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打车软件行业不断传来融资的“胜利声”,各个企业争相而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打车软件的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暴涨,从最开始数家增至数十家。其中,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更是预言,随着打车软件的发展,传统出租车行业将被颠覆。
然而,传统出租车行业真的能被新兴的打车软件所颠覆吗?对此,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并指出目前打车软件存在的数条致命性“缺陷”。同时,速途网方面也对此进行了总结。
罪其一:打车软件存议价嫌疑 加价模式惹争议
据了解,目前市场所存在的打车软件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其中,加价模式更是成为用户解决打车难问题的“不二法门”。这些打车App们为鼓励出租车司机在高峰时段和“打车难”地区拉活,允许用户在叫车时“加价”,一般加价5-30元不等。“有些师傅少说要等到顾客加到20元才肯接单。”某出租车司机孙师傅说。
对于这种加价模式的盛行,2013年4月,北京交通委新闻发言人李晓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打车软件的加价行为意味着变相议价,按照《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规定,议价是不允许的,下一步政府部门将进行规范。
同时,武汉客运管理处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出租车企业对使用“嘀嘀打车”软件的驾驶员,迅速教育,督促其在营运中使用计价器计价,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
武汉方面表示,对未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的驾驶员,将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罚,驾驶员的处罚结果,计入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档案。日前,“嘀嘀打车”软件方面,也对该软件备受争议的“加价”功能做出公开回应表示,即使乘客愿意加价,的士司机也不能收取加价款项。
然而,据速途网了解,目前在嘀嘀打车软件的操作页面仍然有加价功能,使用嘀嘀打车的司机们仍然在使用加价行为,对政府的严令禁止,似乎视若无睹。“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已严令禁止,但是软件中仍然有这项功能,所以在使用嘀嘀打车时仍然会用加价功能。”某乘客胡某对速途网说。
罪其二:竞争白热化 嘀嘀打车被曝“妖魔化”同行
众所周知,打车软件的发展是依靠用户装在量以及市场占有率。然而随着打车软件们纷纷“跑马圈地”,嘀嘀打车、摇摇招车、快的打车、1039易打车、E达招车、易打车等数十款打车软件加速冲刺用户装机量,用户争夺战也一触即发。
不过,在狂欢争夺战的热情之下,违规操作乃至恶性不正当竞争的现象也在这个年轻的行业中开始显现。
近日,据相关报道称,在北京市已经有部分出租司机反映称,收到了一份署名为“嘀嘀打车”的群发短信,短信中称:“近日有大量不知名的小公司叫车软件涌入北京,先期以高额奖励诱惑司机安装,每个城市活动限期一个月然后退出。司机安装后无故流失大量话费流量,个人信息也被倒卖给广告公司。还造成嘀嘀打车离线地图丢失、音频加载失败、抢单无反应等问题,警惕路边软件!”
据悉,除了不少司机收到群发短信外,嘀嘀打车软件中的语音系统近来也时常插播类似的内容,公开提示不要安装其他叫车软件。而在嘀嘀打车近期举行的一些线下活动中,在发放礼品之外,嘀嘀打车的销售人员也会偷偷得将司机手机上的同类软件卸载。
北汽九龙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向媒体表示,现在类目繁多的同类软件已经令他眼花缭乱。这位司机说,自己手机中最早安装的是嘀嘀打车,后来有摇摇招车的工作人员邀请他安装摇摇招车,可是安装了第二款软件后,嘀嘀打车就出现了无法使用的情况。这位司机称,自己遇到的情况并非偶然,北汽九龙车队中已经有不少司机遇到和他同样的遭遇。
然而,早在2011年1月,工信部就对互联网不正当竞争做出了规定,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干扰用户终端上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合法产品或服务的运行;不得通过任何方式误导、欺骗、强迫用户卸载或关闭其他合法产品或服务。
对上述的种种行为和现象,有法律人士认为,嘀嘀打车的上述行为涉嫌干涉用户选择权,也侵犯了同行产品的声誉和企业商誉,或已触犯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采用诋毁同行的方式并不是一个好的竞争策略,特别是在整个市场还有待培育的情况下。
