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曾言“即便我身处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一句话诞生了一家泛科技主题网站——果壳网。在科技问答这个看似冷门的科技类网站中,果壳网以其独特、专业的内容模式,打造一家面向都市科技青年的社会化媒体。
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在接受投资界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科技本身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尖端,它是无所不在的,是普通生活背后的规律性知识。我们所做的就是将其还原到它本来的面貌,挖掘深层次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发现生活的第二落点”,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鱼和熊掌”难兼得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姬十三,由于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都是姬十三创立的,外界常常搞不清楚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姬十三表示,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是两个独立机构,定位不同,运营模式不同,全职工作人员也是完全不同的两批人。
科学松鼠会是在2008年4月,姬十三和一些科学写作者、编辑发起的松散的NGO(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协会。像美剧《生活大爆炸》一样,很多年轻人觉得很好,尽管他们未必喜欢物理学。他们是觉得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很有意思,可以效仿,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科学松鼠会初期主要以群体blog的方式运作,后来慢慢发展线下活动,与其他机构建立更多合作和交流。姬十三担任这个机构的理事长。
在运营上,科学松鼠会与果壳传媒两个机构保持独立,分别由不同的核心团队运营。姬十三一直认为,不同的目标,要用不同的组织模式来达成。科学松鼠会是帮助科学写作者成长和交流的平台,像是民间版的科普作协。这个目标,适合用非营利机构的方式来达成。
虽然科学松鼠会是姬十三发起并很想做成的事,但姬十三还是非常希望能做成一个了不起的科技传媒,做“中国的Discovery”,而这个理想只能通过商业方式来达成。
姬十三表示,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这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NGO适合聚集志愿者的力量,但在持续成长力和资金投入上,有欠不足;而商业化则便于用大量资金迅速组建团队,推进工作,但是在帮助弱势群体和协调志愿者方面,力所不逮。
现在,姬十三绝大部分时间花在果壳网,已经很少参与松鼠会的具体工作。松鼠会目前的日常管理,主要由会员选举的协调委员会进行,他表示自己在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时间点,正式退出松鼠会的管理。
公益背景赢得资本青睐,牵手挚信获两轮融资
姬十三说:“在没有成立果壳网之前,我一直是在做公益机构的。2009年底开始不断有VC找我,希望能投资,我也犹豫了很久,因为资本都是希望把公益机构变成商业机构,当时我个人觉得不是很合适,也不能接受这么做。”
在科学松鼠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姬十三就已开始考虑,能否用产品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科学,让更多人进入这个领域,来分享他们的知识。后来大半年的时间,姬十三不断同VC接洽,也不断婉拒他们的要求。要把一个NGO组织直接变成商业机构,对于他来讲,始终很难接受。
“在2010年初,挚信资本也找到我,但它没有直接提出要我把公益机构商业化,而是尊重我的想法。后来我们就决定就把商业跟公益一分为二,商业部分成立果壳传媒接受VC投资,公益部分仍然保留科学松鼠会这个NGO形式。”姬十三称。所以,就有了果壳传媒的诞生。
2010年7月,果壳传媒获得挚信资本1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2010年11月14号果壳网正式上线,2011年的春天挚信资本又投了A轮,当时的投资规模是300万美元。据悉,果壳网B轮融资也正在进行中。
文艺青年有豆瓣,科技青年也该有自己的大本营
果壳网被形容为“科技版的豆瓣”,登陆果壳网你会发现,这里提供了大量贴近生活的泛科技话题,有很多小组,还有各种主题站。姬十三表示,果壳跟豆瓣在做很不一样的事情,二者的未来愿景可能不太一样。但很多东西需要慢慢被展现出来,目前来讲从定位上来讲,果壳的确是一个以科技兴趣为核心的一个社会化媒体。
