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信通终于可以长松一口气了:第三次IPO终于成功了。今天迪信通“成功”在香港上市,如果换别的企业这时候可以开香槟庆祝,也要在各大媒体分享自己成功的心得体会,会有各种成功励志故事不断推出。但迪信通的貌似成功却要打个大大引号,上市或许只是噩梦的开始。
线上线下腹背受敌
迪信通靠门店手机经销起家,全国1512间门店分布21个省及4个直辖市。在功能机时代,手机系列繁多,不同系列硬件功能往往不一,铁哥大学某同学就是当时《手机》杂志发烧友,常年研究红外、蓝牙、MP3、和弦铃声、屏幕像素等不同指标搭配下*的性价比手机。而消费者最终购买手机之前也多数是需要前往线下店挑选体验。功能机时代的手机严格讲是非标准产品,用户是很难根据简单描述而产生购买冲动的。这也就为诸如迪信通之类线下手机销售店创造良好机会,我们也能发现功能机时代也正是迪信通告诉成长的黄金时间。
而智能手机时代,各大厂商系列相对简单,诸如苹果三星小米等厂商都抛弃往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企业一贯采用的多系列的策略,而采取少系列甚至单产品系列的策略。如此,智能手机就成为可贩卖的标准品。换句话说,手机购买前的体验感的重要性在消费者心目中越来越低。如此,我们才能看到线上手机销售的风生水起。
而各大电商平台天猫、京东、苏宁等都开始力推手机销售,甚至已经开始把手机作为平台未来最重要的主打销售品类。刚刚过去的618,天猫与京东将厮杀战场选在手机领域,纷纷拉拢“中华酷联”国产手机领头羊加入自己阵营,甚至苹果也曾经一度传出要加入天猫阵营。而结果也显而易见,仅天猫当天就卖出100万台手机,京东手机及配件每秒售出9件,而这些销量很大一部分原本应该是属于迪信通的。
电商企业正在一步步蚕食原本属于迪信通的市场份额,而线下苏宁国美也大力进军手机销售领域。尤其苏宁5月开始采取免费贴膜策略,试图加速其在手机销售领域的行军速度。五月第三周,苏宁手机环比增长达120%。而这部分销量也有一部分本身也是属于迪信通的。
线上线下腹背受敌,迪信通如何能减缓市场份额缩减速度将是主要工作,不要奢求增长了。
迪信通根本不具备O2O基因
现在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上市都要讲O2O故事,迪信通也不例外,上市前后不少公关稿件也都表示自己要大力进军O2O领域。但铁哥认为迪信通是不具备O2O基因的,O2O在迪信通那里也只能是个美好的故事。
O2O核心只有一点,即有效打通线上与线下关联,包括渠道打通、库存打通、数据打通等多个方面。我们再看迪信通,线下1512家店铺,并且此次招股书披露此次上市融资的56%还将用于扩张零售及分销网络,包括在内地新开设约300间独立门店及商场内设立约150间店中店门店等。资金方面几乎未有多少分给线上。有朋友提出迪信通还有网站,我们还是直接忽略吧。
而迪信通也曾经宣布自己要在微信方面大做文章,铁哥近日去迪信通贴膜(推出的一元贴膜服务确实有诱惑力)被营业员恳求关注其微信平台,并发送该营业员号码给微信号以表示其完成任务指标。当铁哥表示微信平台是否有其他增值服务时,该营业员称给微信拉粉丝是一项额外考核业务但主营还是线下店,对微信平台有何产品也基本不关心。此例子也基本可以反映出迪信通上下对于所谓O2O的统一态度了,O2O只是个幌子,线下店的依赖感使其难以有魄力真正打通线上与线下的关联:毕竟真正O2O是一定要分线下的蛋糕的。
而打开“迪信通在北京”微信号,还停留在纯粹移动电商的时代,仅仅在上面卖货,未实现O2O的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状态。迪信通的线上与线下是完全割裂开来的,如此何以称得上是O2O?迪信通有上千家店,如果高层有魄力将店铺转换为体验店与仓储点,在配送以及体验方面做到*就有点O2O意思,但长期以来线下销售,在管理层面很难让线下心悦诚服为线上导流。其核心还是基因,一家线下销售起价的企业是很难放弃既得利益的。
北京中关村3C销售柜台一个个搬走,海龙等商场也冷清起来。这也预示着线下手机销售渠道未来全面溃败的开始,而接下来迪信通真正的危险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