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Yo?这个简单到只有色块、*功能是点击好友名字然后给对方发出一声“Yo”提示的应用,最近火到不行。从愚人节正式上线到现在,Yo已经有了超过200万的下载量,并且成功拿到了150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尽管有很多人都认为它白痴、无聊(是啊,谁会给一个这样的应用一千万美元的估值呢?小声说,还真不是马化腾),但是这并不妨碍它继续流行着,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最近,Yo的创始人Or Arbel从以色列搬来了旧金山。PingWest和他聊了聊之后才发现,以为它就是“用来调戏一下朋友”那么简单的想法,才是真的错了。Yo,一点也不白痴无聊,而且它的可能性,才刚刚开始。
从无聊的社交到聪明的提醒
尽管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Yo最主要的使用姿势就是撩拨一下朋友,但如果你玩得转IFTTT,就会发现不少开发者做出了很有趣的内容。
Arbel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开发者利用IFTTT实现的“Call Yoself”功能。当你在一个无聊的会议上、想躲出去但是又没有好的借口时,只要给IFTTT账号发一个Yo,你的手机就会收到一个有号码、有区域、像模像样的来电,这样,借着来电,你就可以假装接电话成功地逃出会议室。
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案例。现在IFTTT上已经有了Yo Channel,上面开发者们调用Yo的接口开发了各种功能,比如Yo一下自动发送一条附带搞笑GIF图片的推文,Yo一下发条短信给你的朋友(仅限Android),Yo一下打开空调或者电灯(针对特定品牌),Yo一下开始录音,等等等等。
好吧,可能还是有人认为IFTTT太极客、选择太少、几个功能不能同时开启,那么针对大众用户,Arbel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杀手级的平台:Yo Store。
当然,Yo Store是PingWest对一个叫做Yoindex的网站的戏称。它是由Yo自己建立,有点像基于Yo平台的AppStore,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账号,添加后就可以享受开发者们带来的有趣(或者说逗比)的功能。
正常一点的,比如你添加了INSTAYO这个账号,你关注的人发了一张照片,你就会收到一声Yo;实用一点的,比如你的FedEx包裹到了、你煮的鸡蛋快好了、高于4.5级的地震发生了、旧金山下雨了;创业者专用的,比如融资期限快到了、服务器挂掉了、有个产品在ProductHunt上被顶了100次了;逗比的,比如硅谷Twitter段子手Marc Andreeson开始长篇大论了,奥巴马颁布了一个可执行的法令了;以及其他你想都想不到的,比如有个人创建了一个二次元萌妹子Yurie(ゆりえ),添加了她的账号你就可以和她Yo来Yo去了,她的网站上还会显示一个和她互动的人的排行榜;再比如有个人创建了个账号,每当导弹经过你所住的附近区域时就会Yo一下。
简直太欢乐。
更重要的是,你可看到,里面除了针对个人服务的账号,还有了针对企业的账号,比如一个账号,它会在你的食物订单已经准备好时Yo你一下,一个出租车账号,会在一天的服务时间开始和结束前都Yo你一下,等等。
所以,你现在应该可以看到Yo的能量。尽管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形态,但是它,已经从一个搞怪App,越来越向一个平台发展。Arbel甚至开玩笑地建议说,开发者们应该想一些好点子出来,然后收个99美分挂在Yoindex上卖,肯定会有用户愿意付费。——这不就活生生是个AppStore么?
事实上,这就是Yo要做的事情。
“我们不是一个应用,我们是一个平台。”Arbel说。单独的Yo存在没有太大的意义,就像是很多人预测的那样,一阵热潮,过去也就过去了,但当它接入不同的服务时,它就有了巨大的价值。
但Arbel说,人们把这些服务账号加到列表里,“并不是在加好友,而是订阅了一个账号的提醒功能。”他很强调这点的不同,“因为Yo不是做社交,而是做通知,更准确地说,是做通知平台。”
当然,它不是一切东西的通知平台,你可以看到,当你收到一封新的Email、收到一条微信信息时,你不需要Yo,因为你的Gmail、微信应用都会以各种方式提醒你;当你想传达复杂的、并非完全基于当下情境的信息时,你也不会用Yo,而是老老实实地写邮件、发短信、打电话告诉对方:“路上太堵了,我会迟到10分钟。”
“那些信息类应用已经存在了,我们不想要成为下一个WhatsApp。你想打字你就WhatsApp,你不想你就Yo。”Arbel说。
但是,当你在火爆的餐馆拿了一个号,当餐馆Yo一下你,你就知道,轮到你了;当你按照约定的时间达到了朋友公司门口,你Yo一下他,他就知道出来接你了——不需要为了一次排位下载一个App,不需要为了一个讯号查看短信里啰嗦的文字,当遭遇线上线下结合的、基于情境的、无复杂内容的应用场景,或许Yo一下,真的是*的方式。
上面提到的排队就是*的应用场景。所以Arbel告诉PingWest,Yo很快会推出排队管理的后台和API,这样用户只要添加餐馆/咖啡馆……的账号,对方就可以在轮到你的时候发送Yo。“这样好处太多了。你不需要给出你的电话号码,不需要下载应用,只需要给对方权限,让他们在接下来的一两个小时内给你发送通知。时间一到,通知栏里冒出一个Yo,就这样。”
除了Yo Store、排队管理系统之外,Arbel也在考虑和品牌的合作。在Facebook上,很多品牌都希望粉丝给他们点赞,而通过Yo,品牌和粉丝之间可以以最简单的方式实现双向沟通。比如,Yo团队有一个自己的账号,当你发送了Yo给那个账号,他们团队的人都会收到,而他们团队的人也会Yo回来。有用户就在Twitter上很兴奋地炫耀,自己收到了Yo团队的回Yo。“这就是一种情感上的沟通。”Arbel说。
而如果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商家促销打折信息,Yo功能就更明显,比如美国酒吧通常都会在特定时段对酒水打折,这样,“只要Yo一下,就告诉顾客们,今天的HappyHour开始啦!”
