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款手机浏览器厂商召开新版发布会,该公司高管在会上发出预言说,明年可能会死掉一大批App(原生应用)。他们觉得游戏,电商,视频是浏览器客户端未来的*的营收点。
实际上,要想通过HTML5干掉原生应用,几乎不可能。即使原生应用会死掉,多半也不是浏览器的功劳。未来浏览器还将长期和其他应用抢夺用户注意力和停留时间,而且战争将越来越惨烈。
网页应用在哪里?
谷歌官方设计规范指出Web Apps和普通网页有三大区别:1)利用设备性能,比如硬件加速,摄像头,重力感应;2)使用和本地应用一样的布局,去掉网站的导航;3)应用程序是“自包含”的,也即不用跳转到其他站点或应用来完成任务。
现在大多数网站都有触屏版,但距离Web App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浏览器只能把网站的快捷方式充作App,在应用商店里凑数,至今仍未改观。比如有些浏览器会内置中移动提供的手机阅读,就依然是WAP版。还有,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给旗下栏目做了数十个独立App,但手机版网页依然如故。
受到前智能机时代流传下来的习惯影响,手机游戏站内的大部分游戏都局限于页游,个别如小鸟、连连看等单机游戏移植版,居然是用Flash做的。最后就是,主流手机浏览器纷纷加入了更新原生应用的商店,换句话说,这是跟91豌豆荚啥的抢生意去了。
为什么没人开发?
很长时间以来,原生App的体验持续*于HTML5。去年6月“有道难题”竞赛开幕式上,有同学提议用HTML5做好以后打包封装,网易高级副总裁周枫当场否决,他坚持参赛者要采用操作系统的原生语言开发。
我一度认为HTML5延续了Java和Flash未竟的“写一次就到处运行”的理想,但很快感到失望。Win8应用本来是基于HTML5,但写好后要手动将代码与系统接口一一对应,善后工作遥遥无期。
过去一年多,手机浏览器展开跑分大战,有个别试图拉近Web App和原生应用体验之间的距离,但收效甚微。时至今日,就算把一个效果好过原生的开发环境放出来,怕也为时已晚,因为跨平台不再是HTML5的卖点。有这个时间,企业早就每个平台找几个程序员,开发单独的客户端去了。
在没有证据证明做HTML5比原生应用赚钱的时候,即使新入行学编程的,恐怕也不会选择放弃学习原生编程,因为HTML5精通难度不亚于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如果拿他做3D游戏,引擎调用方法什么的都得从头学起。
原生应用死了,也不是浏览器的功劳
因为用户使用习惯上的惯性,浏览器至今仍是装机必备软件,也仍是一个巨大的入口。但浏览器同质化严重,容易被替代。微信和微博之所以不可替代,都是因为设置了高门槛,让对手无法进入。至今我不能从任何一家浏览器厂商身上看到这样的门槛存在。
一些原生应用,将因为具有网页应用显然无法取代的特征而存活下来,比如地图和播放器需要巨大的离线空间。游戏方面,WebGL支持的再好也比不上本地封装的3D引擎。其他一些“装机必备”类原生应用,还将反噬浏览器的生存空间。
也许真的一些原生应用会死,比如纸媒的官方应用会让位给Flipboard类阅读器或者读览天下等杂志平台;传统企业的官方应用会让位给运营社交媒体账号;各系统都开发的语音或非语音助手,将承担移动搜索和小工具这两方面的功能。
最重要的是,因为阅读器、微博、微信和助手们都能不跳出自身而调用网页,所以以上过程基本没有浏览器什么事。
对于非大佬旗下产品的浏览器厂商,一条最显而易见的出路是:尽一切努力扩大装机量开启率,对于入住应用商店的HTML5游戏,设置远低于App Store的准入门槛和足够丰厚的回报,这样面对目前刷榜肆虐,非越狱下载速度慢的App Store,厂商才有迁移的兴趣。但即便如此,面对要重写一遍程序的门槛,很多厂商可能宁愿先选择越狱商店和第三方安卓市场拼死一试。
抽象的讲,只有现存的渠道都已经定型,堵死了新应用的生存空间时,浏览器应用商店才会成为开发者最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