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刚刚更新了SEC文件,披露了外界最为关注的合伙人名单。不过与此前阿里提交SEC时披露的信息不同,合伙人数目由28人降为27人。为何这27个人如此重要,实际上是可以从中看出阿里巴巴这家有超过2万名员工的大型公司,在内部的影响力构成,比如创始人、空降兵以及本土派,这些人该如何混搭进合伙人?又分别占有什么样的比例,往往会呈现出一些精彩的故事。
在这份27人的名单中,创始人、和公司一同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2004年前进入公司的非创始人管理层)以及从外部引进的专业管理人才大致保持了2:4:4的比例。不同来源和经历的人最后都成了“主人”。
以下是对阿里合伙人大名单的不完全技术性分析:
创始人不等于合伙人
阿里巴巴的创始团队“十八罗汉”当中,担任合伙人的有7位,占到合伙人大名单的近四分之一。
1999年2月,在杭州一个叫做“湖畔花园”的小区,马云带着17个人成立了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彭蕾回忆,当时公司的启动资金是50万,十八个人一起出钱凑的。并不是马云一个人出不起这笔钱,但是他希望公司是大家的,所以十八个人都出了钱,各自占了一份不同比例的股份。
在阿里巴巴十周年庆的晚上,18个创始人向马云辞去了创始人的身份,从零开始。用马云的话说,阿里巴巴进入了合伙人的时代。第二年,为了保持保证公司的这种合伙人精神,确保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持续发展,阿里巴巴正式将合伙人协议确立下来。
时间过去14年,18罗汉中的大部分人还留在公司。同时,留在合伙人名单上的有7人:马云、蔡崇信、吴咏铭、彭蕾、戴姗、金建杭和蒋芳。
蔡崇信是阿里巴巴的传奇人物。在阿里巴巴刚成立时,他放弃了七十万美元年薪的投资公司工作,每月只拿五百块人民币的薪水,出任阿里巴巴集团CFO。目前,蔡和马云也是名单中两位*合伙人。
创始人和合伙人并不能画上等号,“十八罗汉”是创业精神的象征,而另一方面,合伙人的进入和退出自有其规则,合伙人名单包括创始人但不限于此,它吸纳了更多新鲜血液,这也是一种文化均衡的设置。
目前,有一些创始人仍然在阿里的业务部门承担一线工作,比如盛一飞。他也是18罗汉之一。早在1996年,盛一飞成为中国黄页的*个设计师。2005年,他尝试将UED的概念带入公司。之后他辗转支付宝、来往,一直在做网站和产品设计承担一线工作。
三分之一的“本土派”
可以先设定2004年和之前进入阿里,但又非创始人的合伙人们为阿里的“本土派”,也就是从员工成长为管理者的代表。
在2004年,阿里系的业务,不论是淘宝、支付宝还是B2B业务开始成型和稳定,在此之前或当年入职的员工,也是随阿里巴巴一同发展的管理者典型。
这部分人员占到了合伙人名单的三分之一,一共有9位,他们是陆兆禧、姜鹏(三丰)、彭翼捷(翼捷)、童文红、王帅、吴敏芝、张建锋(行癫)和张宇(语嫣)。再加上2005年入职的程立,他在博士阶段就开始在阿里巴巴的实习。
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的陆兆禧,*份工作是酒店服务生,他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组建广东销售大区,在阿里尚无大规模融资支撑时,把广东大区的业绩做到B2B*,此后,陆兆禧又历任支付宝、淘宝及云OS的总裁。
童文红的故事也曾经被媒体所报道,她在2000年加入阿里时的工作岗位是一线行政人员,而现在则担任菜鸟网络的首席运营官。
这9位合伙人当中,最早的一批在阿里巴巴成立的第二年就入职,在阿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他们都是业务、技术和市场开拓的主力。也可以说,他们一直伴随着阿里巴巴的文化形成,并且自己就是这种文化的一部分。
在对合伙人制度的官方描述中,阿里巴巴表示,“采用这种制度是为了确保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持续发展”,也就是不变味儿,这些十多年的“本土派”坚守着阿里巴巴的文化传统。
11位“空降者”
但“本土派”却不是合伙人名单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11位“空降者”在合伙人中占了超过4成以上。这些都是阿里巴巴从各行各业引进而来的专业型人才,涉及财务、法务等多个专业领域。
当时,阿里的基础业务已经在平稳发展,企业文化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味道,大名鼎鼎的“六脉神剑”作为企业价值观确立下来。
空降兵占了如此高的比例,也许并不符合很多观察者最初的想象。在中国互联网行业,阿里巴巴是十分强调“价值观”的公司,价值观甚至进入员工考核体系。也因此,常有人将其企业文化评价为“强势”,也有人说阿里巴巴很少有“空降兵”可以生存下来。
但大量外来专业管理人才最终融入了阿里巴巴,他们中的佼佼者已经成为合伙人。
在他们当中,最早加入的迄今为止已在阿里工作了近9年,名单中包括樊治铭、胡晓明(孙权)、井贤栋、刘振飞、邵晓锋、Timothy A.STEINERT、王坚、武卫、俞思瑛、曾鸣、张勇(逍遥子)。
空降兵的不同背景促使阿里巴巴的风格复杂多元,包容性超过想象,这些人曾经是外企财务官、技术研究者、银行高管、律师、大学教授和刑警队长,现在却决定着阿里巴巴的文化传统,并有权提名多数董事会成员。
这其中,邵晓锋拥有“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的荣誉,曾经在贵州山区蹲守8个月抓捕杀人犯,他现任阿里巴巴首席风险官。
首席战略官曾鸣曾经是长江商学院的战略学教授,也是中国企业发展方面知名的理论家;小微金服的CFO井贤栋曾经担任广州百事可乐CFO;Timothy A.STEINERT则在中国大陆、香港和纽约拥有17年从事法律事务的经验。
首席运营官张勇有深厚的财务背景,他曾先后在安达信和普华永道工作,也曾担任盛大网络的CFO,但在此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马云却笑称张勇学错专业,打破了“CFO任COO的挑战魔咒”,目前张勇的团队运营着阿里系所有电商业务。
三分之一合伙人为女性
