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熊晓鸽:IDG资本这18年 拓荒者的挑战与转变

“到今年11月6号,我进入风投行业整整20年”,在中粮广场的IDG中国办公室里,熊晓鸽回顾自己的投资经历,1991年11月6日——这个正式加入IDG的日子,被他视作自己投资生涯的起点。从那一天起,熊晓鸽一路见证了IDG资本从筹组创办到发展壮大,终于成为行业中坚力量的全过程,他说自己并没有想到当初的星星之火会有今日的燎原之势,而这么多年风雨沉浮,最深的感触也只是简单的几个字——“要有一点坚持”。<br>

  “到今年11月6号,我进入风投行业整整20年”,在中粮广场的IDG中国办公室里,熊晓鸽回顾自己的投资经历,1991年11月6日——这个正式加入IDG的日子,被他视作自己投资生涯的起点。

  从那一天起,熊晓鸽一路见证了IDG资本从筹组创办到发展壮大,终于成为行业中坚力量的全过程,他说自己并没有想到当初的星星之火会有今日的燎原之势,而这么多年风雨沉浮,最深的感触也只是简单的几个字——“要有一点坚持”。

  拓荒者IDG

        “我们1992年开始在中国做风投”,熊晓鸽回忆,“第一次在深圳银湖宾馆开创业投资论坛,没有人愿来,因为都没人听过创业投资,后来我们只好改名叫IT投资论坛,一下子来了很多人”,他谈起当年筹组基金时的情形,“没人管理基金,在香港和硅谷倒是有200多人来应聘,但懂风投的不懂中国,懂中国的不懂风投,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人,所以我自己就当了第一任的头”。

  这并不令人惊讶,中国的证券市场那时不过处于初始阶段,直到那年的5月21日,上海股票市场才全面放开股价,终于名副其实;10月底中国证监会才成立。对未上市企业的风险投资,大多数中国人根本闻所未闻。而熊晓鸽在1988年,就以《电子导报》(Electronic Business)记者的身份,奔波在美国东海岸128号公路和硅谷之间,采访创业者和风投,并编撰了美国电子行业最活跃100家VC的名单。

  经过1年多的筹备,1993年6月,由上海科委发起的上海科技投资公司与IDG集团各出资1000万美元,成立了上海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半年后,北京科委下属的一家科技开发公司与IDG集团各出资1500万美元,成立了北京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再过半年,广东科委下属的投资公司又与IDG集团各出资500万美元,建立了广州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

  IDG建立这些中外合资的风险投资公司,借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成长周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93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46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072.3亿元,比上年增长61.8%。那时各地方正掀起建设高科技园区的浪潮,伴随而来的是招商引资的狂热需求。

  对那时的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而言,IDG是真正的拓荒者,整个1993年,熊晓鸽都在费尽唇舌向有关主管官员及创业者解释什么是风险投资,“像马克思主义刚传入中国,需要宣传和普及”。

  拓荒者面临的问题远不只如此。按照当时的法律,自然人不能和外资股东合资成立公司。IDG只能在国内设立合资风投。由创业者重新注册公司,再以这个公司与合资风投成立合资企业。政策规定,外资投资占股25%以上才能享受合资企业的优惠待遇,这就要求合资风投的投资占股需达50%以上,这让创业者很难接受。合资公司模式也对被投资企业的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最初涉足中国风投行业的外资VC,无论IDG、华登国际汉鼎亚太,无一例外陷入了“合资企业”的陷阱。以至汉鼎亚太创始人徐大麟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仍感慨不已,“1992年到1995年,国内的合资公司大多都失败了,太难管理了。”中国市场上的VC们,在1995年左右,才开始找到通过离岸控股公司投资国内企业的模式(红筹模式)。

  退出也是大难题,IDG直到2000年才有了在中国市场的第一笔退出,而且不是通过上市,是通过股权转让实现的。熊晓鸽谈起那时美国的LP不明白怎么还不退,“其实是没法退”,当时国内A股发行3年以内法人股不能转让,3年以后只能在法人之间转让,不能进行全流通。

