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创新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大学生创业已不是新鲜事。而在20年前,大学本科毕业生下海肯定是新闻,更何况被众人追捧的“状元郎”!
曾有人对1978~1998年间的高考状元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大部分状元做了教师,部分从政,下海创业的凤毛麟角。
在采访下海的“状元郎”时,记者感受到他们身上都有浓郁的书生气,有一股执着的钻劲。他们说:“我不是比别人聪明,是比别人用功。”
那么,学业上的成功能带到事业中么?他们的成功路是怎么走出来的?
用“慈祥”来形容一位正值壮年的人似乎不太合适,但实在想不出一个更合适的词来形容
宋安澜给人的感觉。
宋安澜有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软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他还有令人羡慕的经历:1977年恢复高考后,浙江省*个理科高考状元。
“我当时还不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宋安澜笑着回忆:“有个浙江日报记者跑到田头来找我,我正在挑河泥。”
记者跑到田头告诉他:
“你考上清华了!”
1975年高中毕业的宋安澜顺应大潮上山下乡:“当时大家都没有考大学的想法,只盼望以后能回城当工人。”
除了行李,宋安澜随身带了一套《青年自学丛书》,“没想过要在农村过一辈子,加上喜欢读书,觉得多读点将来总有好处。”
宋安澜从小喜欢读书,成绩一直很好。“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扔掉了书本,而我总带着希望。我小孩反应很快,就不如我当年用功。”
1977年,宋安澜得到恢复高考的消息,马上报名。“考试那天,发现不少题自学丛书里都学过了。”从考场出来,宋安澜深深出了口气,回到田头继续干活等成绩。
离揭晓答案的日子越来越近。一天,宋安澜听到有人叹气说:“我们大队都没人有体检资格。”只有上了线的人才有资格体检,宋安澜的心跌到了谷底。
几天后,宋安澜正在挖河泥,忽然有人叫他名字。来的正是浙江日报的记者:“恭喜你,你被清华录取了!”
“当时还不知道考了状元,这事还是很久以后从母校清河中学获知的。”宋安澜说。
宋安澜选择的是当时最热门的专业——自动控制。好不容易有读书的机会,大家都很用功。大三,宋安澜就在专业
杂志上发表论文;毕业很自然地考研,专业是研究计算机仿真。读完硕士又考博士,学系统工程。
“读书纯粹是出于喜欢。”宋安澜说。博士毕业后,他去美国做博士后,在美国康涅迪格大学做了电机系助理教授,从事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领域的科研教学。他的科研项目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和财富500强企业资助。
宋安澜的未来几乎一帆风顺,很多人都会沿着这样的路继续走下去:升教授,做研究,成为学界知名人士,娶个美丽的太太,生下一双儿女……
前
UT斯达康(中国)总裁吴鹰的一个电话,改变了宋安澜的人生。吴鹰这个颇带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国内就与宋安澜结识,之后两人又在美国相遇。那时,吴鹰在美国
贝尔实验室工作。
1995年初的一天,宋安澜接到吴鹰的电话:“跟中国做生意,你来不来?”
“想了半天,思想斗争很厉害。”宋安澜说,留在学校工作很稳定,而做生意风险大,前景未卜。但吸引他的是跟中国做生意,而且项目就在故乡杭州。最后宋安澜答应了吴鹰,成为
UT斯达康最初创业团队的一员。
“后来想想,即使不碰到吴鹰,我也不会在学校里呆一辈子,我骨子里还是有股闯的冲劲。”在UT斯达康工作过程中,宋安澜跟
软银有接触。“当时软银是我们*的投资者。”宋安澜开玩笑说,那时候老坐在会议室里受折磨,对付软银提出的各种各样要求,根据要求汇报一堆东西。善于学习的宋安澜对VC有了了解,“偷”到了一半基本功。当软银成立中国基金的时候,他跳槽了。
“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很新鲜。”宋安澜说,尽管一直在学习,但进入这个行业,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狭窄:不断有新东西出现,要用最短的时间去学习,否则就会落伍——那还怎么去投资?
