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下面进入第二专场的讨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微创新、复制”。下面欢迎第二专场的主持人周锦昌先生和嘉宾上场。
周锦昌:从亿阳信通来说你们是怎么看待创新、微创新的?
任志军:这些年发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移动互联网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像我们这样一些传统的行业面临着一些转型的挑战,怎么样在移动互联网中有所作为,这本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所以,公司每年做传统业务信息化的人员都在研究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我还有一个身份,我们还投资了一家移动支付的公司,市政交通一卡通可以和手机结合在一起,可以进行转帐、充值等,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探索。
创新和微创新,在互联网这个领域中,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整个互联网的发展从早期的互联网中,从计算机到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上都远远的落后于美国,我们在互联网领域中一些比较成功的公司,很多都是在欧美或者美国留学,有一些创业经历,他们带入一些新的理念,到中国以后在方面的政策之下发展和成熟起来。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经验是借鉴过来的,我们只是在别人的基础之上一步一步的创新。在移动互联网中机会我认为会更多一些,以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相结合,中国、日本、韩国等手机的开发、手机的普及率、年轻人对手机的依赖性不会落后于欧美,甚至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大批的民工会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人群。所以,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一方面会继续借鉴欧美的成功经验,另外一方面会有大量的创新应用以及模式的创新。
周锦昌:亿阳通信投资了一个支付公司,移动支付在互联网中可能是很重要的领域,请教一下许盛渊先生,您对移动支付有什么看法?
许盛渊:我是英特尔投资的,英特尔投资部是英特尔的部门,从移动互联网领域来说,我们还是支持英特尔未来增长的趋势,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因为每个终端背景都要有这些服务器来支持用户,我们觉得移动互联网还有很大的机会可以增长,我们看到这个市场刚刚开始。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造成创新的记录。运营商现在已经有支付的解决方案,但是我想这个领域中还会有一些机会,因为现在支付宝或者SP的方式,对这方面的提供不是太理想,我们还是继续看这个领域。
周锦昌:支付的问题等会儿再跟大家探讨,怎么看微创新呢?苹果为什么能够做成功呢?它不是完全的一个颠覆创新,它是一个微创新。姚总,从您的角度怎么样使用户的体验越来越好?
姚劲波:58是做一个在线服务的平台,我们58同城创业这五年做了很多项目,在移动互联网平台是从06年提供WEB,在去年有iPhone和安卓的应用,只要用户有需要,我们意识到有需求,我们就设计一个团队。在生活类中我们是排在前三位,我们会重视对需求的把握。
周锦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美国的不一样,在中国互联网走的路是走什么样的路?
宓群:现在美国iPhone出来以后,这方面美国在引领这一趋势,中国的应用完全是消费者引导。
周锦昌:如果中国由消费者带动,投资者要投资互联网,投资者投资名单排在前位的是哪几个?
刘二海:我先谈一下微创新,微创新很多情况下是被迫的,由于现实的被迫和预见的未来的被迫而产生微创新,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相关的是走过一个里程,在第一代互联网中做创新,我们那个时候学彩铃,彩铃是来自于韩国的,我们也是在和别人学习。到了现在第二代所谓新的移动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是互联网化,美国是互联网创新的卖家,那么自然的很多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一定在这里。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学习美国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文化还是必由之路。对于中国来讲,美国就像一个实验室,有一些实验出来的东西你能够学习。
紧接着回应您说的这个问题,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从过去的历史来看,通过实验的情况,在iPhone上的应用,恐怕娱乐还是会先行,iPhone上下载最多的还是游戏,中国恐怕也是娱乐排在比较前面,电子商务占的量也很大。另外还有应用,终端上的变化,比如现在很多快递公司拿的是智能终端,还有Pad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的商业应用,商业领域的应用我认为不只是手机上,终端有可能也会发生变化。互联网化中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快,现在多中心化的情况到来,基础设施、速度、终端正在完备的阶段,这个阶段正是创新兴起的阶段,有些人做一体化,有些人做社交网络平台。谢谢!
周锦昌:作为一个投资者,投资一家公司,今天找很有创意的公司,可能三个月以后被另外一个公司取代它,怎么样找一个能够不停创新的好公司呢?
