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社交网络十年进化历程:哪些产品写入历史

社交网络产品形态不断演进,从第一梯度的Facebook、Twitter、QQ空间、微博,到第二梯队的LinkedIn、Pinterest、Instagram,再到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微信、Line、WhatsApp等。


  社交网络产品形态不断演进,从*梯度的Facebook、Twitter、QQ空间、微博,到第二梯队的LinkedIn、Pinterest、Instagram,再到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微信、Line、WhatsApp等。但在近两年,非主流社交产品也在不断挤进人们的视野,包括私密社交Snapchat、匿名社交Secret等。

  自2004年Facebook上线,如今十年过去,社交网络一路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文将进行梳理。


  2004年2月,Facebook上线。没有人会想到这一诞生于大学校园的产品会成为未来的社交网络帝国。当时MySpace风头正盛,Friendster也更为主流。服务职业人群的LinkedIn也于一年前上线。



  2005年12月,王兴将Facebook复制进中国,上线了校内网(现人人网)。同年,QQ空间作为一个为用户提供日志、相册发布的社区也诞生。以UGC为核心模式的视频网站YouTube于年底正式上线。


  2006年3月,Twitter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发布了*条Twitter消息。相比于Facebook,Twitter要求人们以140个字符来分享自己的状态,帮助用户了解世界正在发生什么。Google于当年花费16.5亿美元买下YouTube。


  2007年,Tumblr上线。这一介于Facebook和Twitter形态之间的社交产品,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内容生产平台,其既注重内容生产的轻便性,同时也鼓励用户生产有创意的信息。同年,*个模仿Twitter的网站饭否由王兴创建。


  2008年,Facebook网站月访问用户终于超过老牌社交网络MySpace,成为全球使用最广的社交网站。包括Facebook、Twitter、博客等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9年,门户网站新浪进军微博业务,8月开始低调内测新浪微博。国内的微博产品后来进入了高度竞争状态也在这一年埋下了伏笔。同年,移动通讯应用WhatsApp也面向市场。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产品Foursquare上线,并被认为是下一个Twitter。


  2010年,众多移动社交产品开始走向市场。3月,韩国移动通讯应用KakaoTalk上线;10月,图片社交应用Instagram发布;11月,封闭性的私密社交应用Path上线。由移动端兴起的社交产品让业内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新潜力。图片社交网站Pinterest也在当年正式上线。


  2011年1月,微信正式发布,将国内移动端社交产品带入了新的发展节点。无论是语音聊天、摇一摇,还是后来的朋友圈、游戏平台,微信的出现培养了国内用户在移动端的社交习惯。同年,Google推出社交网Google+,向Facebook发起挑战。


  2012年,移动社交产品形态不断丰富。主打阅后即焚功能的Snapchat在这一年进入大众视野,其产品于2011年就已发布;陌生人社交产品陌陌也开始逐渐稳固自己的市场定位。


  2013年,短视频拍摄应用Vine上线,用户增长迅猛,让业内看到了视频拍摄在移动端的潜力。包括微信、Line、KakaoTalk在这一年已完全转变成移动端的社交平台,带动了*大批的第三方内容合作伙伴。Snapchat在这一年拒绝了Facebook的30亿美元收购。


  2014年1月,匿名社交应用Secret上线,随即在科技圈引发舆论争议。匿名社交产品的新一轮关注热潮启动。距离Facebook发展十年的这一时刻,越来越多的疑问投向"新一轮社交产品形态究竟该走向何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社交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