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的耀眼光环正慢慢褪去。
“过完年可能会跳槽。”南京证券的徐峰(化名)告诉记者。
一方面,徐峰担心南京证券被处罚后会影响后续业务,另一方面,保代所产生的制度红利正逐渐消失。
“以后即使考过保代,但是它的性价比更低了。长时间的加班、出差,和家人团聚机会少。”面对降薪裁员,他早已心态平和,“如果被裁了还可以休息两三个月。”
券商研究员的处境也与之相似。肖林(化名)是一家中小券商的研究员。“大券商几个人的年薪甚至可以相当于一个小研究所的,所以小券商今年咬咬牙就会挺过。”他告诉记者,因为成本低,目前所里还不会裁员。
不过,他担心,如果明年行情继续不好,小券商也会熬不过,自己可能面临失业。他自嘲为“矮穷挫”,长期出差,一月却只拿几千块工资。“但不工作不努力就会淘汰。”
落寞的券商
“裁员”两个字,成为券商从业人员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中信证券裁员比例5%-10%,银河证券营销、经纪业务部门也出现大幅裁员,广发证券也频传裁员消息,还有中金公司……
“我最担心的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徐峰表示。目前,831家IPO企业仍积压证监会,IPO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这些投行人的压力。
他刚刚参加完今年的保代考试,遗憾的是没有通过。“根本没有时间复习,都在到处做项目出差。”他认为,保代资格越来越不值钱,但考过总比没考好,至少薪酬还是有优势。
他说并不担心降薪裁员。“工资就几千块,还怎么降。如果被裁了更好,还可以得到补偿金。”
过完年,徐峰打算跳槽,IPO市场太糟糕,他希望可以转向其他大投行业务。
有压力的券商人士并不局限于投行部门。
“市场不好,没什么好股票值得推荐,我们又有分仓拿点的任务。每个月研究报告还有数量的要求,压力很大。”肖林告诉记者,基金公司日子也不好过,因此好多分仓都推迟到了明年,他担心拖延到最后可能分仓都拿不到。
“其实大券商对熊市更为敏感。他们研究所人多,费用高。”肖林说。
不过,其所在的研究所今年也基本停止了招人。他不无忧虑的是,如果明年市场还不转好,自己将面临失业。肖林打算今年可以涨薪,如今变成了“不降就好”。
肖林尚属研究所新人,做事勤奋。上周末,他依然在外出差调研。他说,目前行情下,如果不工作不努力必遭淘汰,至少多做事不会被最先裁。
事实上,在这场券商裁员风波中,级别高的人反而更容易被裁。
“一个领导的薪酬可以养活好几个研究员,高薪酬降薪,低薪酬被裁,部门经理这一级别最容易被裁到。”李浩(化名)已经在这家大型券商担任了6年研究员,职别较高,但依然没有逃过降薪。他所在研究所大部分研究员都被降薪,其中一部分也已离职。
经纪业务快速萎缩,证券公司不得不通过裁员降薪来减少成本支出。证券行业正在经历一场裁员风暴。
券商创新的大潮即将冲破限制券商多年的净资本管制。
近日,在深圳召开的“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培训会”上,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再次表示,目前监管层正在抓紧修订“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
由此,这一套在券商头上多年的紧箍咒,解禁时间已进入倒计时。
此外,券商资管业务松绑后,涌现出的资金池业务遭到监管层的严厉叫停。
净资本限制将松绑
“这个办法2006年制定,2008年修订了一次,到目前已经5年了。这个规定对证券公司限制比较多,要进一步放开。”张育军在谈及券商净资本风控指标管理办法时强调。
目前,券商的各项业务规模必须与净资本水平挂钩。但以控制业务风险为目的出台的这套管理办法,却成为了券商创新大潮中,限制券商发展的最大瓶颈。
“净资本规模已经成为券商行业制胜的关键,由此引发了过去几年各家券商强烈的融资冲动,”深圳某券商研究员称,“以中信证券(600030.SH)、海通证券(600837.SH)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券商在市场行情好时,实现了上市,融得大量资金。这一净资本优势奠定了这些券商的行业地位。”而过往,“公司目前业务的发展受制于净资本的约束”则成为了大多数券商挂在嘴边的抱怨。
从整个行业来看,券商行业的资本杠杆率也是各类金融机构中最低的。
“与国外的投行相比,我国券商杠杆率低得可怜,被束缚得太死。”某券商人士表示,业务要创新,亟待监管层释放更大的空间。
“放松券商业务净资本指标提出很久了,但这次我们确实感觉到监管层的决心和急迫。”某与会券商人士称。
此外,在本次风控培训会上,证监会机构部副处长董卫华详细介绍了监管思路的改革方向。
董卫华提出5点改革趋势,包括“取消自营业务、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的直接控制指标”;“取消净资本比净资产指标”“优化杠杆率指标”;“完善净资本计算规则,弱化或取消自营业务、长期股权投资扣减要求”;“完善风险资本准备计算,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司,可使用模型来计算资本要求”;“完善流动性风险监控指标,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指标”。
“现有指标对证券公司投资规模的限制过多、过严,不利于行业投资功能的发挥,”董卫华称,“个别风控指标过严,不利于提高券商资本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