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深挖Groupon创始人创业史:过去很坎坷 诉讼不断

《财富》杂志日前发表文章,对Groupon创始人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的创业历程进行回顾,进而提醒投资者需注意Groupon的IPO中隐含的风险。

  《财富》杂志日前发表文章,对Groupon创始人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的创业历程进行回顾,进而提醒投资者需注意Groupon的IPO中隐含的风险。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让我们开始找乐子吧……让我们变得有趣……让我们宣告一切……让我们对自己的预测充满信心……让我们把这件事做到*……让我们变得疯狂,不管谁对谁错……现在是时候变得激进了……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这是网络泡沫时代的一句名言,作者是B2B网站Starbelly.com的一位联合创始人,当时人们看到这句话时总是一脸严肃。

  在2000年初,Starbelly被另一家名为Ha-Lo Industries的公司以2.4亿美元收购,其中大部分的收购资金都落到一个人的口袋,他就是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也就是上述名言的作者。但是这单交易结束不久后,Ha-Lo公司宣布破产。股东和投资者将原因归咎于收购Starbelly的交易,以及一系列伴随的法律诉讼。

  莱夫科夫斯基是Groupon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该公司于上周申请首次公开募股(IPO),其估值达到300亿美元,莱夫科夫斯基作为Groupon*的股东,在IPO之前拥有22%的股份。其他联合创始人包括德鲁·梅森(Andrew Mason,持有8%的股份)、布拉德利·科威尔(Bradley Keywell持有7%的股份),前者常常以Groupon代言人的身份出现,而后者也是Starbelly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在创立Starbelly之前,科威尔和莱夫科夫斯基共同创办了一家名为Brandon Apparel的运动服装公司。

  为什么我们要在最初提到这句“老话”呢?如果大家还记得自己在十年或更久之前所说的东西,今天可能会感到后悔。但失败在科技行业并不是什么令人感到羞愧的事情;通常这被视为曾经努力追求梦想的表现,应该被嘉奖而不是感到羞愧。

  不过Groupon上市却让莱夫科夫斯基感到无所适从。尽管有些人专注于他作为科技初创企业投资者的雄心壮志,但另外一些人却看到一段“有污点的历史”,对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莱夫科夫斯基过去的业绩展示了他的浮与沉,其中包含某些显著的特点:营收快速增长,但伴随的却是巨额亏损;喜欢在其早期出售股票套现;投资者、债权人或客户对其提起诉讼,他们认为自己被误导了。

  莱夫科夫斯基的创业开始于运动服饰生产商Brandon Apparel,在1994年他和科威尔在大学毕业后共同收购了这家公司。他在博客中写道:“这最终以巨大的失败收场。”最开始,这家公司像Groupon一样快速发展,营收从200万美元增加到2000万灭预案。但是增长的速度并不足以偿还债务。莱夫科夫斯基在博客中表示:“我们对公司过渡杠杆化,使其最终被债务压垮。”

  诉讼不断

  创业和失败的风险相伴相生。但Brandon Apparel的破产却引发了一系列诉讼。债权人约翰逊银行(Johnson Bank)起诉莱夫科夫斯基,在缺席判决中胜诉,获赔1100万美元。根据报道,Brandon Apparel公司的前所有者、美国橄榄球联盟资产管理委员会和美国职棒大联盟资产管理委员会也对Brandon Apparel公司提起诉讼。威斯康辛州哥伦布市曾向Brandon Apparel提供75万美元的借款,希望帮助提高当地的就业,但是该公司却在收到贷款后不久就关闭了在当地的工厂。哥伦布市律师代表当时表示:“他们只是想得到哥伦布市的救助款,这看起来是他们长期的策略。”

  在1999年3月,莱夫科夫斯基和科威尔创办了Starbelly.com,该网站主要销售促销T恤和咖啡杯。在1999年8月,Starbelly从Chase Capital及Flatiron Partners公司融资800万美元,该笔交易对Starbelly.com的估值达到3200万美元。但是该网站在运营的头6个月,营收仅为18.3万美元,亏损达到250万美元。在2000年1月,拥有50年历史的促销品公司Ha-Lo Industries收购成立仅10个月的Starbelly,收购价格为2.4亿美元。(Groupon的承销商之一瑞士信贷建议Ha-Lo Industries达成了这一交易)

  莱夫科夫斯基和科威尔随后加入Ha-Lo公司分别担任经理和主管,展现了在巨额亏损情况下令公司估值飙升的本领。但和上次一样,又是难逃破产的厄运。Ha-Lo在1999年的运营利润为100万美元,但在2000年却录得6400万美元的运营亏损,主要原因是Starbelly员工800万美元的薪酬开支和收购Starbelly交易中4000万美元的商誉摊销。在2001年7月,Ha-Lo申请破产,多起官司伴随而至,其中包括一宗以莱夫科夫斯基为被告的集体诉讼。

