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夏季新能源汽车自燃高发季来临,特来电给足安全感

2022-06-24 10:28 互联网

夏至时节刚过,气温逐渐升高,炎炎夏日已然到来。

每年进入夏季,就到了新能源的考验期,也就是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高发期。

特来电发出“灵魂拷问”:你的新能源车是否足够安全?

新能源车自燃事故频发

近几年的烧车事故数量持续升高,根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年被媒体报道的烧车事故共276起,相比2020年增长了123%。排除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响,仅从5月份到12月份的事故来看,2021年事故数量相比2020年增幅93.9%,车辆保有量增长了69%,事故率增长30%。

图片1.png

注:本文中的电动汽车事故数据是根据网络媒体曝光的事故统计得来

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4月3日通报,2022年*季度,从交通工具火灾看,新能源车辆增幅较大。共接报各类交通工具火灾1.9万起,同比去年上升8.8%;其中,新能源汽车640起,同比上升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灾的平均增幅,相当于平均每天就有7辆新能源汽车在“燃烧”。

电池是新能源车自燃的“元凶”

尽管动力电池有相关安全标准和设计要求来保证车辆的安全性,但动力电池仍存在着诸多隐患是目前还未完全消除的。有权威部门分析,新能源汽车自燃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一种是电池自身故障导致的起火;另一种是电池受到外部刺激导致的起火。

由于汽车底盘发生碰撞等原因,导致电池包内的电芯受到挤压、针刺等外部刺激会导致电池的自燃;同时,电池由于设计缺陷、制造缺陷,而发生析锂、微短路、漏液等情况,也是造成电池自燃的重要原因。

析锂示意图

图片来源:“Unlocking the thermal safety evolu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under shallow over-discharge”

特来电充电网两层防护技术,保障车辆充电安全

从国家监管平台监控的事故统计来看,电池起火事故绝大多数事故发生在充电结束阶段及之后的静置阶段。同时,绝大多数事故发生在动力电池高SOC状态。在车辆充电、静置、行驶三个阶段,充电是最适合进行电池指标安全监控分析的阶段。而充电平台恰恰有充电过程的电池数据,可以进行电池安全监测。

在整个第三方充电服务行业,已经有公司做到了在充电过程中对车辆的安全检测,行业也出台了关于充电安全的标准。2021年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特来电主编了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电池系统安全风险监测及故障预警规范》,标准已于2022年发布。自此,电动汽车电池系统充电安全监测和预警有了标准支撑,也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将参与到充电安全预警研究的行列中。

据了解,特锐德子公司特来电自2015年发布CMS主动防护技术,2019年发布基于充电网的两层防护技术,2021年两层防护技术全面升级,由涵盖“19个模型+27个维度”的安全检测拓展至“36个模型+36个维度”,预警更精准、功能更完善,守护更加贴心备至。整个充电过程对汽车安全隐患做到可监视、可预警、可控制、可追溯。

作为两层防护技术的核心,从36个维度对电池进行大数据分析、诊断、预警和防护,全面审查电池最高温度、温差、温升、压差、电压、内阻、容量、一致性、漏电流等电池异常,精准预警电池故障,深度检测车辆“健康状态”,保障车辆全生命周期安全。

特来电APP安全预警截图

2.png

当车辆每次在充电网充电时,都是一个能源和数据交互的过程。36个模型+36个维度实时安全检测,当检测到有烧车风险时会立即终止充电,用户也可随时通过特来电APP查看车辆体检报告。

安全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一切归零。相信以特来电为首的科技公司,将不断创新,持续完善安全科技,引领行业安全标准,为新能源车主的用车安全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资讯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