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投资界日报】PE监管亟待推出 邵红霞永不言退休

大型基金LP出资下限的规定并没有完全切断中小型投资者的投资途径。对于中小型LP而言,如果未来的政策许可,他们可以通过投资FOF基金来间接投资大型PE/VC基金,也可以以个人投资者的身份投资规模小于5亿元的基金。

【投资政策】

  “最近创投委找发改委搞了一个说明会,提及了母基金的一些问题,接下来发改委可能马上要发布一个指引,其中针对母基金有比较明确的说法。”专注私募基金领域的律师高翔(化名)告诉记者。

  这大概只是发改委针对PE领域频频动作中的一小步。

  一直有消息称,发改委或将出台母基金细则,中小LP有受限可能。发改委拟将前述制度由试点地区推广至全国。

  “问题是怎么界定FOF目前还没有定义。”国创母基金的一位投资人表示,这还要看接下来出台的细则。

  对于发改委本次加强对股权投资的监管,PE、VC人士反应不一。

  “PE、VC这个行业不宜多管,但目前这个行业确实需要做这样的管理了。”中大创投投资副总监胡海波认为,发改委的这个《通知》有助于市场更有序、合理的竞争。

  紫辉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郑刚倒觉得没什么,“我们本身就在规范操作。”他说,“可能对那些不太规范的机构影响比较大。”

  浙江某本土基金副总则表示,“我本来专门打印了这个《通知》来研究,后来发现这跟我们没有太大关系。”

  “发改委的《通知》存在漏洞。”这位副总说,“我们公司名字是创业投资公司,也有人注册成资产管理中心、投资公司等,不叫”股权投资“,虽然做的就是股权投资的事,发改委又如何管到我们?”

  2月12日消息,财经网引用接近国家发改委PE备案人士的话语称,发改委将强制性提高PE/VC基金的出资人资格,对于基金规模在5亿元以上的资金,单个投资人最低出资1000万元。

  如该政策正式实施,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中小LP。对于散户而言,仅投资于一支大型PE/VC基金不利于分散风险,而同时投资多支基金却必然面临着资产流动性的压力。因此,一方面,大型基金的LP将逐渐演变为以机构投资人为主,个人散户将逐渐淡出;另一方面,中小投资者将逐步转向投资FOF基金,由FOF基金代为投资大型PE/VC基金。

  对于大型PE/VC基金而言,未来的出资人将主要为机构投资(社保基金、FOF基金),这些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并可以进行长期投资,有利于PE/VC投资更多中早期项目;对于社保基金等机构而言,在严格政策下能够在发改委备案部分证明了这些PE/VC基金的优秀性,社保基金的投资将更为安全。

  同时,大型基金LP出资下限的规定并没有完全切断中小型投资者的投资途径。对于中小型LP而言,如果未来的政策许可,他们可以通过投资FOF基金来间接投资大型PE/VC基金,也可以以个人投资者的身份投资规模小于5亿元的基金。

  报道称,三位接近国家发改委PE备案人士透露,此举实际是将出资人洗牌,未来将以机构出资人为主,散户出资人将淡出。而其放大影响则直指整个行业洗牌,尤其是对那些通过第三方机构募资的PE冲击更大。

  此后国家发改委召集多位PE、VC负责人沟通及征询意见,将上述“建议”转为强制性要求,即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PE/VC基金(5亿元以上)必须满足出资人最低1000万元的投资门槛。

  从长期的影响来看,则是对整个行业的洗牌,募资能力有限的基金和出资人,将因募资额受限而遭到市场洗牌。上述三位知情人士判断,这种洗牌的扩散效应将首先体现在以下两个群体:在募资市场中盛行的银行、信托或第三方中介机构募资模式,同时资金量较小的富有家族及个人投资者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受限,并将逐渐洗牌至散户退出PE。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如发改委在备案环节强制要求LP最低出资额1000万元,绝大多数大型PE/VC机构所发起的募资额超过5亿元有限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早已设定单个出资人必须满足最低出资1000万元的门槛,以将LP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