  在Ha-Lo Industries之后,莱夫科夫斯基成立了两家公司:InnerWorkings和Echo Global Logistics。InnerWorkings是一家专门为企业提供印刷服务的公司,于2006年8月上市,以9美元每股的价格发行700万股。现在, InnerWorkings的年收入达到4.8亿美元。Echo Global Logistics是一家供应链管理公司,在2009年上市,目前股价略高于发行价的14美元。这两家公司都持续录得盈利,运营利润率为3%。这两家公司的成功都显示莱夫科夫斯基已经从此前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但是InnerWorkings有两方面值得Groupon投资者关注:首先,InnerWorkings的二次股票发行。在2007年1月,InnerWorkings的股价约比IPO价格高出82%,该公司申请再发行800万股,但有500万是由公司内部人士提供,其中主力是由莱夫科夫斯基及其家人拥有或下属的企业。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举动,因为大部分公司都会等到6个月的解禁期之后才会发售更多股票。

  另一个需要主要的方面是,InnerWorkings牵涉到Sports Publishing在2008年发起的一起诉讼。尽管在InnerWorkings反诉后,Sports Publishing撤回起诉,但是起诉的内容仍然非常值得关注。起诉书提到InnerWorkings和莱夫科夫斯基采取了“勒索”和“恐怖主义策略”。Sports Publishing称,当时曾聘请InnerWorkings为其出版300种体育主题的书籍,莱夫科夫斯基随后有效的控制了Sports Publishing的运营。莱夫科夫斯基长时间打电话威胁,如果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则让Sports Publishing公司破产,甚至威胁干掉Sports Publishing LLC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班伦( Bannon)。在几乎搞垮Sports Publishing公司后,莱夫科夫斯基提出收购要约。InnerWorkings称这些指控“非常荒谬和充满幻想”。

  尽管你可以认为上述这些负面消息都是莱夫科夫斯基在创办Groupon之前的不幸遭遇。但明显的是,债权人、投资者和客户都曾认为莱夫科夫斯基在交易中未尽善意,从而导致他们需要通过法律诉讼寻求补偿。这种风格比一般年轻创业者的故事更为令人印象深刻,后者常常只是因为经验不足而毁掉自己的公司。

  套现离开

  尽管莱夫科夫斯基拥有18年的创业经验,他在上周仍然犯下错误。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莱夫科夫斯基回答说Groupon“未来利润将会很高”。现在,Groupon可能将因这个鲁莽的预测而重新修改其招股书了。

  新的招股书可能还将向股东澄清莱夫科夫斯基在Groupon的角色。根据Sports Publishing的诉讼,莱夫科夫斯基对InnerWorkings的控制管理要强于该公司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文件中所显示的。在Groupon的IPO申请文件中,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梅森承认自己创办Groupon “是为了让莱夫科夫斯基不再烦我”。Groupon也许是因为梅森的管理水平而繁荣发展,但现在我们仍然不清楚莱夫科夫斯基对Groupon的控制力有多大。

  投资者应当关注这个问题,因为莱夫科夫斯基和他的家人已经在IPO之前从Groupon套现3.82亿美元(科威尔及其家人套现了1.56亿美元,安德鲁·梅森套现了1000万美元)。风险在于,Groupon可能会跟随InnerWorkings脚步,一开始股价仅是小幅上涨。几个月之后,随着需求推高股价,公司内部人员在二次发行中出售更多的股票。届时市场上的股票可能大于需求,从而影响Groupon的长期股价。莱夫科夫斯基及其他公司内部人士控制了投票权,任何有异议的投资者难以推动进行改革。

  在有关Groupon IPO的争论中,看涨者和看跌者都在争辩Groupon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亚马逊。该公司经历多年的亏损,但是却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护城河”足以抵御竞争。但是亚马逊与Groupon存在一个巨大的差别: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对避免风险有敏锐的嗅觉。很少亚马逊股东会对贝佐斯感到不满意:自1997年上市以来,亚马逊股票的回报率达到了12,400%。

  莱夫科夫斯基同样也经常面对风险,但是其过往的业绩却难以令人信服。他懂得如何在即使亏损较大的情况下创造大量营收,但是这样常常会带来破坏性的影响。莱夫科夫斯基对其信条的总结是“你也可能很快失败”。不过,显然的是,他套现的速度也很快。

  这种价值观在私募股权领域可能行得通,因为投资者常常拥有足够的资产以及忍耐力去经受这样的风险。但在公开市场这确实完完全全的另外一回事,中产阶级投资者可能受热门科技公司IPO光环的诱惑。

  通过对莱夫科夫斯基以往业绩的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他已经从早期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他并非新的贝佐斯。在敏感的投资者眼中,Groupon的IPO招股书可能存在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考虑到莱夫科夫斯基坎坷的过去,投资者对Groupon的IPO可能需要更加留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