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回购诺西卖掉手机业务背后:诺基亚正在缓慢复兴

诺基亚已经确定了两个交易并行谈判的策略:由于诺西业绩向好,应该收回西门子所占诺西股份,手机业务业绩每况愈下,且太依附微软平台,卖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收一卖,诺基亚在今夏完成了两笔业务。

  先是7月1日,收购合资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下称诺西)中西门子的50%股权,两个月后,诺基亚宣布出售手机业务给微软

  收购和出售的交易之间,是否有天然的联系?

  “两笔交易宣布的时间非常接近。是否有联系你们可以进行逻辑判断”。在微软和诺基亚的交易尘埃落定后,诺西大中华区总裁马博策这样婉转回答。

  马博策没有否定两个交易的关联性。现在来看,在这两项交易达成之前,诺基亚已经确定了两个交易并行谈判的策略:由于诺西业绩向好,应该收回西门子所占诺西股份,手机业务业绩每况愈下,且太依附微软平台,卖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反之,如果在不收回诺西的情况下出卖手机业务,诺基亚将所剩无几。

  两大交易并行谈判

  一方面解决诺西的最终归属,一方面寻求出售手机业务是诺基亚上半年的两步棋。

  在诺基亚和西门子合资成立公司之前,双方约定签订为期6年的股东合作协议于今年4月1日到期。到期之后,诺西的归属走向一直没有确定。

  由于诺西业绩不佳,在合同到期前后,一直有声音称,西门子有可能抛售手中持有的50%诺西股份。诺西本身也试图通过融资或者寻求IPO解决资金问题。

  三个月后,诺基亚明确了解决方案。今年7月1日,诺基亚宣布以17亿欧元(约合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西门子公司所持诺西的全部50%股份。交易很快达成并完成收购。

  从时间推演来看,在这项交易完成之前,微软和诺基亚已经开始谈判手机业务交易一事。今年6月下旬,来自《华尔街日报》的消息也证实微软与诺基亚进行了有关收购后者设备业务的高级谈判。

  诺基亚2013*季度财报显示,净营收为76.5亿美元,其中设备与服务部门净营收37.71亿美元,Here地图业务净营收为2.82亿美元。设备服务部门占诺基亚营收的一半。

  诺西成诺基亚未来主体

  尽管诺西依然保持独立运营,但在诺基亚出售手机业务之后,诺西已经成了诺基亚的主体。

  “诺西成了诺基亚业务中比重*的部分,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对诺西而言是正向、积极的意义。”马博策这样说。

  他解释称,通过这笔收购,诺基亚获得了更多的现金流,财务实力增强,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诺西反哺诺基亚,而是诺基亚还可以支持诺西的发展。“这笔交易有助于诺西开展自2011年开始的重组策略,并保持独立运营。”

  在这之前,诺基亚的收购也给诺西吃了一颗定心丸。在诺基亚收购诺西股权后,所有权和监管权更加明晰,运营更加平稳。除了涉及到董事会做决策的流程会有简化,公司战略、运营策略、方向和管理团队、客户服务团队没有改变。“除了名字和logo,什么也没有改变。”马博策之前曾这样说。

  ICT发展之下必争LTE

  回顾过去ICT的发展,“1990年*部手机只有语音通话功能,会作为身份的象征,现在已经普通的像出门必带钥匙一样。回到10年前,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刚刚出现,而现在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马博策回忆。

  Facebook有10亿用户,60%的是移动互联网用户。Twitter上有5亿用户,每一秒有11个新增用户。马博策认为,下一个ICT技术预计会比现在更快,移动互联网不仅连接个人,更是连接社会。

  诺西的预计是到2020年每个人每天将有1GB数据的个性化消费,数据消费实现盈利。

  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容量将提升1000倍,终端性能也将提升。LTE网络成为必经之路。

  “从去年到今年,诺西的LTE份额从17.3% 升到18.2%,依然是第二大LTE设备商。”马博策说。

  GSA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13年9月5日,全球已部署213个LTE商用网络。其中,FDD 网络192张,TDD网络有 11张,FDD+TDD 混合网络有10张。在超过1.3亿的LTE用户中,美、韩、日三国的用户比例就接近90%。GSA预,到年底,全球93个国家商用LTE网络将达到260张。全球已有89个运营商选用NSN的LTE设备。

  中国市场上,中国移动(微博)的TD-LTE二期招标已经进行过半,各方份额已经大致确定但并未公布。有消息称,诺西的份额在11%左右,不过这个数字并未得到官方确认。

  除了中国移动,“我们和其他运营商的合作也在加速。”马博策透露。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