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趋势】
证监日前公布了IPO申报名单,有近500公司排队待审。创业板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北京洪恩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处于“落实反馈意见”程序中,所属领域为软件及应用系统,保荐机构为国信证券。据悉,去年9月,北京市环保局已对其进行了环保公示。洪恩教育或成为教育培训行业第一个在国内资本市场吃螃蟹者。不过,在国内现有政策下,其培训业务对公司上市构成障碍。而据媒体报道,此前其财务总监冯智明曾表示,对于公司是整体上市,还是将教育培训业务剥离后再上市,公司还没有最后决定。
从行业情况看,近几年国内各种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竞相出现,国内教育培训企业并非不想在A股上市,而是在国内现有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下存在很多政策障碍。
对于环球天下这些在美上市的民营教育机构来说,2011年在纳斯达克过的确不平静。财务造假、估值泡沫、VIE信用危机,在做空机构的连番冲击之下,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被搅合的一片狼藉,11支教育概念股亦未能独善其身。
于09年7月借壳上市的中国教育集团在去年12月底被纽交所摘牌,退到粉单市场继续交易。该公司CEO于希群曾表示,对对纽交所作出停牌和摘牌的决定感到非常失望,并称“我们的股票价格和市场价值没有正确反映我们的业绩表现及公司的未来前景。”
2012年对于VC来说应该是一个退出比较好的年份,中国消费品牌市场未来机会巨大,而中国教育市场“太火爆了”。“未来会有三千到四千亿市场,可是现在最大的,像新东方不过是40亿的收入,那么这个市场,未来的这种行业集中度,会催生更大的领头的民营的教育机构。” 汪潮涌还以信中利投资的龙文教育为例,他称该公司的收益预期比计划增加50%。
高思教育集团于2011年11月获得晨兴创投千万美元投资,所获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完善已有的产品线和教师培训体系,巩固行业内超常学生培养、教学研发、教师培训的领先优势。同时,高思将继续致力新项目开发和拓展,包括1对1个性化辅导、远程教育等,业务范围也将从北京向全国发展。
作为京城最顶尖的超常教育培训机构,高思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批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子为核心的教学团队成为了“人大附中仁华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2003年他们在超常教育专家徐鸣皋教授的带领下与北京巨人学校合作,创建了“数学尖子班”,在国内开创了超常教育向公立体制外拓展的先河。2009年11月以“华校”和“尖子班”的核心成员为基础的20多人教研教学团队创立了“高思教育”。
从2009年底创立至今,经过了两年多时间的努力,高思学校已经从最初的一个教学区,发展到了11个教学区;学生人数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13000多人。业务范围涵盖了小学、初中的全部课程以及高中数学的超常培优,并设立了超常个性化1对1教学中心,成为了京城牛孩的大本营。高思教师队伍现已超过400人,专职教师的比例达到了75%,其中72人毕业于北大、清华。
2011年是华图教育的风光年。这年,以公务员考试培训和图书出版起家的华图不仅开始布局教育全产业链,行业内投资并购做得风生水起,还召集全国千余名员工来北京总部举行十周年庆典。员工们意气风发,沉浸在即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喜悦中。如果可能,这将是第一家在国内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
上不上市,其实并不妨碍易定宏作为生意人的自信。他说,华图100%会上市的,“做到这么大的企业,不上市都难”。他试图委婉地表示,自己不会像新东方(微博)那样自恋,凡事亲力亲为,也不会像安博那样胆大盲目,不思整合。当然,最让他骄傲的是,现在的华图比2006年新东方上市时规模要大很多。用他的话讲,华图上不上市对他而言都无所谓,现金流那么好,不缺小钱。
“企业做强容易,做大难。”易定宏感慨说,“公务员考试就是那么大,你只能把品牌做强,你不可能把公务员做到新东方那么大,只能做到在这个领域知名度数一数二。”如今实现多品牌多元化运作,为了在强的基础上把企业做大,同时,业务拓展有利于资源整合,打通上下游。
当然,在业务上他还面临更重要的压力。作为一个民间机构,数据调研的长期积累是实际操作中的一大困难。“我们不像国家统计局,它是强制命令你搜集数据,我们需要自己的采集数据方式和调查方法。”每做一个问卷,华图都要投入一份成本。同时,给领导干部做自主选修课程和给学生做一个课程也完全不同,做领导培训是给一个人群讲很多课,而公考培训是给很多人讲一个课,这对华图的要求又不一样了。
【企业聚焦】
1999年,《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专栏中毫不客气地说:“亚马逊注定是失败的,别人在卧室里都能再建一个亚马逊。”
亚马逊没有被弗里德曼言中。今天,它正如世界知名的亚马逊河一样展现出勃勃生机,并成为苹果之后又一家让世人惊羡的公司,它不但让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感到不安,其所涉猎领域的成功(领先于谷歌5年推出云计算、推出让苹果紧张的平板电脑等),更让很多高科技公司汗颜。