        从1993年到2000年,近七年没有退出的日子让熊晓鸽非常感慨,“真的要赚钱还是要有年头,看准了一个方向就要坚持一段时间”。这个观点的最好佐证是IDG对搜房网的投资。1999年,IDG以100万美元获搜房网逾20%股份,2006年8月澳洲电讯2.54亿美元收购搜房网51%股权时,IDG卖出10%股权,得到4500万美元现金。搜房网正准备在今年下半年上市,而IDG在这一个项目上的持股时间已经超过十年。

  尽管面临的问题很多,但这一阶段IDG在团队组建上却颇有斩获,早期的投资团队核心成员先后加入进来,他们没有当时欧美VC的标准履历——“10年以上管理基金经验,读过哈佛、斯坦福等名校的MBA”,但背景多元、经历丰富、各有擅长——大多数行业的拓荒者也往往如此。

  周全是IDG中国在创投方面的第二个员工,在1993年加入IDG资本之前,光纤专业博士毕业的他已主持参与多项美国航天局的光纤器件研究,是典型的技术背景出身,周全从1995年开始主持IDG资本在中国的投资工作。1994年加入IDG资本的章苏阳,最早从上海101厂起步,1988年底赴德国参加为期18个月的制造业管理培训,归国后曾任上海贝尔公司中央计划协调高级主管、上海电话设备制造公司副总经理、上海万通工业公司总经理。加入IDG资本后,章苏阳担任了上海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林栋梁1995年进入IDG资本,在此之前他曾就职纽约花旗银行,并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1996年加入的是王树,在那之前他是南方基金总经理,并担任过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副总经理、广信基金常务经理。他在IDG资本曾任职广东太平洋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IDG资本合伙人。后来在2006年加入鼎晖。1997年杨飞加盟。早在1995年,时任广东省证监会上市发行部部长的杨飞,就曾兼任10个月的广州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并在一年多后正式加盟IDG资本。1998年,在万通时已投资过亚信的王功权接受周全、林栋梁的邀请加入IDG资本。王功权2005年离开IDG资本,应吴尚志之邀加盟鼎晖,发起组建鼎晖创投基金。1999年,李建光过以宏加入IDG资本。此前,李建光作为Tinhtic Trust & Investment的助理总经理,主管投资银行部并负责该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过以宏则自1996年起在纽约索罗思基金(Soros Fund Management)协助管理金额达30亿美元的Quantum Industrial Holdings对冲基金。

  对IDG资本团队建设颇具意义的组织结构转型在1999年开始酝酿,由公司制转变为合伙制被熊晓鸽视作一个关键节点,“我们是第一个用合伙制在中国做VC的”,熊晓鸽向记者表示。在中国市场上度过了漫长摸索期之后,IDG资本开始从“合资公司”的泥淖中脱身,逐步引入国际成熟市场的一些通行做法,合伙制的组织架构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样是这一年,规模为1亿美元的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Ⅱ成立。IDG中国的第一支基金规模为7500万美元,单笔投资额很小,1998年至1999年先后两次注资金蝶软件共计2000万元,是其在华投入大型项目的开端。自此之后,IDG资本日渐成为中国IT领域,尤其是互联网发展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投资机构之一。

-------------------------------------------------

①1990年12月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②1984年11月,国家科委向中央呈报《对成立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展开可行性研究的建议》的报告。1985年9月,在国家科委和中国人民银行支持下,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内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简称“中创公司”),注册资本2700万元。该公司其实为官办民营模式,后来主要进行贷款、债券回购等银行业务,甚至步入信托投资公司的行列。到1997年底,中创主要投资项目达90多个,包括办公室、工矿企业、高尔夫球场等。1998年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责令其停业关闭。

③IDG资本早期的投资团队核心成员加入时间:1993年--周全、1994年--章苏阳、1995年--林栋梁、1996年--王树、1997年--杨飞、1998年--王功权、1999年--李建光、1999年--过以宏

④1996年,PTV(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更名为IDGVC(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熊晓鸽对投资界记者表示,1999年IDGVC从公司制变为合伙制。此前有媒体报道,这一进程在2000年6月完成,IDGVC正式形成合伙制组织结构,并按有限合伙制原则对过去投资的项目进行了追溯处理。