阿里巴巴合伙人名单中还有9位女性合伙人,达到合伙人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个比例在中国公司治理结构中非常罕见。根据官网上公开的名单,百度管理团队只有一名女性,腾讯管理团队则没有女性,这体现了不同公司的风格。
很多管理学者都在强调女性对于组织的作用,比如罗宾斯,他甚至把男女的一定比例看成是组织的一种特性,相信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能在阿里巴巴找到很多例子。
这9位女性合伙人当中,戴珊、蒋芳和彭蕾是创始团队的成员,也就是俗称的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
现在,彭蕾任职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资源官(CPO)并兼任小微金服集团CEO,戴珊任职阿里巴巴首席客户官(CCO),蒋芳则管理阿里巴巴的“企业廉正部”。据了解,在阿里巴巴内部,她们被习惯性地简称为 “Lucy”、“MM”和“姐姐”。
其余的6位女性则是武卫、彭翼捷、童文红、吴敏芝、俞思瑛和张宇,这其中彭翼捷、童文红和吴敏芝都是在阿里创立第二年就加入了公司。目前,武卫为阿里巴巴集团的CFO,彭翼捷负责小微金服集团的国际业务,童文红在菜鸟网络担任首席运营官,吴敏芝则是阿里巴巴B2B业务的负责人。
70后是管理层中坚力量
几乎所有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希望自己的核心管理团队可以更加年轻——在刚公布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名单当中,27位合伙人中,有21人是70后。作为互联网公司的代表,阿里的管理层体现了互联网公司年轻化的特点。
不过对于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来说,管理层年轻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Facebook上市时,其CEO马克扎克伯格才不到28岁。对这些公司来说,如何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发挥不同作用,保持吐故纳新、有效传承的活力才是一个更重要的命题,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管理层中尤为明显。
阿里巴巴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首先,阿里巴巴将不同业务能力和背景的人纳入到合伙人体系里。其次,代际之间有传承。
在阿里巴巴合伙人里,根据加入公司的时间,大致可以分为创始人、空降兵两大类。按照能力类型划分,又可以分为管理型人才、业务骨干。在这几种划分当中,以马云、蔡崇信为代表的60后跟以彭蕾、程立、姜鹏为代表的70后实现了一种传承。前者可以在公司战略、未来布局方面有更多经验,而后者则在技术、业务方面有更强能力,更理解阿里巴巴所面向的用户。
最后,在“最年轻”和“年轻”之间选择“年轻”。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当中,80后、85后高管的任命往往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而与硅谷创业公司不同的是,对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来说,理解线上、线下的商业环境,理解公司技术架构的历史和演进思路,其重要性要胜过单纯的创业激情、年轻活力。
因此在阿里巴巴规定,其合伙人必须在公司工作满五年以上。这一点让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变化和管理层人员的成长速度之间保持了一个平衡,也让阿里巴巴合伙人有了一个非常合理的年龄结构。
高管里的“程序员”超过20%
“程序员”往上发展的空间在哪里?在阿里巴巴,他们可以朝着合伙人努力。
在合伙人名单中,程立、刘振飞、王坚、姜鹏和吴泳铭、张建锋都是“技术派”出身,占到大名单的超过五分之一。在他们当中,吴泳铭是十八罗汉之一,属于创始团队,其他人则在不同阶段加入公司,他们的故事也印证着阿里巴巴技术发展的历史。
2005年,博士还没毕业的程立就已经开始了在阿里巴巴的实习,他加入的支付宝,正面临巨大交易量给系统带来的压力,而现在,仅2013年“双十一”当天的交易额,就高达362亿,其中通过支付宝进行的交易达到了1.88亿笔。
刘振飞2006年加入阿里巴巴,负责其阿里最为基础的一个平台:技术保障部。在过去几年,每次“双十一刘振飞都会跟COO张勇打赌:巨大的交易量会不会把天猫冲垮。但他从来没有输过。
这其中的部分原因,在于从2008年开始着手的阿里云平台,提高了阿里巴巴的运算能力和效率,在过去几年,它的负责人是刘振飞从微软“挖”来的他曾经的老板:阿里巴巴CTO王坚。
从大约2008、2009年开始,快速的业务成长、海量交易已经让阿里巴巴意识到改进技术平台的必要性,无论从稳定性、效率还是成本方面。这包括搭建自有的云计算平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各业务当中,将IBM、Oracle、EMC等公司的设备和系统换成阿里巴巴自有的系统等等。
现在,王坚转而负责更为宏观的技术战略问题,另几位合伙人,包括姜鹏(三丰)等等则负责这个庞大公司的基础设施。他们都加入阿里巴巴在十年以上,亲身经历了这个中国最庞大的IT系统的建立和改善。
从1999年成立到现在,阿里巴巴开始从一家“销售公司”转变为“技术公司”。它需要依靠技术革新和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还需要在一些面向未来的技术上做长期投资,这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
21076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589家
企业
3213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27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