  “这也是考虑到在天津注册的数百家募资额在1亿-5亿元PE/VC基金的实际募资及管理状况。”上述律师合伙人透露,多数有限合伙制PE/VC基金募资额在2亿-3亿元,不排除其中出资额在200万-30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占据相当高的比例。

  但截至目前,此前市场传闻的发改委将下发省级PE监管部门股权投资企业备案管理的配套操作指引,却依然没有下文。

  “他们可能改头换面,用创业投资基金的名义进行工商登记与备案。”一位VC律师透露,毕竟个别地方政府为鼓励当地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发展并引导投资早期项目,允许总募资规模超过3000万元及单个投资者出资超过100万元的VC完成工商注册与备案,但上述基金在实际投资环节,却将大量资金投向中后期项目的PE投资;个别机构则干脆放弃VC/PE身份,直接以投资公司完成工商注册,以避开发改委相关备案监管制度及LP最低1000万出资门槛设限。 

【人物聚焦】

达晨创投邵红霞:要像男人一样去战斗

  有作家曾经说过,能用三句话讲完的一生,这才是幸福理想的生活。那么这句话套用在达晨创投的合伙人之一邵红霞身上也很贴切:拥有人大法学硕士学历,2000年邵红霞成为达晨创投的合伙人,11年后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创投业的标杆之一。感情顺利,大学毕业就与自己老师结婚。家庭幸福,女儿聪明独立,已在英国留学。

  从很多细节可以发现,即使从事是的是创投业这样高压力高强度的行业,邵红霞依然重视生活的品质,并非纯粹的工作狂。即使是连续开会超过6小时,她也会努力让自己保持精神奕奕的面貌。而在长期的出差或者连续的商务谈判后,她会给自己找一个放松的时间,在家里晒着太阳喝杯茶,或者相约朋友聊天、登山。即使是在之前为了募集13亿美元的外币基金,她在海外连续出差十几天,但也会在巴黎停留时,抽空到香榭丽舍大道上喝杯咖啡。她对于初入职场的女孩子有一句忠告就是:“记住自己是个女人,但要像男人一样去战斗。

    十年前,达晨创投成立了。作为“开国元老”,邵红霞也在2000年初被邀请加入了达晨的团队,“转眼间,我跟着这个行业、这个团队一起走过了十年。随着创业板的推出,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眼下的感觉畅快淋漓,让我时常想起海子的诗句: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谈到选择企业的标准时,邵红霞介绍,达晨投资企业的标准主要看创业团队、行业前景、商业模式、技术水平、行业地位以及治理机构。“其中,达晨最看中的是人,但是这个‘人’不单指董事长本人,而是整个创业团队。中国的企业很多刚开始创立的时候,可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团队是积极向上的,那么这个企业就有很大的希望。第二位应该是行业,一个行业的前景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邵红霞强调。

  十年磨砺十年成长,“达晨创投一直坚持‘资本市场是主线’。”邵红霞感慨地说道:“我们从2001年开始进入风投市场,2001年到2004年这几年对于达晨创投来说是比较辛苦的,每年只有一两个项目。在极度郁闷的时候,我们甚至想过转行做其他行业,例如房地产等,但是最后我们坚持下来了。从2005年开始,达晨创投开始转变投资策略,实行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策略。2006年到2008年投资的项目开始越来越多。我最深刻的体会是,坚持很重要,巴菲特曾经说过:‘我遵循的所有规则,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它其实必不需要什么天赋,它只需要你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风投也一样。”

  让邵红霞说出这一番“忆苦思甜”的感慨,正是因为她所经历的十年,达晨经历的十年,也是中国创投行业艰难爬坡的十年。尤其对于像达晨这样一支本土化人民币基金而言,整个过程几经周折。“早期我们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资金不充裕,机制不完善,最糟糕的是退出渠道很不通畅。特别在02-04年期间,国内资本市场低迷,创业板遥遥无期,那段时间真是挺艰难。”邵红霞说。 

