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行业环境,许多公司会选择在年底进行常规的组织升级或业务调整,以让公司更具发展活力。但企业这一番正常操作,总被许多未经求证的消息谣传为“大裁员”、“倒闭”。最近,有网友仅凭用户投稿的消息,即对外谣传“阿里即将裁员25000人”,引发阿里集团公关负责人在朋友圈紧急辟谣。据了解,阿里方面针对此次谣言已报警。
近日,相同的“裁员谣言”戏码也落到在线音频公司喜马拉雅身上:多条消息报道仅凭脉脉平台上的一张匿名贴的截图,且无其他相关佐证的情况下,谣传喜马拉雅将进行40%的大规模裁员。据接近喜马拉雅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消息不属实。目前相关帖子也已经被发布者自行删除。一位互联网行业资深猎头告诉记者,在变化的大环境下,企业通常会在年底调整组织架构或进行一定比例的绩效考核优化,均属于常规操作。
根据今年年初的公开报道,喜马拉雅于2022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千万级盈利,是喜马拉雅创业十年来首次实现盈利,这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可谓一枝独秀。
数日前还有消息盛传蔚来汽车即将“倒闭”,甚嚣尘上,引发蔚来联合创始人在广州车展回应外界质疑称:“蔚来汽车不会倒闭,也绝无倒闭的可能。”
为何企业屡遭“裁员或倒闭”的谣言黑化?单就阿里巴巴而言,今年以来,阿里及旗下各业务“即将大裁员”的相关谣言从未断过,内容也相当夸张。
在流量至上的错误思维引导下,很多自媒体为博眼球,对于各种网络传言未经证实即当作真实消息广泛传播。但“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搬运的谣言、拼凑的黑料像脏水一样泼向企业,给企业经营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今年7月,公安部通报开展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情况指出,当前一些“自媒体”人员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流量,不惜以身试法,利用公众的焦虑、宣泄、同情弱者、围观猎奇等心理,搬运加工、二次创作、东拼西凑、张冠李戴甚至直接造谣,挑动网民情绪、撕裂社会共识、污染网络生态,必须坚决依法打击。据统计,自4月10日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以博取关注、吸粉引流为目的编造网络谣言案件1000余起,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1万余个。
关停账号还只是一方面,在网络上造谣、传谣还应负相关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百二十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行政违法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清朗网络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坚决打击恶意炒作行为,依法查处侵害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网站平台和账号,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网信办还同时部署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整治“自媒体”造谣传谣、恶意炒作、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违法违规行为。
维护清朗网络空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驱散“网络戾气”,打击“网络谣言”,不仅仅是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为我们大家共建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