读了这么多年书,宋安澜觉得*的收获是培养了一种素质:学新东西特别快,很容易接受新事物。
宋安澜说,过几天从美国回来,就要抓紧杭州软银基金的实施工作。在他看来,杭州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外地优秀的企业也会因此被吸引到杭州来。在杭州有个自己的办公室,也是他曾经的心愿。
奇人周晓:三年斩获风投三个1000万
前阵子,畅翔科技和共合网同时宣布拿到巨额风投,这已经是共合网拿到的第二轮风险投资,而畅翔成立不到一年。庆功晚会上,这两个商业模式的创造者周晓,站在人群之后,完全无关似的淡淡笑着。“如果没有徐汉杰、林东、郭羽的一起合作,如果没有现在这个市场环境,所有的想法一文不值。”周晓说,他很佩服林东的执行力。
除了畅翔和共合网,2008年刚创立的易约网商业模式,也出自周晓的脑袋,如今这家公司也已经拿到了巨额风险投资。
很多人不知道,周晓当年也是个“状元”:他考中
国美院,专业课*——尽管阴错阳差,他最后进入杭州大学;几年后考研,在报考的历史学专业,周晓总分又是全国最高。
青葱校园,得奖专业户
1973年,5岁,美术作品出画册。
1976年,8岁,在刊物上发表了*篇文章。
1980年,12岁,读文艺班的他,超过全日制学生,成为当年的衢州中考状元。
1982年,14岁,加入衢州市作家协会,是年纪最小的会员。
1985年,17岁,全国书法比赛一等奖,加入中国书法协会。
……
说起周晓的少年时代,周晓爸爸如数家珍:“他从小很喜欢看书,上中学时发表了七八十篇小说散文,就为了可以用稿费买书看。可是登着他作品的报纸刊物,各种获奖证书,他总是乱丢乱放不当回事,靠我平时留心保存了一些,几乎有一整箱,可惜迁居杭州时不慎遗失了。”周爸爸说,周晓从小多才多艺,高考时,各种省级以上荣誉加分超过了70分,以至被“限高”。
大学生活轻松愉快,周晓是活跃分子。进大学*个月,他就传奇般地成为校学生会副主席。他在校首届大学生辩论赛勇夺*辩手,4年后全国
金融系统辩论赛,又获得全国*辩手称号。他表演和编导的话剧,分别得过中国大学生戏剧艺术大奖赛一等奖;他是学校的乒乓球冠军、足球队长和校园霹雳舞星;他为校歌作词谱曲、创办诗社、举办个人书画展;他骑自行车漫游77个城市;当然,他还是每年一等奖学金获得者、省级优秀毕业生、大学生标兵。
本科毕业后留校,博学谦和的他是学生们喜欢的偶像级老师。“我非常喜欢校园生活,因为家里三代人都是教师。”
如果一直呆在今天的浙江大学,他如今该过着安逸的教师生活。但一切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风华青年,欠了40万元债
1994年,报考历史学研究生取得总分*的成绩,周晓得意地说:“除了外语,其他科目基本满分。”
读研究生有自己的时间,周晓四处找事做。可帮朋友做期货时,他下错单,亏了28万。为了还钱,周晓开始研究期货,自己筹资,辉煌时也赚了近百万。这在当时已经是天文数字。可他没有见好就收,最终所有钱都赔光,还欠了40多万元。
“我承诺会还清所有欠账。”没来得及拿到硕士学位,周晓退学了。
1996年,周晓离开杭州,只身前往上海闯荡,举目无亲,一身债务。“*份工是每天半夜到上海马路上画斑马线,因为没钱,跟7个民工一起住工棚。那个夏天特别热。”
后来帮别人卖钢材,有一天,一个陌生人打进电话买钢材,因为要的量实在太少,这个人已经遭遇了无数次拒绝。周晓没有挂电话,他骑车从
徐家汇到浦东来回跑了2趟给对方送货,感动了这个陌生人。了解到周晓的窘境,这个人给他20万元做成本,支持周晓自己创业。有20万元做资本,周晓陆续办过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网络公司。3年后,周晓回到杭州,连本带利还清了所有债务。
2006年,在好友徐汉杰的推荐下,周晓加盟共合网并成为股东之一,当时,共合网还没找到自己的赢利模式。周晓加入后,当年底,共合网的商业模式吸引了软银、鼎辉携手投资1000万元。
2007年,周晓和共合网另一投资人、绿盛集团董事长林东交谈时获得灵感,策划了畅翔网的商业模式。畅翔网迅速发展,从公司成立到拿到1000万元巨额风投又不足一年。
2008年,周晓又创办了易约网商业模式,成立不到6个月就异军突起,拿到千万元风险投资,正在飞速成长。
“铁人、神仙”,共合网不少员工私下里如此评价周晓:做事如拼命三郎,经常通宵达旦,几乎所有策划案都亲自写,不断完善共合网商业模式,还要亲自去做市场。很多熟悉他的朋友都说他是“奇人”,他却说自己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除了工作,就是看书。
因为创建的几个商业模式都取得了成功,周晓在圈内的名气越来越大。周晓却说,他最喜欢的职业依旧是大学教师。“经商只是人生注定要走的一个路程,我现在正好在路上罢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