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全职宝爸关彦斌:孩子的教育是个持续且长久的事业

2022-08-10 14:55 互联网

我叫关彦斌,也是菁菁爸爸,一个辞去工作全职带娃2年的80后爸爸,之前简单地分享过全职宝爸的尴尬处境以及带娃感慨。此后,我就想把自己带娃的感悟和趣事分享出来,但是拖延症让我迟迟没有将这种想法付诸行动,反思之后,清醒地意识到,作为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这个坏习惯,要马上改正,于是有了这篇带娃趣事记录。

菁菁是个很普通的孩子,甚至发育有些滞后,跟很多同龄的孩子相比,菁菁的语言能力发展的明显偏慢。在她快两岁的时候,所能模糊表达的发音也不会超过50个词汇,完全不会说4个字以上的短语或短句,习惯用手指动作来表达个人的诉求。为了解决这个令我极度困扰的问题,我每天会跟孩子说很多话,说不同的内容,重复地说,即便孩子不做回应,我也会尽量多说。此外,我在手机上装了一些软件,给孩子听音乐、儿歌、《声律启蒙》,给孩子磨耳朵,增加词汇量的听力输入……

在语言能力的发展上,经过我的训练,不能说完全没有进步,菁菁的词汇量略有增加,却远没有出现质的飞跃,仍然不会说短语和短句,仍然习惯用手指动作来提出要求。而且,菁菁养成了依赖我的“坏毛病”,遇到任何事情首先说一句“爸爸过来”(这可能是她发音标准的断句了)

那个时候是我当全职爸爸的第 一个月,我却已经深深地陷入了自我怀疑,除了孩子的语言教育,还有周边的风言风语,以及对自己当全职爸爸的怀疑。感谢我老婆给了我很大支持,说互联网大厂的16薪加奖金足够养活我们爷俩,并且让我放手去做。

于是我开始静下心来看书,《正面管教》系列、林文采的《心理营养》……看书让我变强了,我慢慢地意识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情特点,养育孩子,需要更多积极正面的鼓励和指引,认同孩子当前发展的现状。于是我学会了三个关键词:共情、理解以及平常心。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一个劲地鼓励菁菁去玩耍,而是陪着孩子一起玩耍,让她知道,爸爸一直在她身边,给她足够的安全感,带着她奔跑、攀爬,孩子在地上打滚……说起来可能不信,3个月下来,菁菁不仅语言、运动进步神速,我自己160的体重竟然也掉到了136。

那个时候我第 一次意识到,父母与子女之间好的亲子关系是彼此成全,相互成就。于是暗下决心对自己说:“关彦斌,你一定要保持共情、理解以及平常心,成为孩子的爸爸老师以及朋友。”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资讯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