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投资重在“稀缺性”
ICAN Capital专注于为中国的高成长企业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旗下基金主要关注新能源和新材料、矿产、TMT、医疗、连锁和消费等领域。
目前,ICAN Capital共管理一支美元基金和三支人民币基金,人民币资金总额约为30亿。从2010年起进入中国至今,已经投资了数家优秀企业。目前,重点的投资方向是矿业。
“对矿产企业的投资,主要取决于矿种的稀缺性。” ICAN Capital Inc首席执行官、管理合伙人康渃浠表示,ICAN目前比较关注石油和黄金,接下来才是大众商品,例如,铜、镍等。康渃浠认为,石油处在能源金字塔的最顶端,最具投资价值,而黄金则在于保值价值相对较高。
当然,投资必然伴随着风险。据康渃浠介绍,由于我国的石油储量并不丰富,对石油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海外。在海外投资也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政治方面的阻力。“一些国家首先要考虑到这是一种战略资源,会有一定的抵触,一些大的资源比较难拿到。”康渃浠说。
“洗牌”是行业发展必然结果
今年以来,PE“寒冬”论一直在持续蔓延,压在创投界头上的“三座大山”募资难、退出难、盈利水平下降,在今年显得尤为沉重。康渃浠也表示,“PE冬天”是全球性的,外有欧债危机和不明朗的美国经济,国内的制造业也在经历严冬。
“外资募资情况还好,但投资的意愿和投资的冲动都在大幅降低。”康渃浠表示,由于中概股主要是通过境外资本市场退出,而近两年来,特别是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理所当然会导致投资遇冷。在ICAN所投的部分项目里,都没有选择在当前的情形下冲击IPO,即使是在行业里表现不错的项目。“我们还是选择观望。”康渃浠说。
但康渃浠同时也强调,目前经历的行业洗牌是PE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看到PE行业毛利率高,所有人都冲进来,几千万、几个亿在做,50万也在做,这些都会导致政府监管政策的出台和竞争的加剧。”康渃浠称,竞争加剧后必然会导致一些机构出局,行业收益率也会从高位降到合理的水平,最后引导市场稳定发展。
谈到评判合理收益的标准,康渃浠提到,按西方金融观点来看,复合收益在30%以上就已非常理想,但中国很多优秀的PE机构,创造的收益要远远高于这个标准,甚至百分之几百都有可能,只要能做到就是合理。
同时,康渃浠给出了评判机构是否优秀的三个标准,一,自身要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二,能够赢得市场认可,包括投资人能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三是有获得优质项目的稳定渠道。
“增值服务”照进现实
随着市场的成熟及越来越多的人进入PE行业,企业在选择投资方时已经不再单单只关注“钱”的多少,而是把目光更多地放在投资方能否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带来一些其他的“无形的资产”,例如企业管理层面的知识。
康渃浠也表示,随着创投行业的发展,投资方的投资方式也正在由简单投入资金向提供“增值服务”转型。“只要是负责任的PE机构,一定会很看重增值服务,包括企业内部管理的提升,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连动。”康渃浠称。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和VC/PE机构合作,企业家和投资人的矛盾不可避免的开始突显。如何进行合作以及怎样处理双方矛盾成了行业内外都很关注的问题。
康渃浠谈到,PE介入投后管理必须要掌握好一个所谓“度”。“所有的决策、所有的方式,只要是对这个企业好,那就是唯一的标准。需要要淡化是创始股东还是投资人的概念,因为股东进来以后就意味着我们和企业家是一家人了。”康渃浠称,价值观层面上,需要双方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最大的诚意,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矛盾。
当然,在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必然也要考虑到控制投资风险。
康渃浠表示,对投资风险的控制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设立是技术性条款,如回购、资产抵押等。康渃浠的看法是,这种技术条款一定要有。“比如我们投一个企业,如果达不到所要求的利润,或是三年之内上不了市,就要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负利回购,这就是技术条款。”
第二,就是对企业家的判断。据康渃浠介绍,目前,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比较稀缺,如何判断企业的领军人物及其核心管理团队是实现风险控制最核心的因素。