⑤章苏阳、王功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及早期IDG一些项目的单笔投资额只有20万美元左右。

⑥1998年5月,IDG通过旗下广州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向深圳金蝶投资1000万元,获得12.5%股权,这是中国财务软件业的首笔风投。1999年8月,IDG再次追加1000万元风投,使其在深圳金蝶股权增至25%。2001年2月15日,金蝶(股票代码:8133)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发行股票8750万股,成为国内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独立软件厂商。

  时势与英雄

        熊晓鸽常以“lucky”来形容IDG资本最初的成功,一是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起飞,二是赶上了以IT与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周期的兴起。作为风投,与这样两股大势相逢,经历国家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黄金盛年,已然是最大的幸运。

  搜狐、腾讯、百度、搜房、当当、8848、3721、易趣……这一长串投资企业名单,让IDG资本成为回顾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时,难以绕过的名字。

  这些企业的创始人与IDG资本的携手,常在后来被描画为创业英雄的传奇,但细究当初情形,却更像是互联网与风投两个行当的拓荒者相识于微时的彼此成就。

  IDG资本遇到的,是第一笔“天使”融资消耗殆尽,靠着10万美元“桥式”贷款度日的张朝阳;是拿着改了6个版本的商业计划书踏上寻找风投之路的马化腾;是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寒冬中进行A轮融资的李彦宏……而这些创业者遇到的,是单笔投资百万美元上下,采用“广种薄收”策略,常以合作投资者身份出现的IDG资本。

  他们相识的细节,在功成名就的日后曾被媒体反复提及:腾讯要融资时,曾李青透过刘晓松找到IDG熊晓鸽。林栋梁那时问马化腾,他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马化腾以ICQ的用户量和出售价格类比,说腾讯现在有多少用户,所以就值这么多钱。IDG后来向腾讯投资110万美元,获20%股权。2000年夏,周全与杨飞在北京恒基中心IDG公寓里与李彦宏第一次会面,李彦宏告诉杨飞,百度准备10个月融资1000万美元。杨飞告诉李彦宏说没这么多钱投,但一定要投。

  他们相处的情形,却少有人知。譬如融资成功后“烧钱”的浮躁是否充斥企业。用户数量达到相当规模时,企业与风投如何费尽心思赚取真金白银。互联网泡沫破灭时,企业是否足够幸运赶上上市的时间窗口,又如何在寒冬里挣扎求存,曾一度携手的投资人选择了留下还是离开。

  但总体来说,与背负着“原罪”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和跋涉于产权改革之路的国企老总相比,这一批创业者无疑是羁绊最少的。他们得以在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避开其他行业中常见的高度管制,相对自由地成长。

  规制他们的力量,更多来自于市场和资本。

  而风投,作为资本力量的代表,无论出于怎样的动机,为了维护自己作为少数股东的利益也好,为了符合海外上市的严格要求也好,自觉不自觉地希望企业产权清晰、治理规范、信用良好。

  他们共同向公众呈现了“阳光”财富的创造过程,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成功路径。

  这个过程,后来往往被更为夸张与戏剧化的词语修饰,在当时其实是寻常的创业活动与投资行为。正如马化腾获IDG投资不久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的“象我们的这样的小公司仅在深圳就有上百家之多……腾讯的故事其实就是他们的故事”。“英雄传奇”的背后,是一个庞大而沉默的“创业群落”,这个群落栖身在深圳赛格科技园的写字楼里、聚居于北京双清路清华创业园的格子间中……,以奋斗改变自己的生活,也日渐改变着世界,IDG和其他活跃于中国的风投在过去的18年里所做的,就是从中找到自己的合作者,彼此成就。

