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穿越幻象:揭示小米发展的10大短板

小米最大的成功在于粉丝经济,在于小米将自己定位于“为发烧而生”,然后借助那些发烧友粉丝实现口碑传播。但是随着小米的成功,其用户已经远远超出了发烧友的小众人群,变成大众用户。这个时候,大众用户的需求和发烧友的需求将有很大的不同。


揭示小米公司发展的10大短板

  [编者按:黎万强写了一本书叫做《参与感》,将小米的成功归结于用户的参与,这也是小米的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不过,这种用户参与模式也是有利有弊。利已经比较多了,就不再多说。可能的弊是,小米的用户参与模式更多的是发现并迎合用户的需求,那么如果用户没有需求,小米如何发现并创造用户的需求?在这一点上,乔布斯是真牛,因为他是创造用户需求,走在用户的前面,而不是被动的满足用户需求。所以小米模式的*问题是,如果遇到颠覆性创新,可能会突然死亡。]

  小米的最近喜事特别多,但是要想成为一家*的公司,需要穿越这些幻想看到未来发展的短板。

  最近小米很兴奋,IDC、Strategy Analytics等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小米在Q3成为仅次于三星和苹果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还有国外机构传言小米正在按照400亿美元的估值进行下一轮融资,雷军更是在最近强调明后年小米要进入世界五*等等。

  首先要祝贺小米,在成立四年的短短时间里能够达到如此高度,确实可喜可贺。但在一片喝彩声中,笔者倒是觉得雷军和小米应该保持理性,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多想想自己的短板以及如何弥补反而更加重要。

  在此列出小米应该关注的10大短板,不是批判,而是提醒。

  一、核心技术和专利之困

  小米作为手机业新贵,发展速度惊人,但因为技术积淀问题,在核心技术上一直是处于追赶阶段。尤其相比华为、中兴这样的从通信设备过渡到手机的厂商来说,这种差距尤其明显。其实在4G手机上,小米出现了落后,就是这个短板的反映。

  核心技术的短板,反映在具体的硬指标上,就是专利问题。在国内市场可能专利的问题表现不是突出,但小米一旦开拓国际市场,专利将是绕不过的壁垒。最近爆出小米和联想争夺全球第三的论战,其中有一个细节是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之后实现了对小米的超越,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联想收购摩托罗拉,就是看中了摩托罗拉的专利,将会借此拉近与谷歌的关系,从而开拓海外市场。

  二、产业链掌控力需要加强

  一个手机厂商要想实现健康发展,一定要能掌控产业链。以三星为例,无论是在面板、内存/闪存、芯片等方面都是全球*企业,这让其能够实现对产业链的掌控力,能够保证三星手机在早期拥有强大的性能、酷炫的大屏幕显示效果,并且拥有快速的供货能力,保证产品创新、更新换代。国内厂商如华为也拥有海思这样的芯片制造机构,可见产业链掌控能力有多重要。

  小米在这方面还需要进行加强,最近传出小米要和联芯科技成立合资公司研发手机芯片的新闻,姑且不论传言真假,看来小米也意识到了缺乏产业链掌控力的问题。


揭示小米公司发展的10大短板

  三、软件与内容的软肋

  小米最强的是在硬件,但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而非手机厂商(雷军语),这不是小米的目标。小米希望打造的一定是一个从硬件软件再到内容的生态体系。但是相比小米的硬件,小米在软件和内容上还需要加强。

  小米在软件上的希望是在MIUI上,目前有7000万用户,并在8月发布了新的MIUI6。小米希望用MIUI实现手机、电视、平板等硬件设备的打通,构建起一个“硬件+软件+内容”的小米帝国。在MIUI6中,小米强化了自己的云服务,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这是小米*的梦想,就像苹果用iOS连通自己的所有设备、谷歌用安卓构建自己的帝国一样,小米也梦想用MIUI系统实现同样的梦想。不过,目前这个梦想刚刚起航,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四、用户参与模式的利与弊

  黎万强写了一本书叫做《参与感》,将小米的成功归结于用户的参与,这也是小米的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不过,这种用户参与模式也是有利有弊。利已经比较多了,就不再多说。可能的弊是,小米的用户参与模式更多的是发现并迎合用户的需求,那么如果用户没有需求,小米如何发现并创造用户的需求?

