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关于查禁专车的新闻很热闹,看了不少相关文章,大家都会用Uber做例子,一种说法是Uber能发展到这么大,国外比中国宽松的多。另外一种说法是Uber在国外也遭到很多禁令,所以中国禁止专车并不过分。两种说法哪个正确呢?事实上都不太对。 因为一直对分享经济非常有兴趣,我已经持续很久追踪Uber在美国和加拿大主要城市遇到的各种状况。更直接的感受是我所在的城市渥太华,市政执法部门已经和Uber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拉锯战,至今还没定论。
之前我说过,当互联网遇到物理世界的时候,事情就不那么简单清晰了,共享经济一定会冲击现有垄断者的利益,并和现有的,可能陈旧和过时的习俗、法律、商业规则产生激烈碰撞。Uber正是到目前为止碰撞最强烈的一家公司。要说这个问题,不可避免的要提及法律和政治,我不是专业法律人士,也不敢担保所有法律方面的看法和观点完全正确,如果有错误欢迎指点,我会在将来更新修正错误。基于这些原因,这篇文章也不适合当作指南或者论据,只适合当作谈资看看。
去年 (2014年) 10月1日,Uber正式开始在我们这个城市运营,这个时间点比进入上海还晚不少,毕竟人口比北京上海少了太多了。在Uber开始运营之后不到一周,市政府就发出通告,认为这个服务是违法的,他们会派出卧底来对Uber司机进行罚款。这个速度比起来北京上海禁专车,不知道快了多少倍。所以,说北美城市比中国对专车服务宽松,是不对的。
几乎在Uber运营的所有城市,Uber和市政府以及相关执法部门都发生过冲突,就算是Uber总部的旧金山也不例外。或许有一些说了Uber属于违法,但因为各种原因并不严格执法的城市(我们这就是典型代表),但直接说欢迎Uber来运营的城市,我记忆中一个也没有。
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区别,在于面对这种事情时候可腾挪的空间有多大,比起中国,美加确实有更大的空间,可是和诸多评论所说的不同,这并不是因为支持创新的意识造成的,而是由司法和政治制度决定的。
先从我身边这个持续了3个月的故事讲起吧。渥太华市政部门在Uber进入之后一周内就宣布了违反出租车运营法规(没有商业牌照,没有雇佣有商业驾驶资格的司机),并且宣布会派出执法人员卧底,几天之后,他们成功抓到了两个司机,处罚措施是给每个司机开了650加币的罚单。这件事立刻成了本地新闻热点,Uber表示罚款他们会出,坚决支持司机,并且在各SNS上开设了“拯救Uber”帐号,顺便说一句,通过SNS获得支持,Uber玩的驾轻就熟,以前在美国很多城市也是通过SNS获得支持,征集签名,最终反败为胜的。
那个时候正好在市长选举之前,考虑到出租车公司和出租车司机工会较大的影响力,市长候选人不表达反对Uber的态度几乎不可能。常年对出租车严重不满的普通市民对Uber当然是非常喜欢,他们利用论坛和Reddit也组织了各种活动。
Reddit上,有人给市长候选人挨个写信,要求对Uber是否合法表态,并且通过媒体公开了所有收到的回信,还有人组织大家分批去见所在区域议员,严肃表达要求支持Uber的态度。当地各媒体都发表了社论或者主编观点,希望市政府重新考虑Uber是否合法。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好玩的事。联邦外交部长John Baird在一次会议时候叫不到出租车,愤而在自己的个人Twitter上写道“75分钟,打了5个电话,没有出租车来。今天看起来我们确实需要来自Uber的竞争。”当然,联邦公务员,哪怕是部长级官员,也是没办法直接介入一个城市事务的,不过John Baird在各大SNS上非常活跃,可以算是影响力*的加拿大联邦官员之一,并且他还曾经担任过联邦交通部长,所以尽管是以个人名义发言,影响仍然相当大,大量市民对此表示了支持和响应。
随后到了市长选举日,Uber宣布所有前往投票站的市民,都可以免费乘坐Uber前往,这下就算是市政府工作人员也不好说反对意见,这个举措降低了交通成本,会让更多人参与投票选举,总不能反对吧?类似的活动Uber还搞过几次,比如和Goodwill合作搞旧衣物捐赠,所有要捐赠衣物的市民,只需叫一辆Uber,把要捐赠的东西打包给司机即可,无需自己前往。