在人群上讲果壳用户跟豆瓣也比较类似,用户偏草根,可能更多的是大学生,年轻的白领。如果你把豆瓣的前100名用户抽出来,可能大多是籍籍无名的,果壳网也是一样的,但这些人又可能是很有才华的。而你把知乎跟Quora的前100名用户拿出来,可能都是一些行业精英,意见领袖等。
果壳网的内容主要来自两块,一个是用户生成,一个是自主原创。用户可以浏览自己喜爱的内容,参与相关话题讨论,关注感兴趣的作者。果壳网第一年的时候,比较重视其媒体属性,和内容的书写,这是因为果壳团队一开始有很强的媒体的背景,刚开始以媒体属性为切入点,会积累一批科技背景的种子用户。
“从今年以来,我们会花比较多的精力在社区上,这也是去年跟今年在战略上的一个转变。当然这个变化其实刚开成立的时候就定好的,因为我们团队有很强内容能力,先用内容去做品牌,然后第二步再来做社区。”姬十三表示。
觊觎Quora早于知乎,问答产品有一定的局限性
“问答类型的产品是一个很好的激发UGC(用户生成内容)的一个东西,也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知识来交互的一种方式。其实,现在国内的这些问答模式都在模仿Quora,但是在模仿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些不一样的东西,我觉得知乎跟Quora更接近,果壳也会有一些自己的变化。”姬十三坦言。
果壳问答有一个小的slogan(口号)叫“解读生活的每个细节”,因为果壳网整体是一个科技的内容。大家用自己的知识去解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果壳问答里,你会看到更多的跟普通老百姓生活贴近的问题,而Quora跟知乎可能互联网行业相关内容会多一点。
姬十三认为,一方面来讲,果壳问答是后来者,后来者再去模仿别人,肯定是失败的。果壳网是在2010年11月上线的,但在2010年的7、8月份的时候他们就在研究Quora,当时是想直接上线一个类似的东西。从时间上来讲,如果当时果壳上线了这个版本的话,果壳问答就可能比知乎更早一点。
姬十三说:“当时我们作了一个战略上的决定,还是要先拿我们的优势东西去拼,而我们优势在内容在品牌,所以当时第一版的果壳网还是以主题站为主,是一个媒体属性的东西。后来到了2011年底我们才决定,要重新来看问答这个市场,所以在今年的3月份出了果壳问答。”
传统问答网站随着 Web 2.0的浪潮掀起,依靠用户创造内容,从而使筛选和辨别信息成为使用者的负担。在社交网络普及了新一代的 News Feed 社区后,引入用户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发现、筛选问题和答案成为了新的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用户“看完就走”的实用主义倾向,增加粘性。
事实上,怎么在扩大规模与用户量的基础上保证运营与内容质量,是优先于商业模式摆在问答网站面前的第一道坎。关于商业模式,连美国问答鼻祖Quora也没有交出答卷。
“我一直觉得问答很难发展成一个大的东西,不是能靠这样一个产品就能通吃天下的,它是一个有局限性的。对果壳来讲我们把问答看成是不可割让的重要的一部分,是碎片化的知识积累,但一定不是全部。我去年就说过问答会成为很多垂直网站的一个标配,今年大家也看到,一些搞法律、搞旅游的都在弄这个产品。”姬十三表示。
同样有此想法的还有知乎CEO周源,他曾公开表示:一家优秀公司不是围绕一个定位思考,而是围绕一种用户场景不停思考;我们既要提供工具,也要建设社区,既做问答,还会做搜索与阅读......
从“科学+技术”切入,发现生活第二落点
果壳网现在注册用户超过50万,匿名用户数更多,目前在移动端只有一个果壳网的APP,它更像是一个阅读器,姬十三表示接下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会有一些新动作。
“科学+技术”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对果壳来讲,才刚刚进入这个领域,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在这个领域里面希望能更多的去获得用户的青睐。
“我们一直在做科技文化,这个产品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东西,但是对于长远来看,我觉得我们想涉足的领域其实一点都不小,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其实有非常多的企业跟我们在合作,像IBM、英特尔、宝马、宝洁都是我们的客户,有非常多的企业希望来推介自己的科技形象、科技品牌。”姬十三说。
在整个知识版图里面,科技其实占据的领域是非常大的,几乎所有的问题背后都能拿科技知识来解决。姬十三认为,首先,我们无所不在,我们涉及的话题会非常广,某种意义上来讲,你可以说我们在做“生活的第二落点”。
其次,我们帮大家理解各种事情背后的规律,而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科技其实是比现象更深一层的东西,表面看我们是在做科技的内容,实际上我们是在做生活的万千规律,帮大家找到第二落点的知识。
最后,姬十三表示,他没有对未来去设想太多,只会专注于所做的事情,并不断深入。他说自己在布一局还算大的棋,到底是一局什么样的棋局,现在还不是揭晓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