亚马逊低调得让人难以置信,用水泥简单处理后的墙面,呈现出凹凸不平的粗糙,给人感觉如同置身在一个巨大的车库中。亚马逊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贝索斯为了纪念公司在车库中创办而特意营造出的感觉。”
然而,正是这家无比低调的公司缔造出一个庞大的在线商业帝国,有着全球零售业中最先进的仓库、最早推出云计算服务、引发阅读革命的电子书及让苹果心惊胆颤的平板电脑。今天,它的市值仅次于谷歌,是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
将这些业绩搁置在其他公司身上,无疑是值得炫耀的资本。但在贝索斯眼里,财报、业绩皆是浮云。他想创造一家基业长青、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
“贝佐斯已经证明,他拥有难以置信的远见卓识,如果他相信某一项目是大有可为,他就会果断地投入大量金钱和资源。”贝斯特(Eric Best)早年曾经是贝佐斯的部下,他评论道,“今日的亚马逊,可谓是一切皆有可能。”
一些行业内线人士相信,亚马逊的产品其实是在亏本销售,但是这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条渠道,可以让他们大量消费亚马逊的电影和电视内容。对于亚马逊金牌会员来说,这些内容几乎可以说是取之不尽,他们只要每年缴纳79美元,就可以享受此日到货和大量打包媒体内容。
这也是亚马逊和贝佐斯创造出来的。利用自己广阔的覆盖面积和众多的产品种类,该公司完全有能力吸收消化短期亏损,并在更长的时期内将其最终转化为利润,以及消费者的忠实度。
随着亚马逊 刚发布iPad杀手级产品,Kindle Fire平板电脑价格不到iPad一半,亚马逊这个隐形的帝国,正在渐现,也被人称作是第四帝国。
亚马逊的强大毋容置疑,各类分析和解读也早已是铺天盖地。
亚马逊拥有三样绝杀武器,更要命的是,这其中有两样完全是由该公司自己操控的。
其一:到目前为止,亚马逊既可以被认为是最专注于图书行业的公司,其所积极探索的领域又远远超越书业本身。巴诺书店和英格拉姆(Ingram)同样是专注于书业,但他们却远远没有跳出书业本身。同亚马逊相似,谷歌和苹果公司也是将各自在其他领域的优势资源带入到书业中,但他们对图书行业的参与度远不及亚马逊。
其二:亚马逊网站平台的高执行力。亚马逊的硬件、软件、平台和内容传输皆能近乎完美地运行。这一点让我感到奇怪,即便是在已迈进电子书转型时代末期的今天,亚马逊仍是我购买电子书的唯一选择,只有它能按主题分类浏览我所选购的图书。
其三:在图书行业中仅有的两个仍具增长潜力的业务版块里——即电子书和纸质图书的网络销售,亚马逊都是遥遥领先的市场领跑者。并且其能如此精明地平衡各方面资源,来稳住这个他们不得不保住的领导者地位,尽管未来他们的处境将更为艰难。
在过去短短十几年里,被亚马逊收购的公司超过30家。它以网上图书零售起家,继而扩展到音乐、影视、玩具……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电商巨无霸;它提供技术和开放平台,使自己成功成为一个第三方服务商;它别出心裁地推出Kindle阅读器,在改变人们阅读习惯的同时,还建立了一个电子商务公司绝无仅有的、基于高科技的庞大物流体系……
【投资界学堂】
管理专家和明智的首席执行官都会选择协作,而非竞争。康奈尔大学工业及劳工关系学院人力资本开发执行主任迈克尔•塞利诺称:“从根本上而言,协作是最佳的管理方式。”不论是否果真如此,而今大多数商界人士都认为,通力协作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以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为例。每隔几年,公司都会提升大约一百位员工成为合伙人。成为合伙人意义重大,他们的薪水和公司股权都会大幅增加。但公司35,000名员工中总计只有不到500名合伙人。员工在晋升阶梯上会被逐步淘汰。此外,即使员工已经做到了最高的合伙人职位,也有可能被撤销职位,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考虑是否要鼓励内部竞争时,文化其实是最重要的因素。塞利诺表示,管理者总是希望能找到最好的经验和方法,有些公司可能会采用末位淘汰制的方法。“有些公司采用这种做法获得了成功,但如果希望移植这种做法,则不见得一定会奏效,甚至有可能搞砸。”
缓解公司激烈的内部竞争有很多办法可循,但是,要把一家公司的内部环境从彼此协作转变为残酷竞争却很难做到。而且,鉴于很多公司都已经从集中力量、通力合作中尝到了甜头,他们不见得会这么干。
今的市场条件下,产品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全球化贸易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各个行业的进入门槛。因此,企业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如何通过激发创新促进中小企业高速发展?
1、经营与众不同。同一个行业里的企业是否都采用同样的运营模式?也许行业里还存在其他人所忽视的未被开发的需求领域。
2、勇于尝试变革。作为消费者,我们都渴望看到令人兴奋的创新事物,然而作为企业经营者,却常常不愿进行变革。
3、倾听客户意见。如果企业家认为企业缺乏创新的能量,那么可以组建一支专门的创新团队,或是进行在线调查收集意见。
4、提供增值服务。进行创新,其实不一定是要求企业家要完成惊世发明,有时也只是需要增加一项行业中不常见的服务。
5、支持实施创新。不要像柯达公司一样,直到竞争对手开始侵吞其市场份额,才想起进行数码相机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