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我在脑中制定这份写作计划的时候,是自愿的;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竟然有了点被强制的部分,一如我此前所有的写稿计划。我在迫使自己写稿,似乎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荒废我的人生。
1.*年只能拿0.6的奖金系数
主页君混行业报的日子是从这家报纸庆祝二十周年报庆开始的。
必须称赞的是,跟这个行业的规矩一样,主页君在行业报的开始就感受到了这个行业最美好的一部分,它的编辑记者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成长的。
带我的老师是这张行业报里当时*的师傅,没有之一。她(鉴于她在这段历史中*个出场,简称A吧)当时年龄在50岁左右(或者55左右,主页君记不清了),经历充沛,是个自信满满的记者。她娴熟的跟行业里的人打交道,强势的做各种改版和报道,但本人说话却极其温柔。
“我觉jue(三声)得de(二声)……”这是A老师表达经常使用的前缀。她的自信来源于其对行业无比的熟悉以及因熟悉而形成的强大气场。
曾经在会议讨论时听过A老师发表观点,观点叙述有些长,但范儿和气场十足,让听者在心里先产生敬畏,至于所讲内容,仅仅是气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罢了。
主页君刚进报社,就在这样的领导手底下当差。虽说主页君对从从事行业“一问三不知”,思想也停留在那些肤浅无知无学空洞的所谓“新闻感”上,但“强将手下无弱兵”,主页君必要和必须的进行了成长。
开始的那么多天,主页君是每天都是“黑手”度过的,因为主要任务是翻报纸,报纸上的油墨每天都要在主页君那里留下纪念。一份报纸20年的历史,主页君一张张翻过,纪念也是一张一张留下。
翻报纸的时候,除了一天需要无数次洗手以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再枯燥和无序的东西,一旦串成历史,有了比较和变化,就立刻生动起来。
你还会发现,历史就像那喷流不息的河流,虽然看起来在流动,但实际上的动作是东突西突后回归主干河流。比如流行,你会从报纸上发现,今天的流行似乎是二十年前流行的回归。
扯远了,这次“翻报纸”事实上是梳理出一条线来做20周年特刊。经过翻看、记忆和标注,主页君基本上完成了任务,并且对于祖国这个行业二十年的发展有了个大致的印象,真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20周年特刊结束后,主页君得到A老师二百元左右的信封奖励。记忆中是一沓20元的新票子,因为太久没有拿到过钱,感觉非常好。
想起一位读者的留言了,她认为“主页君一直是个幸运的姑娘,因此听不得别人半点批评”。接下来的经历可以印证前半句。
2.我的领导换了
报社人事调整,A老师因为年龄问题不能再担任部门主任,记者部主任B调任主页君所在部门主任。
B给人的感觉是温和和随意,总说:“这事凑合弄上就成。”事实上,他对活儿质量还是有很严格的要求的。在他手下当差,主页君曾经完成过几个还不错的创意。
B是一个做事严谨的人,报社的头版头条多出自B之手,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会犯错,事实上也真的没有犯过错。这种踏实感会让人产生无限的信任感。
另外,作为为数不多的男士中层,和报社各方的关系处理上就没有那么事儿,因此人事关系极好。这儿要得罪女生了。以主页君的浅见,一个单位女人太多,绝不是什么好事儿。想到这儿,主页君就一把辛酸泪啊,大学班级里男生少,工作单位女生多,主页君*的青春年华,都是在一帮女人的陪伴下度过的。
回题。事实上,将B调到主页君所在的部门任主任,是一个很尴尬的事儿。当时把C提到了部门主编的位置,显然是为了过渡成该部门的主任做铺垫,B仅仅是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
果不其然,一年后,C老师升任部门主任。
老师C是主页君此生见过的*优雅范儿的女人,没有之一。她瘦高的个子,穿衣打扮非常有品,不花哨不性感,但就是有雅范儿。就是一件普通T恤,在她身上都会折出“生气勃勃”来。对于没见过她的诸位,主页君实在不知如何形容。另外,见过她年轻时候的照片,感觉那时候不如主页君见到她的时候好看。
讲述一下*次见到C老师的时候,那次是开部门会议,她背着个背包进来,主任介绍了一下她,主页君以为她也刚毕业不久,然后就知道人家孩子都快上初中了。
C字写得漂亮,人也很有个性,就是那种不屈服的劲儿,这种劲儿也是主页君所欣赏的那种感觉,还有更重要的,活儿干得漂亮。公正的说,她是整个报社活儿干得最漂亮的人,也没有之一。
讲个典故吧。一天上面有了政策,说是有可能撤一个整版,而当时已经是签版时间了,广告部也已下班。总编辑着急时就直接给C打了个电话(主页君当时就在旁边)。电话中问,你一个小时编个版没问题吧?等C答完话,领导满意地有了底气,跟其他同学们说,咱有底了,等通知吧。
总之,因为有C的存在,有了比较,此后数年,主页君看到一位众人崇拜的领导,都能做到完全不动心去崇拜。写到这儿,不想往下写其他领导了,嗯,都作罢。
顺便说一下诸位老师的去向。A老师和B老师去了原部委办的一份周刊,一个管运营,一个管内容。C老师去了社长所去的出版社办的一本刊物做总编。
回顾起来,当过我的直接领导的这三位都是牛人,在那么个小圈子里都混到高层了。
3.关于工资的记忆
不感慨了,回归正题。说说钱的事儿。
那是2006年年初,快到春节了。对于报社的财务等部门来说,新来员工的工资他们看得显然比较轻。因为都快过年了,主页君依然没有见到过钞票。
记得春节放假前一天,财务老师给主页君发工资钱,曾经说了一句:“都过年了,竟然还没有给你们发工资,你看这些人啊~~” 事后主页君猜想,给新员工发工资这事儿大约是需要走人事等各方流程,最后汇集到财务部门。无论如何,这种感慨很让主页君暖心。
介绍一下报社的工资结构:底薪加奖金加稿费。报社的基本工资都低的吓人,本科800元左右,研究生大约1200。这是05、06年的水平,这几年也没有听说过涨。
后来主页君去了都市报,工资也是如此,而主页君了解了新华社,工资竟然也相当。读者们,你们可以震惊了!既然基本工资如此之低,那么记者编辑(行业报一般采取采编一体的政策)还不穷死?
