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第二天,公司创始人就迫不及待地卖出手中持有的部分股票,意味着什么?
Facebook也许能给你一个清晰的答案。这家上市时共有11家大型投行保驾护航的美国公司,IPO的金额创下了美国历史上第二高的纪录,也是今年全球规模*的IPO。
但是,仅仅6个交易日后,上市首日进场的投资者就品尝到了不一样的苦果:当时的最高股价曾达到45美元,而今,只剩下32.88美元,缩水27%,即使是以38美元的发行价买入,本金也缩水13.4%。
加上现在陆续披露出来的各种信息,投资者,甚至笔者,都有越来越多的理由相信,Facebook将成为美国版的“中石油”。
难道不是吗?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比较吧。
中石油2007年A股IPO前已有在香港上市的H股和在美国上市的预托证券(ADR),这一点比Facebook好,因为后者还是*次上市。两者都在公司所属的领域具有垄断地位,中石油垄断的是中国的石油产业链,而Facebook垄断的是全球的社交网络,这令它们有一定的资源去实现利润。
中石油的IPO融资规模为668亿元人民币(按当时的汇率,约合102亿美元),Facebook的IPO融资规模是160亿美元。两者相差不大,其中考虑了国际惯用的购买力平价。
中石油明显是高溢价发行,发行价16.7元,上市首日股价最高48.6元,Facebook一个月前拟定的发行价是28美元,上市前修改为38美元,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达45美元。是不是与中石油很接近呢?
再看它们的保荐人和承销商,Facebook的承销商囊括了美国金字塔顶的11家投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哪一家没有影响市场的实力?而中石油的承销商为中信、中金和瑞银,是当时国内最有影响的投行。
即使是以“小人之心”去揣测,这些投行在中石油和Facebook上市前后的操作手法也非常类似。香港市场上迄今仍流传着不少中资券商借中石油上市前的权证交易聚敛大量财富的故事。上市前的1个月间,中石油H股在17至20港元区间内频繁波动,上下都好像有一只神秘的手在撑托和施压,从未越过区间价位一步。这样的权证操作,每一次波动的收益是1倍。
而在Facebook上市首日,哪怕抛压巨大,Facebook的股价也没有跌破发行价38美元。
不过,几天后,承销商摩根大通就被投资者告上了法院,认为其隐瞒了重大信息,造成投资者的亏损,而中石油在上市两个月后,也有媒体披露瑞银试图从操纵中石油H股中获利。
耐人寻味的是,中石油2007年A股IPO后,第二年就录得了颇为糟糕的业绩,税后利润同比下降22%,而Facebook上市前的一季报就敲响了警钟,净利润环比下降30%,同比下降12%。
IPO是不是一个企业赢利能力的拐点,记者无从得知,因为也没有统计数据可以印证。但是,投资者依然有方法规避那些极度的狂热:中石油上市后,马上有券商给予了80元的目标价;Facebook上市前夜,也有投行给予了100倍的市盈率。
这些是不是太夸张了?但愿清醒的投资者能为Facebook摘掉“非死不可”的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