童士豪: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想,最近两年来上市相对表现比较好的公司,陈一舟、周鸿祎,基本上想做大的公司,有很多的障碍,有磨练成长,想做大公司越来越难,在中国很有可能大学出来想创业是很难的,这是我们不想去承认的一个事实。还有凡客诚品、淘米等十几家公司,当初你喜欢这些公司的原因,回过头来再看,大的趋势没有抓错的话,成功的可能性会增加。如果团队是已经打过硬仗、经验累积比较多、反应比较快的,这样的公司表现力相对比较好。那个时候比较热,可是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下一步怎么做的,通常在变化的时候反应比较慢。这使得我们长时间去想怎么样增加自己的辨识度,怎么样和团队的交流,看美国市场等的变化,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沟通话题,这个创业家如果比你想的还透彻,把钱交给他还比较放心。
周锦昌:杭州斯凯,我们最近也在美国上市,一个公司小的时候有活力,但是越来越大的时候创新越来越难,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不创新。在创新方面,你们有没有一个策略领导你们持续的创新?
峦威:主持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问题,斯凯从05年成立一直到去年上市,在创新方面做了很多事,刚才有两位嘉宾都提到了,创新是因为有问题才出现的,其实斯凯也是这样,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是创新的根本。斯凯在初期是针对手机厂商做软件的,05年的时候这些大部分都是卖给手机厂商和方案商,由他们付费来买软件。但是后来发现这条路非常艰辛,经历了这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尝试把软件送给手机厂商和方案商,用户使用的时候付费,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创伤。一个大的公司在逐渐成长的时候,比如发展到了现在的这个阶段,它已经上市了,我们内部谈的时候会把通过手机赚钱的公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移动增值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搞定的是管理者,基本上搞定管理着就是成功的;第二个阶段要搞定的是渠道,把终端手机厂商能够非常好的去服务,这也许就能够成功。我们现在进入了特别开放的市场,所有智能终端在茁壮成长的时候其实就要搞定用户了,你如果不能按照需求去完善自己、进行微创新是不行的,斯凯是根据需求不断地改善自己,完善自己的产品。
周锦昌:在移动互联网中最有机会的应用、平台,您是怎么看的?
宓群:我觉得还是有机会的,但是要做奥一个上市公司还是不容易的,刚才讲到创新、微创新,讲到谷歌,谷歌做了好几波,Facebook出现以后,互联网的世界变成两个世界,开放的都可以到搜,还有一个是Facebook上,搜不到的。我觉得小公司不一定看到大公司有多可怕,因为他们的资源确实是不同的,还是要非常专注的去做。
周锦昌:因为我们中国是人口大国,各位嘉宾有什么独特的应用?SNS怎么样应用到移动互联网中?
刘二海:过去做互联网思考的思维是和两波人竞争:1,线下的竞争,做电子商务会有线下的竞争;2,同行的竞争。可是今天做互联网还有过去PC上的竞争,比如搜索,搜索在移动互联网上哪家做的比较好呢?IM,腾讯一家;再说门户,哪一个手机的门户不得了呢?我们可以看出来,有些东西被原来的强迫吸收了,很容易被别人踏平,别人像坦克一样开过来。回到您刚才说的社交网络,实际上是一个用户分布的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在什么地方?QQ上有人,开心上有人,微博有人,如果你创立一间公司,你怎么办?第一,可以用微博号、QQ号、人人号去登录,当时前提是它是开放的。第二,你可以到专卖店、可以到百货商场去卖。第三,如果它开放关系的话,你可以在上面构建关系,利用它在网上去做。
许盛渊:SNS在移动互联网上非常重要,手机上的网速不是那么快,最重要的是要方便、速度快。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我可能要用一个最方便的方法来找这个东西,最方便的就是你的朋友、你认识的人,从那个基点来找到。
姚劲波:移动互联网会不会和互联网一样成就另外一波公司?移动互联网的定位,没有地域的特点,能够移动的拍照,在这些方面移动互联网可能有一些独有的优势。我们积极的应对,把互联网和社交结合起来,包括对一些商家动态的关注。除了社交以外,我们也和手机做了很多结合,发布信息更加方便,在互联网上拍下一个照片,把相机的照片传到电脑上,然后再发布,而移动互联网只用7秒就可以发布。另外,互联网上找位置,需要找朝阳区的某个具体的地方,而移动互联网找信息只要点附近就可以。我们专门有人在研究国外的创业公司,国外成功的公司和没有成功的公司我们都在研究,我们希望不只是在互联网上,我们在移动互联网上也可以做的更好。
童士豪:Facebook在大学里面帮助男女互动,你在一个地点可以看到谁在这个地点,在这个地点上发生一些事情,可以聊天。等到学校学习结束了,6月放假了,他们在音乐会上又应用,按照某一个地点产生出一个新的图谱,其实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你到一个地方,看一看有没有什么二手房,这中间还有一些想象空间,这个方向是对的。怎么样带动用户到某一个商场附近,这也是很有价值的,这是方向、趋势上的。
周锦昌:凡客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您怎么看?