另外,据该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出租车司机对于打车软件的接受程度依然处于培育的过程中,散布打车软件“造成话费流量损失”,甚至“倒卖个人信息”等谣言,最终损害的可能不是某一款软件的公信力,而是司机们对所有打车软件的信心。
罪其三:打车软件陷烧钱困境 或成第二个“团购”
2010年,从满座网宣布开辟团购业务之后,中国团购行业就进入到了井喷式发展的时期。快速发展的态势一直持续到2011年中下旬,中国团购网站的数量一度达到了5000多家的峰值。但是经过三年的发展,团购已经从千团百团之间的战争,蜕变为一个只有少数几个大佬可以参与的游戏。
和“团购网站”一样,在过去1年,大约30款APP打车软件纷纷上线,在经过市场的一番“厮杀”后,各家企业的融资消息陆续传出。只是由于打车软件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并没有核心的技术,市场还在怀疑这种被定义为O2O(线上到线下)的生意,是否会成为第二个“团购网站”?这不禁让业内人士感到怀疑。
目前,打车软件仍然处于“烧钱”阶段。尽管摇摇招车、嘀嘀打车、快的打车都受到风投的青睐,其中,嘀嘀打车已经获得6000万美元,但是,仍然处在是 “倒贴钱”的角色。对于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目前市场上也存在很多质疑声。
对此, “快的打车”赵冬曾坦承,此前有打车软件试图向用户或出租车司机收取一定费用,作为收入,但因市场竞争太激烈,不得不免费。“目前就整个市场来说,还处于成长阶段,所有的打车软件都在培育整个市场,真正要看到市场格局的变化至少要到今年年底。”
新媒体专家魏武挥表示,现在打车软件,现金主要在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之间流动,打车软件只是一个平台,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价值并不高,如滴滴打车这样的独立APP,其未来*的归宿可能是被某家巨头收购。
据了解,目前APP打车软件多达30款,大多数闻所未闻。其中一些APP的在线使用率,用户只有个位数,濒临死亡。业内人士纷纷认为,APP打车软件运营商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团购网站”行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月26日,市场传言“嘀嘀打车”已获得腾讯1500万美元投资,腾讯持股20%。虽然事后嘀嘀打车CEO程维对此回应称,目前外界关于公司融资的消息都未经官方证实,属于“谣传”。但是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打车软件的烧钱模式,嘀嘀打车可能面临资本压力,处在“钱烧光”的窘境。
罪其四:触动出租车公司利益 政府强制监管
打车软件繁华的同时,政府涉足在线打车已经成为即将发生的事实。今年四月份,北京市交通委拟发布《北京市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管理试行办法》,规范出租车电召服务,并强制统一在线打车App。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王兆荣近日公开表示,北京将针对出租车电召调度中心实施备案制度监管,统一出租车电召服务中心的收费标准,要求收费要向司机倾斜。“现在北京市共有电召中心5个,收费标准是3元/单,分配标准不统一,多数平台司机可以得到2元的分成。北京市未来将实现“提前四小时预约用车,成功率99%以上。”
打车领域有着明显的地域性。但随着在线打车软件在每个城市获得资源的不断集中,马太效应将不断显现,很容易形成地域性垄断格局,比如嘀嘀打车基本占据了北京在线打车的大部分市场,而快的打车则那先了杭州、上海等南方一线城市。
显然,政府是*不会允许在公共领域出现这种“垄断”行为。官方推出的产品替代还在“萌芽”中的在线打车软件,则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同时,随着打车软件的数量攀升,出租车公司开始有所举动。为了防止在线打车软件侵犯自己的利益,北京金建、银建、金银建公司开始组建了自己的在线打车团队,并推出类似产品。“说白了,在线打车软件就是拿着出租车公司的资源,来做自己的事。出租车公司能愿意吗?”司机李师傅透露。
未来,对于打车应用的创业团队而言,巨头的进入、更有资源和资金优势的竞争对手的参与是迟早的事情,尽管无论从用户角度、公益角度还是商业角度,打车应用都在做着一件正确的事情,但正是因为这个方向太过正确对于创业者来说反而未必是好事。
过度的竞争将会拉低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用户体验的竞争乃至先发优势最终都可能让位于资源和资本的整合,甚至将重演当年团购和电商从一片火爆到几经整合的故事,对于打车应用的创业者们来说,挑战才刚刚开始。
21078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591家
企业
3213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3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