Uber一直是一家在市场活动上非常出色的公司,他们在各种节日进行好玩的活动,比如送冰淇淋上门,送猫咪上门等等来扩大知名度。也会开展这种涉及公共事务和慈善相关的活动,以获得更大舆论支持。这些活动也都符合Uber所说的“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并非出租车公司”,“我们利用载具运载任何东西,并不一定是乘客”的理念,从而把自己和传统出租车公司区分开。
市长选举结束后,对于Uber的打击也没这么积极了,在之后2个月,只有一次冰球比赛结束时候抓过一个司机,也是罚了650加币,新年夜的时候市政府表示会再派卧底,但为了避免遭到太大批评,同时当天公交车全部免费。尽管如此,市民和媒体对于市政府浪费纳税人的钱的批评从来没少过。
12月,曾经有一位议员提出专门针对Uber的法案,试图把罚款上限扩展到3万加币,而不是最多几百。转天,Reddit上该议员所在区域市民就去了他办公室抗议,同时去他竞争对手议员办公室表示支持。不过据媒体分析,这样的法案一般连进入到投票阶段都很难,通常都只是一个形式,所以应该也不会造成实际影响。
与此同时,Uber的对手们,出租车司机和公司们也没闲着,他们组织了人在Twitter上攻击Uber支持者,行为模式和中国微博上常见的水军差不多。比如本地一个小餐馆发推说用了Uber感觉很不错,他们就立刻跟上去评论说你太没有社会责任了,以后我们再也不会去你的饭馆吃饭了。本地电视台记者搭乘Uber去采访,在Twitter上被他们攻击“科技这么好,我们盼着哪天机器人来写新闻,你们都失业吧!”。很快,其中最活跃的一个攻击者被人们指认出来是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联盟成员。本地媒体以nasty(肮脏下流)为标题报道了此事,出租车公司遭到了舆论更大的谴责。
这就是到目前为止(2015年1月),在我们这个城市Uber和政府之间发生的事情。可以看到,几乎和任何其他地方没有区别,当地垄断者当然不会把市场拱手相让。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Uber这家公司一向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对待所有问题,大概不是这种性格的创始团队,根本不可能把这家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相对于Uber历史上遭遇过的问题,中国专车服务运营者面对的情况反而没那么糟糕,至少,中国专车服务还没有遭到过完全禁止的待遇,Uber在美国不同城市已经遭遇过很多次了。
Uber在北美不同城市遭遇到的状况是区别很大的,在一些地方是直接被禁止的,比如多年以前在旧金山就被禁止过,那时候他们公司名字还叫UberCab,旧金山以没有出租车牌照为名发了禁令,随后公司改名,把Cab去掉,从此开始坚称自己不是出租车,从而避开了那条禁令。在麻省,Uber是被以非法使用计价器为名禁止的,按照当地法规,计价器是一个专用的设备,利用GPS和手机计费是违法的,但后来他们发现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已经在评估GPS,准备做为合法的计量设备,所以这条禁令也就被撤回了。
在我们这个城市,似乎找不到一个特别明确的法规来禁止它,对于非出租车运营罚款还是有上限的,相对于中国动辄几万人民币罚款以及可以扣车,几百加币且无法扣车的罚款确实很少,再考虑到用车费用比中国高很多,司机收入也高很多,这几百加币就显得更少了。这就让Uber可以通过“我们出罚款,你们放心开车”这种强硬方式拖延下去,一直拖到通过立法流程得到真正规范的支持那一天。
故事讲完了,但要理解Uber在北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就不得不牵扯到法律和政治制度,下一篇,我们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