童士豪:凡客在手机上的应用还是有一些限制,由一些司机等等,逐渐的由女性来购买的时候,这个趋势会明显,这一块也有一些公司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服务。
周锦昌:最后一个话题,我们国内有三座大山,像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他们在其中起的作用,是促进创新,还是影响创新?
宓群:我觉得两方面都有,公司越来越大,腾讯做移动的有很多部门在做,内部有很多部门在做,作为一个创新公司,最好是能找到弱点,而且后面并购的市场会慢慢的起来,对这些创新公司也是一个好机会。
刘二海:作为一些大公司来讲,因为组织机构不太支持创新,在一个企业里面做一件事情,如果不升职,会干这件事吗?再说,创新又是不确定性非常强的,这件事创新失败,老板还有很多意见,弄不好工作就没了。所以,这个创新是有限的。如果说这些大的玩家真正的意识到自己是无能的。容易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呢?他认为自己很行,实际上他不行,只有被教育了很多次之后自己确实不行,错花钱去买。微软在硅谷不仅不买你,还要去搞你,只有搞不动你的时候才去买你。所以,创业创新的公司会促进。
峦威:小公司创新的动力和意识都要远远大公司,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大家还是在前仆後继的创业,不断的推新的东西。有的时候高压上去了,反而是促进了创业者创新的意识和找到更难被模仿的地方被创新,我觉得还是有一些促进作用的。
童士豪:基本上同意,大公司创新比较难,大公司花一点工夫,必须找阵地,这一块阵地是大公司的DNA很难进到这个地方,必须要找新的地方。
任志军:大公司和小公司在创新这一点上各有各的问题,大公司创新有自己的模式,要改变过去成功的一些经验,也许今天有一些阻碍的地方,所碰到的问题会更大,而小公司会有资金不足的问题。有些企业在发展正旺的时候没有必要去跟它竞争,但是它们总有发展衰落的时候。
许盛渊:在大公司里面创新是比较麻烦的事情,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说,有这些大公司才有新的创新精神,有些人想要在大公司里面做一些创新的事情,但是做不到,所以他们找到一个问题,在这个公司里面做不到就可以转出来,这是很好的机会,这些人是内行的,他们也有进行一些培训,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一个促进吧。
姚劲波:最近这半年,大公司的态度在转变,原来是不投资的,现在也投资,原来不收购的,现在也收购,原来不开放的,现在也开放,至少大家表达了决心,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大的互联网公司和美国大的互联网公司在做法上慢慢的接近。但是中国确实是不会像美国一样彻底完全的开放,目前没有一家做到。所以,一些创业者如果有远大的梦想,这会机会还是很小的,因为大公司会想办法遏制你。但是你的梦想是应用,这种机会要好的多,大的公司的流量开始输出出来,至少你有机会接入进去。当一个模式被颠覆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大的机会,比如雅虎、谷歌,后面还有有更多,不知道颠覆什么,我觉得中国也是一样,看谁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然后切入进去。
周锦昌:下面时间请台下的朋友提问。
提问:我们主要是都谈手机的移动互联网,请问跨平台的是大公司做的好,还是小公司做的好?
刘二海:谈到互联网机会的时候大家谈到两条,第一条是在PC上应用不太好用,基于位置的,基于移动的;第二条是整合的,所有的服务都可以做,这一点大家都应该做的很好。
姚劲波:我觉得不是大公司做好还是小公司做的好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抢在大公司之前,让他跟你合作。
峦威:从斯凯来说,作为一个专注于无线互联网公司,我们自己内部也已经在今年开了头大量的资源开始在整合的做一些产品。当然了,这两个市场的做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刚才也提到了,一定要专注于用户,只有让用户接受才能成功,这对斯凯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是思维模式和整个业务比较大的转变,但是我们内部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大家在今年年底之前就应该可以看到成绩。
周锦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