还不至于,因为你主要靠奖金活着。当时这家行业报的奖金还不错,主页君每月大约能拿到2000多的奖金,因为*年签约,仅仅能拿到0.6的奖金系数,由此推算,正常奖金是能拿到四五千的样子,如果再加上每月不到2000的稿费,不高的工作量加上8000左右的工资,算是活得很舒服的人群了。
主页仅仅拿0.6的系数,因为是个全新的世界,一切都得学习,而仅仅因为年轻,却也没觉得幸福指数不高。
06年主页君拿0.6的系数、07年主页君拿0.8的系数,而这两年赶上所在行业的大爆发,报社人员干劲儿十足,年底还有一笔价值不菲的奖金等着,主页君甚至觉得生活很美好。
几年之后,主页君有一个奇怪的发现,即奖金系数的逐年升高,却没有换来工资的相应增长。虽然没有仔细计算过,但总感觉主页君奖金系数变成1以后,与奖金系数0.6时差别并不显著。
说到这儿,你大约猜测到原因了。一家行业报总共不到100人,行业兴衰对这家报纸的影响太大了,而其他的相关元素也没有起到好的作用,一家报社的衰落就在无形中开始了,然后它默默的影响到了你的工资。
顺便解释一下行业报的工资发放机制。基本工资是固定的,稿费是多劳多得的(后来好像加上了做版钱,每个版200元左右的样子),然后就是奖金是浮动的。据报社高层介绍,奖金是和当月广告到账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当月广告到账越多,奖金越多。
但让人纳闷的是,某大型展会举办的那个月,应该是广告密集投放期,工资增加却并不明显,这给主页君详解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以主页君混迹媒体圈的经验来看,媒体的工资永远都是一笔糊涂账,算来算去也算不清楚。
以上不算牢骚。公正的说,在这家行业报的数年是主页君幸福指数最高的年份,此后,无论是得到肯定,还是被人否定,都没有产生过那种具有“奋斗感”的情绪。
有时候,主页君可以每天都打满鸡血,克服各种困难,找到各类采访对象,写出各类奇葩稿件,那种过程中幸福爆棚的感觉是最近经常怀念的。
有时候,主页君可以每天都悠哉坐在电脑前拖稿。一会看55,一会整淘宝,还去天涯和核桃林(大学论坛)上看八卦,和朋友一起讨论美剧进展,然后兴奋莫名,激动莫名。
那些年,主页君遇到了一群可以交往一辈子的好朋友,一起吃喝,一起腐败,一起臭美,一起小资,还一起务实。以上这些胡言乱语,也是为了纪念那些美的“冒泡”的日子 。
在这里,主页君结婚生子,踏实前行。不再青涩,不再天真,不再幻想,不再愤青,也不再文艺。学会写稿、跟人打交道、接人待物和看待世界。
此前的天马行空和漂浮摇晃终于在岁月流逝中沉静下来。终于明白此生注定平凡,也明白浮游并不是生活常态,此生必须踩着土地过日子。
那种从容是此后一直怀念的。从容看待世界,从容走在大街上,从容编出一块版,是过了很长时间后方修来的东西,而在走出报社大门的一刹那就失去了。数年后重新捡起,心里五味杂陈。
虽然本集谈论的是钱,事实上那些年的生活似乎真的跟钱没关系。幸福的爆棚感甚至让主页君忘记了自己或许能挣更多钱的快感,直到有一天,主页君意识到,这种幸福感有可能消失时,才着急起来。
【本文作者主页君小鱼,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微信公共账号:mtnxse 媒体那些事儿】
10761起
融资事件
1376.66亿元
融资总金额
6532家
企业
1888家
涉及机构
185起
上市事件
1.14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