  季琦,这个携程、如家汉庭三家纳斯达克上市企业的创始人,便是其中的一员。今年年初他在一篇名为《携程十周年》的博文中回顾当初,“创立携程时候的我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青年,再普通不过的职业和经历。30刚出头,有外企职员,有民营企业主,有国企管理人员,中国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千千万万。”而今,熊晓鸽与记者谈及他,“到现在为止,VC投资的历史上,还没有人像他一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创业,7年内3次作为创始人创办的企业都到纳斯达克上市,每家公司的市值都超过10亿美元。IDG也是前无古人,连续3次都投了他。”讲述这样的故事,是身为投资人最具幸福感的瞬间,因为有幸见证并参与,目睹一切发生。

  但江湖之上,成败总是并存,只是成功者为众人瞩目,失败者往往销匿无声。对此,熊晓鸽并不讳言,“我们也有失败,投资了200多个公司,19个不见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从失败中学到什么,还有把失败的教训和创业者去分享。”

-------------------------------------------------

⑦在2000年第一期的《深圳特区科技》中,一篇名为《“美元”看中了“OICQ”什么》的报道如此描述这轮融资,“几年前还只是网虫一个的他,成功推出了OICQ软件,转眼间招来美国、香港数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彼时,腾讯正栖身于深圳赛格科技园众多雷同的写字间中,在那篇报道里,马化腾说“象我们的这样的小公司仅在深圳就有上百家之多,我们希望腾讯的经历为他们提供启发。腾讯的故事其实就是他们的故事。”

⑧1999年5月,季琦与梁建章、沈南鹏、范敏共同创建携程旅行网。融资时,季琦找到章苏阳。第二次见面,章苏阳、周全、IDG波士顿总部的技术分析专家与季琦、梁建章作了交流。1999年10月,IDG50万美元首轮投资到账。2003年12月,携程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2002年6月,季琦从携程抽身创办如家快捷酒店。2003年2月,IDG资本及梧桐投资出资400万美元首轮投资如家。2003年11月,梧桐投资及IDG资本二轮投资如家80万美元,前者投资50万美元,后者投资30万美元。2005年11月海纳亚洲等500万美元三轮投资如家,其中海纳亚洲出资440万美元。2006年10月26日,如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05年季琦创办汉庭连锁酒店,出任CEO。2007年2月,汉庭向天使投资人吴炯发行400万A类优先股。2007年3月,汉庭向IDG发行总额为400万美元的可转换本票,双方约定该本票在2007年6月转换为B类优先股。2007年6月,汉庭向成为基金、鼎晖、保银资本北极光创投和IDG发行约3200万B类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价值4100万美元,每股1.27551美元。此时,IDG将之前的可转换本票转为370万B类优先股。汉庭还以1.53美元价格向上述投资者发行1300万B类优先股。其中面向成为基金发行的480万B类优先股的期权,最后转移给北极光创投吴炯,于2008年6月行权;向鼎晖发行的480万股,鼎晖放弃行权。除此之外,还有310万股B类优先股,价格为1.27551美元,向成为基金、鼎晖、IDG发行,均在2007年12月执行。按照2008年1月的B类优先股股票认购协议,季琦、吴炯等三人又购买1170万B类优先股,价值1800万美元。2010年3月26日,汉庭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挑战与转变

        很大程度上,IDG资本是与投资企业共同成长的。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投资企业经历着寒冬的考验,IDG资本的资金其实也相当紧张,一些过早的退出多少与之相关。2004年、2005年,投资企业纷纷上市,IDG资本在获得回报的同时,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IDG本身是一个媒体集团,却因为在中国的投资而于国际VC界声名鹊起。2004年6月,硅谷银行率领包括红杉资本、KPCB在内的30多家美国顶级VC来到中国,在中华创业投资协会举办的欢迎宴会上,投资成功案例最多的IDG广受关注。

  与其投资的企业一样,经过考验初尝成功滋味的IDG资本,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

  外部,以2004年那次拜访为起点,国际顶级VC在2005-2006年间纷纷以合作方式落地中国,来势汹汹。而此时,IDG在中国10多年的累计投资总额才和美国一支中等基金的规模相当,周全曾因此发出感慨,“IDGVC还只是一家中小型VC”。