  在这一点上,乔布斯是真牛,因为他是创造用户需求,走在用户的前面,而不是被动的满足用户需求。所以小米模式的*问题是,如果遇到颠覆性创新,可能会突然死亡,因为如果颠覆性创新一旦出现,小米面临的将不再是一个维度的竞争,这一点需要小米警惕。

  五、从米粉到大众需提防负口碑效应

  小米*的成功在于粉丝经济,在于小米将自己定位于“为发烧而生”,然后借助那些发烧友粉丝实现口碑传播。但是随着小米的成功,其用户已经远远超出了发烧友的小众人群,变成大众用户。这个时候,大众用户的需求和发烧友的需求将有很大的不同。

  口碑效应也是分正负的,就像谁能载舟也能覆舟。正的口碑效应可以带来滚雪球的正面传播效应,但是随着用户群的复杂化,用着不爽的用户很有可能带来负面的口碑效应,也会带来滚雪球的负面传播效应。小米需要注意用户群的变化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口碑效应。

  六、与专注相悖的多元化扩张

  雷军的成功七字诀中,专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正是因为专注,小米才可以从以往传统手机厂商的机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将资源集中起来,制造精品,从而带来*体验。

  但是我们看到,小米最近的一系列举动正在走向专注的反面。在手机上,小米不再是一年一款手机,而是有了很多变种,如红米,小米青春版,小米特别版等等。更重要的是,小米在加速向多元化的方向扩张,从手机到平板电脑、电视、手环、智能家居、路由器,甚至传出还要做智能自行车、智能汽车……

  什么都做的结果很可能是什么都做不深,无法专注也很难带来精品,很难带来*体验。盲目的多元化扩张很可能让小米重蹈传统厂商的老路。

  七、行业公敌造成的孤立主义

  小米的多元化扩张,正在让其成为越来越多硬件的行业公敌。以小米手环为例,79元的超低价让其他智能手环厂商无路可走,拉低了利润空间,也可能会让很多本来很创新的企业倒下。很多厂商担心,小米现在是用低价杀死了竞争对手,但是否会在借助此举垄断市场之后,重新回归高价。

  这种担心可能多余,但是小米每进入一个硬件行业,都会让这个行业成为红海,我们需要思考小米的这种采用贴牌的方式实现超低价的方式是否有利于行业发展。小米等于是在各个行业将自己的品牌进行快速复制,由此造成的孤立主义让其不断走向孤立。

  八、电商模式造成的渠道之困

  小米现在宣传自己已经成为继阿里巴巴和京东之后的中国第三大电商,这一点确实惊人。小米依靠自己的强势品牌和粉丝文化,自己做电商,走出了一条类似于苹果的渠道之路。但是小米在渠道上过于自私,过于偏重于自己做电商,也让其在社会渠道中日益孤立。小米与京东一直没有合作关系,与阿里巴巴的关系虽然在去年双十一热恋,但是随着阿里巴巴与魅族的结合,可以预料小米和阿里巴巴的关系也不会有更深的进展。

  小米做电商的基础在于粉丝文化,回归到前面所述,如果小米的大众用户出现负口碑效应,势必会影响小米的品牌,从而影响小米在电商上的流量和关注度。这时候,在其他渠道关系一般的情况下,小米的电商流量来自何方?小米的未来又在何方?

  九、中华酷联的围剿

  如果说小米在头两年还是一枝独秀,那么现在是面临围剿。在小米的示范效应下,中华酷联纷纷拥抱互联网,用小米的方式去打小米成为他们的共识。中华酷联孵化出了各自的互联网品牌,华为的荣耀、中兴的努比亚、酷派的大神,联想也即将推出自己的互联网手机品牌,这些厂商以比小米更强的配置、更低的价格,给小米以强大的打击。

  中华酷联的围剿,压缩了小米的利润空间,分流了小米的用户,客观上是造成小米不得不进行多元化扩张的原因。小米需要找到面对围剿的好的策略,中华酷联在手机业浸淫多年,之前缺乏的是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当他们觉醒后,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供应链实力、质量控制能力,以往在暗处的小米现在到了明处,竞争难度大大增加。

  十、态度、态度、态度

  其实上面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前提是小米有好的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小米的成功在于虚心,在于面对用户俯下身来。我希望小米在未来能够继续这种态度,诚然,小米现在已经非常成功,必要时张扬一下未尝不可。但是,切记手机行业的竞争是马拉松式的持久战,没有到终点的时候难言胜败。

  无论是之前的在台湾被罚,还是红米note被爆出数据传输,小米的态度都谈不上谦恭。还有对诺基亚员工的羞辱,引来王思聪的炮轰,更是令人吃惊。诺基亚虽然衰落,但是其依然可敬,还轮不到小米羞辱的地步。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小米的态度出了问题,因为成功了所以飘飘然了,这才是最为可怕的问题。

  小米是一家成功的公司,但还远未到举杯相庆的时刻,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稍有疏忽都可能被颠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网易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