 【大佬语录】

【微语录】陈玮:别把IPO当生意做 要还原本质

  陈玮:别把IPO当生意做 要还原本质

  2012年春节前夕,陈玮出版了他的新书《我的PE观》,并在书中收录了自己在过去几年中在媒体专栏上发表的文章。而微博是陈玮投资观点的另一个出口,他在微博上写打油诗、分享投资心得、做事件评论,不时出现的网络语言也表现出其诙谐幽默的一面。

  以下为陈玮部分微博语录整理:

  1.PE不是创业的灵丹妙药:1、PE只能做挑剔的商人,不能做性情的天使;2、PE只能告诉你什么不能做,不能告诉你什么能做;3、PE只能给你发展的钱,不会给你救命的钱;4、PE只能帮你决策,不能帮你执行;5、PE只能改善你,不会改变你;6、PE只能治病,不能救命。结论:创业押宝在PE,不如押宝在百家乐!

  2.PE选择投资行业的4大条件:1、行业双位数增长;2、市场前景广阔;3、政策鼓励;4、人才储备丰富。两种值得投资的创业者:1、领袖气质创业者:有理想,有气质,有口才,会引导,会激情,会流泪,会让员工死心塌地跟着他干。2、独裁型创业者:有目标,有办法,有干劲,敢承担,敢拍板,敢骂人,敢让员工一天工作25小时。

  3.还原IPO本质,别把IPO当生意做。IPO本是企业发展的机制:解决股权合理流动;构建有效治理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在中国IPO变成了一门最赚钱的生意:利润3千万,市值过10亿,如果做砸了,壳还买2个亿呢,这种生意谁不做?只有IPO变成注册制,进出都容易,IPO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

  4.创业应Hold住的3个紧要关头。1、钱:创业不吃素,喝酒不喝醋。先找个有钱的主做天使,丑一点,没翅膀的也没关系;2、远见:吃着初一,想着十五。从小处着手,志存高远,出门带伞,防范天变;3、机制:上阵父子兵,打架亲兄弟。创业是一个团队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在没钱时就要定好分钱的规矩。

  5.好的商业计划书的标准:1、简洁清晰,一定要短,最好的微博体;2、重视摘要,前三页就讲清楚企业;3、重视团队的经历而不是学历;4、讲清楚怎么赚钱;5、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6、合理的成长路线图;7、告诉优势也要告诉不足。

  汪潮涌:PE行业的“二八定律”

  关于PE行业的发展,我觉得目前的这种PE热,其实也不新鲜,我们80年代初的时候,中信成立的时候,信托投资公司当时中信的功能,就有现在的这种 PE的功能,而且当时全国从80年到86年,中创成立的时候,五年之间全国大概有200多家,各种地方政府扶持的(英文),那么他们当时起到的作用相当部分是PE。

  无论是国际上的PE、VC,还是国内本土的PE、VC,还是政府或者是国企支持的PE、VC,大家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都有事儿做,都有钱赚,但是这个行业可能是一个二八定律,20%的人赚80%的钱,那么投行这帮人为什么在PE、VC行业里面很活跃呢?是因为做投行的人做投资的时候我们是倒着看,我们看上市的时候,投资人认同什么样的价值评估的方式,认同什么样的热点,然后倒着去看什么样的公司可以投,因为做PE最重要的是退出通道,退出通道不畅,再好的眼光最后也是砸在手上,所以去年市场下半年从第二季度开始,中概股一下跌,没有上市的,所有的VC就慌了,所有VC、PE投资的项目第二天融资的时候都缩水了。所以我觉得做投资,做VC、PE投资的人是一个团队的组合,投行的人善于看市场,善于看退出,做实业的人可以帮助公司做增值服务,做运营方面的增值服务,还有我们团队里面有学会计的、有学法律的、有学技术的,这样组合才能产生比较理想的团队。这是中国的一个VC、PE市场的情况。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