  内部,这样的规模和与之相伴的问题亦对合伙人团队造成了影响。王功权在2007年6月接受“VC人生”的采访时,谈及2005年离开IDG资本的决定,“那时候IDG的基金规模不是足够大,我们的合伙人相对比较多,应该讲IDG在风险投资领域当时不管从规模,合伙人的结构,以及他的投资风格和特点,在之前是比较适合当时的情况的。但是往后看,实际上都已经在面临挑战了,基金规模小,合伙人多,然后做的项目都是特别早期,每个项目投的比较少,投的数量比较多,带来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当时这一个舞台已经显得有点拥挤了。”熊晓鸽也对投资界记者谈起了当时的困扰,“过去我们做VC比较多,因为我们的基金规模比较小,做成长期与Pre-IPO投资的时候我们的钱就不够了,所以也就丧失了一些机会。”

  随着早期投资企业的日渐成长和成长期投资机会的增多,IDG资本原有的基金规模和投资策略都面临挑战。这样的背景之下,IDG资本开始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规模扩张。2005年11月,IDG与Accel Partners共同发起的IDG-Accel中国成长基金I (IDG-Accel I)成立,预定规模2.5亿美元,实际总额达3.1亿美元。此前的十余年间,IDG资本都只有一个LP——IDG集团,从这次融资开始,IDG资本将外部LP引入进来。在3.1亿美元的承诺资本中,有2.6亿美元来自于世界知名LP,其中80%以上是Accel Partners的长期合作伙伴。这只是IDG资本扩张的开端。2007年6月28日,IDG-Accel中国成长基金Ⅱ完成募集,预定规模4.5亿美元,实际规模达5.1亿美元。2008年6月,规模为6亿美元的IDG-Accel China Capital Fund募集完毕。

  IDG资本的投资策略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投资行业从TMT领域向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其他领域扩展。投资阶段从以早期投资为主,转变为以成长期为主,早期、成长期、Pre-IPO投资并存。熊晓鸽向记者表示,“我们继续保留了做早期的Seed Fund,并且和Accel Partners做成长基金。成长基金的单笔投资规模在2000万到3000万美元之间,现在的IDG-Accel China Capital Fund只做3000万美元以上规模的项目。”2009年8月,IDGVC改名IDG资本,从侧面显现出这种改变。

  另一个挑战,是人民币基金的崛起。红筹路径受阻和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资基金冲击巨大。创业板的财富效应和全国的流动性过剩,则促进了人民币基金的快速发展。默默耕耘、蛰伏多年的本土创投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表现亮眼。IDG资本的应对亦相当迅速,今年6月10日,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向外透露,将向IDG旗下的和谐成长基金投资12亿元,这支人民币基金的总募资目标为35亿元。

  熊晓鸽在采访接近尾声时,不断提到“学习”二字,他说“企业有企业文化,基金也要有基金文化,这种文化是与合伙人的素质分不开的,是大家共同建立起来的。一个基金的管理团队要做到长盛不衰,我认为一个勤于并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非常重要,要不断学习,根据市场变化作出调整。”而IDG资本的团队在一起这么多年,是因为在工作中有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不是比谁资深谁职位高,而是有比较平等的互相学习的气氛。” “在分配上也有较为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大家都能有所参与,这样就使得在一起待的比较久。有些团队没赚钱的时候挺好的,赚了钱就闹分家,共患难容易同欢乐难,我们可能比较好的解决了共患难和同欢乐。”

  正如IDG资本过去18年在中国曾见证过的,一个国家加速追赶世界的脚步,令很多巨大的变化往往发生在并不遥远的过去与未来。今日的中国正处于新经济周期的起点上,面临着结构转型的巨大挑战。创业者与风投,面对的将是愈加复杂的竞争环境,惟有“且学且前行”。

  所有人,仍然在路上。

-----------------------------------------------------

⑨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触及5048.62点。3天后,几大高科技股被大量抛售引发连锁反应,投资者纷纷清盘。纳斯达克短短6天时间损失近20%,股指一度下滑到4580点。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

⑩Accel Partners是国际知名VC,创建于1984年,总部设在美国加州。Accel Partners曾多次被排在全球VC百强的前列。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机构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