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行再度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为市场营造了相对宽松的氛围:3月19日,央行进行了1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在3.65%;17日,央行也进行了200亿元逆回购操作,此次央行缩量逆回购还将利率意外下调10个基点,按照这两日逆回购到期规模分别是250亿元和350亿元计算,本周实现资金净回笼250亿元。此外,还有消息称,央行到期续做了3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预计总量最高可达5000亿元。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央行继续在创造性小步放水。对此,长富汇银总裁张保国认为,央行一系列市场公开操作正向相对宽松的方向前进,表明央行有意进一步引导市场利率下调。
张保国指出,尽管2月份市场增加了近5000亿元的流动性,但降息后货币市场利率不降反升,证明基础货币依然存在较大缺口。因此,若短端利率不降,央行货币宽松效果大打折扣。
地方政府债务到期亦是导致节后资金面偏紧的重要原因。由于近期的货币宽松时点总是和地方债务到期不期而遇,考虑到财政部已经允诺地方政府至少1万亿的债务置换规模,张保国表示,在二季度城投债要大量到期,类利率债供给冲击会导致新债发行收益率上扬,央行有降准的必要以配合提升配债需求。
此外,从经济方面来看,尽管CPI数据已有超预期好转,但短期的回升仍难以改变我国经济长期低迷的态势,年内通缩或仍会持续。另一方面,2月份工业、投资和消费数据全数下滑,并且跌幅超过市场预期,显示我国经济运营状态依然不佳,仍有待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张保国表示,对目前的中国政府来说,最希望的是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两个均衡目标,如果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了就业、收入等民生指标逼近合理区间的下限,并且定向调控效果也不佳,政府部门就有可能会出台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来保证经济增速。而事实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确实提出,“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因此,尽管央行一再表示未进入降准降息通道,更不存在“中国版QE”,但市场对央行继续降准降息的预期依旧强烈。
对此,民生证券近期研报中也指出,近日公布的2月金融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远超市场此前预期的7000亿~8000亿元规模,达到1.02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高增长对资金面构成紧约束,使得银行“补血”变得迫切,降准离或已我们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