“你给他们发一个Yo,就代表你订阅了他们的提醒服务。就这么简单,没有‘加好友’、‘申请通过’这些复杂操作。所以,我们不是社交服务,我们是提醒式沟通工具(communication via notification)。但是又和很多提醒不同,你不需要跑到应用内去查看,也没有小红点要你点掉,一切都发生在通知栏里,你看到,就行了。”
让简单的产品维持用户的热情
所以,实际上,Arbel规划中的Yo和现在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偏差。现在,Yo像是你无聊时随便打的一个响指,朝河里扔的一个石子儿,目的就是听个响,但是,在Arbel的规划中,“Yo不是无意义的,是当有趣的事情发生时,你收到的提醒。”
当然,如果Yo真的成为一个通知平台,如何避免信息过载也会是一个问题。Arbel说,他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将会限制Yo的发送数量。
这些可能还要再等上两个月才能实现。现在人们主要还是在用Yo“调戏朋友,获取注意力,维持联系”,可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热情来得快去的也快,怎么保证用户们会愿意等到两个月后,还继续使用Yo呢?
Arbel说,虽然大的改进会在两个月后才推出,但是他会不断放出新的功能。他给我们展示了下一个版本的Yo,也有一个功能重大升级:用户们可以不再仅仅是“Yo”朋友一下,还能把其他诸如文本视频照片等文件发给对方。但是和其他IM应用不一样的是,它是通过网址来进行。
分享形式也颇为特别:在浏览器里复制了网址后,只需要进入到Yo的App里面,长按你想要分享的人的名字,网址就会自动发送给对方。而对方收到Yo后,点击通知栏里的提示打开App,就会直接跳转到浏览器里打开这个网址。“人们还是想要多样化的信息,如果长时间下来,都只有Yo,朋友间的互动都不会长久。”Arbel谈到他为什么选择在下个版本里加入链接发送的功能时说,“但是我们还是会保持简单。你要想办法找到什么是最简单的方式。比如那个粘贴连接的功能,只要长按对方用户名就自动发送了——这是最少的步骤。”
新版本里另外一个更新就是,添加简介。现在里面的朋友都只有ID,有的时候很难从ID上判断是谁,但是基于“免输入”的原则,Arbel选择这么做:只要往右滑动一下,用户就启动了摄像头,可以拍张照片当简介。这种不需要多余的键入、你的朋友看到头像自然知道你是谁的判断方式,也很有趣。
尽管还是靠朋友间的互动来维持应用的热度,但是Arbel并没有一味追求用户数。现在Yo还只能读取通讯录,Arbel也没有接入其他社交网络上好友关系的打算,“现在我们不会这么做。因为我们不想Yo里面有你Facebook上的300个好友。那样的话,Yo就不是Yo了。 你就不是调戏你的朋友,而是骚扰他们了。”
到底是腾讯的谁投资了Yo?
尽管盛传“腾讯五虎”都投资了Yo,而让这个应用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但是Arbel还是告诉PingWest,实际上,投资了Yo的人是腾讯前高级执行副总裁李海翔,和腾讯其他人都没有关系。
而且,这笔投资,也并不意味着Yo对中国市场有格外的兴趣。现在Yo的用户构成中,美国用户还是占了40%,而Arbel也老实说,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很多人都很有兴趣,但是他并没有特别的计划。
当然,对于Yo来说,最棒的可能还是在于,根本不需要本地化。因为整个App没有内容,只有一声“Yo”,所以基本全球通用。现在Yo团队还只有Arbel一个全职,随着新一轮融资到手,他也开始进行招聘,因为前面等着他的还有很多,比如这周末,他们将会马上在旧金山举办一个黑客马拉松,并想要着手打造自己的开发者社区……
对了,Arbel有一个问题:Yo在中文里对应的词是什么?这个,我们还真没想好答案。
21229起
融资事件
4435.76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9家
企业
3220家
涉及机构
512起
上市事件
6.45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