”性价比模式“在当下似乎也已遇到瓶颈。而综合今年上半年围绕小米的各种事件、新闻来看,小米更是面临着重重挑战。

  一、专利短板制约国际化进程

  小米公司这几年发展迅速,但是其在专利积累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者。那么小米的专利积累究竟有多弱?根据专注于专利研究的李俊慧教授的文章,我们从中可以知晓:截止2015年5月25日,小米公司专利家底(已获授权)的真实情况是——其拥有42件发明专利、96件实用新型专利和102件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在99件已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还有44件与水处理相关。未获授权专利数量为2193项。

  正因如此,其在2014年,在印度市场就遭遇了来自爱立信的专利诉讼,而在强势的爱立信专利面前,小米几无还手之力。专利积累的薄弱,让小米海外市场进军地点的选择只能落在专利保护机制尚不完善的东南亚地区,在专利保护机制晚上的欧美市场,小米核心产品小米手机等至今不敢进入,小米只能在这些市场开卖充电器等手机低端配件。专利短板,让小米的国际化进程受阻,而作为对比,华为、中兴、联想等却因为有专利护航,他们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上,有着小米短时间内难以达到的广度,这使得小米的国际化进程受阻。

  而与此同时,国内的专利巨头在专利变现的诉求上也是蠢蠢欲动,专利大战风雨欲来,颇有一触即发之势。而华为、中兴对专利利用的相关表态、言论则更向我们表达出了他们的专利变现欲望。我们几乎已经可以得出:一场国内手机厂商之间的专利大战即将打响,而这些年发展一直顺风顺水,甚至抢掉了老牌”中华酷联“这些厂商的风头的小米这块大肥肉自然不会被国产专利巨头们所错过。虽然中兴、华为这些专利大户尚未拿小米开刀,但专利始终是悬在小米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二、品牌高端化受阻

  由于自家的专利短板,随时有着被专利大户进行专利诉讼的危险,使得小米的国际化进程受阻的同时,又有着被国内巨头专利变现的威胁。而在专利之外,小米在上半年意图进军高端市场的战略似乎也以失败告终。作为为其进军高端的开年旗舰小米Note以及Note顶配版,虽然在配置上被雷军成为“安卓机皇”,各种“史上成本最高、艺术品般精致、相机美到哭、高端旗舰性价比*”的赞美之词在当时的媒体鉴赏会上也是脱口而出。但实际售价说明了一切问题,这款“世上最高配置”的Note顶配版,最终价格从发布之初公布的3299元更换为2999元,其依旧没有勇气冲破被国产视为高端红线的3000元关卡。

  而反观与此同时期或在其后发布新品的华为、Nubia、OPPO 、vivo这些品牌们,其产品定价均已经开启了品牌溢价化的历程。特别是华为、OPPO和vivo,其发布的产品有的在配置上虽然远不及小米Note顶配版,但是其价格却与之相差无几。这无疑说明:小米依旧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溢价,其产品依旧无法摆脱“性价比”的标签。其品牌依旧处于低端化。

  然而错失进军3000元以上的小米还有机会再进高端吗?从现在来看,似乎难度会更大,小米手机在当下正在遭遇一系列新晋品牌敢于扯掉行业价格底裤的低价挟持,乐视在发布超级手机时,就公布了手机BOM成本。虽然这种成本对于一款手机的最终价格而言,并不科学(因为手机不只是零件的组装,还有设计、研发、专利成本等等)。但是在经过小米互联网手机模式多年教育的广大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而言,他们会关心这背后的价值付出吗?他们更在乎的是性价比的高低,这无疑让小米陷入了自己设置的“性价比模式”陷阱。

  三、千元机市场备受摧残

  除去进军高端计划的受阻,小米在千元机市场也正遭遇着前所未有全方位的狙击。在魅族Note、Note2,以及老周旗下的大神等等产品的压力下,雷军将原本价格就几近触底的红米2A再降价100,以此来应对各方挑战。但是从京东618手机战报来看,降价也并未帮助红米2A在销量上实现跨越性的突破,在618单日销量上,其单品销量依旧败给了魅族Note 2。这也说明了低级并不是千元机用户选择产品的*衡量标准,更好的设计、做工也是广大消费者在意的方面。

  并且在低端红米手机上,小米还遭遇了一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善于学习的老周在大神手机上死磕小米红米系列的价格不放,不惜一次次露底裤的价格对比,并且大神李旺有样学样的“三问小米”,则让我们明白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真理。

  四、被逼的内容战争

  智能手机高端化转型受阻、增量的低端化产品又被全方位狙击,小米需要快速开启另一能够讲述资本故事的大业务,以继续增加小米的生态故事的可延续性。而小米电视这一雷军眼中小米智能家居生态布局三大核心之一的业务自然首当其冲。然而电视业务,内容是其核心。这也自然免不了与智能电视*者乐视展开激烈竞争。双方你来我往的战争,以及让我们过足了瘾,而小米豪掷10亿美金进行的内容建设,也必将进一步拉升有关内容的争夺战役。在这场战争中,小米与乐视都需要进行更多的投资,以充实自己的话语权,而在这场战争中收益的则是内容提供商们。他们才是最终的受益者。

  五、遭遇更多的对手营销战

  营销一直是小米公司的强项,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小米成功的关键,而在2015年,小米在营销上则迎来了更多的挑战者:360、魅族、乐视、华为、联想等等都是或公开、或隐蔽的敌人。这些“敌人们”学着小米惯用的营销手段,与小米在产品上进行各种对标,研究着小米的各种七寸。虽然小米公司拥有极强的公关团队的储备力量,但是在各方都对着小米开炮时,也必定会有双拳难敌四手之时。小米在2015是否还会遭遇当年与360*机大战时的险情,我们拭目以待。

  六、创新能力依旧不足

  虽然在小米Note上,我们看到了小米在设计上的长足进步,在细节优化上的认真,这些是非常值得夸赞的,也是增加用户粘性的必要基础。但是在夸赞小米的时候,小米也始终无法回避其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对技术潮流判断迟缓的事实。以小米Note为例,其使用的许多技术,说白了只是他家技术的改名化,其大力宣扬的”阳光屏“,其实在诺基亚Lumia1520上就早已运用。并且小米近年来越发暴露出其跟不上安卓发展潮流节奏的短板。从小米3、小米4再到小米Note、小米多次在旗舰机型的标配上掉队——掉队4G、2K分辨率屏幕指纹识别等等。至今小米旗舰机型的指纹识别依旧不见踪影(据传小米5会有指纹识别)。虽然个人认为指纹识别不只不过是一众安卓机为了追随苹果的亦步亦趋,诸多厂商加入指纹识别也并没有做好指纹识别的深度优化集成。但是许多消费者却是很吃新潮的这一套,小米的慢动作,折射的是小米对技术潮流的判断迟缓。

  结语:

  高速发展,一路狂奔,五年来,小米书写着中国速度,也制造着中国科技公司的成长奇迹。但是在五年之后的今天,其发展的阴影也日益显现: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速放缓、进军海外依旧受困于专利单板、主力核心产品进军高端受阻,低端又遭遇着全方位的对手狙击,而其老冤家们又再次来袭、大家都盯着看的创新能力,小米依旧欠缺。而在竞争对手们轮番上阵的车轮战下,2015下半年的小米又是否还能继续坚挺?也许,小米5的到来会给我们更多答案。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猎云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