而当涉及到技术型团队的时候,商业模式就成了考量创业团队的最重要因素。在康渃浠看来,优秀的公司普遍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商业模式具备核心竞争力和持续扩张能力,二是行业发展空间足够大,三是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在中国,符合国家政策尤其重要。”康渃浠强调。
除了在传统的风险控制条款层面和企业签订风控条款,ICAN还使用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就是实现投资团队个人的利益和项目利益的捆绑。“比如说,一个项目是我负责,决定投5000万,基金会要求我投50万进去。我的钱投进去了才说明我是真的看好这个项目,证明给投资人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康渃浠介绍,虽然过程相对原始,但效果不错。
伟大的PE和投行应完全独立
PE机构在提供“增值服务”的时候,不可避免和投行的相关业务产生交集,在康渃浠看来,PE机构涉足投行业务不是很好的选择,“真正伟大的PE机构是要和投行完全独立开的,PE机构的业务要是和投行融在一起的话,会被破坏掉。”康渃浠强调,世界上伟大的母基金,在选择GP的时候,永远不希望听到“投行”的相关概念。在美国,只有高盛能将PE业务和投行业务融合在一起,没有第二家机构能够做到。
但康渃浠同时提到,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相当成熟,而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还处在早期的动态发展阶段,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探索。短期来看,融入一些投行的业务也无可厚非。再融合情况很好的情况下,各个方面的最终受益会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创新是PE未来主旋律
2009年至2011年间,随着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并购重组的政策措施,国内企业拉开了并购整合的大幕。清科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VC/PE并购退出数量逐年递增,2010年VC/PE通过并购退出的案例共计26笔,同比增长1.89倍;2011年,在VC/PE机构通过IPO方式退出不畅的情况下,并购成了VC/PE重要的退出方式之一,仅2011年就有62笔并购退出案例,是2010年的2.38倍。
康渃浠对此的观点是,中国PE的主旋律是创新。PE机构积极谋求新思路以推动产业的复苏和振兴,尤其是并购和风险控制方面。而未来十年,创新更是PE行业的主旋律。创新的一种是存量的并购。她提到,就像以前美国卡耐基家族在钢铁行业的并购,过程虽然残酷,但是把美国的经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而谈及跨境并购的发展前景,康渃浠表示ICAN也在低调的做这些业务,收益非常好。把境外资本市场因各种原因不能独立上市的企业并购到国内的上市公司中来,相当于帮助上市公司得到一块新的市场,利润方面也会有很大提升。
对比欧洲和美国市场,康渃浠表示欧洲的机会多过美国。一方面因为欧债危机导致欧洲许多拥有高端技术的公司一落千丈,适合以比较低的价格收购。而美国本土一直有非常强的保护政策,尤其是对中国的并购。康渃浠认为,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并购不是很容易。
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产融结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和实体的企业资本开始挂钩,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进行互相融合。这种结合必然涉及到和国际资本市场的磨合以及企业的市场化操作。
康渃浠认为,不论是国企、央企,还是民企,在合作机制设计良好的前提下,与境外机构合作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由境外的机构控股,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国企发挥其在资金上的优势,这样的合作非常精彩。”康渃浠称。同时她强调,管理上一定要发挥外资机构市场化管理的作用,不应该有太多“人为的东西”。
目前,中国的基金还不具备进入海外资本市场的能力,一方面,人民币出境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中国的团队并不具备海外管理经验,会给后续发展带来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外市场的联动不能实现。“在技术先进性上我们是拼不过镜外的,尤其是欧洲和美国,但是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大的市场。只要我们把市场嫁接给他,再把它和我们的资本市场接轨,价值就会凸显出来。”康渃浠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