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征信修复”等乱象倍增,各地重拳整治“黑产”

2022-05-18 16:39 互联网

皮肤修复,关系修复,电脑手机软硬件修复,数据修复……唯独,征信领域则没有“修复”一说。央行不止一次地站到“台前”,向光大消费者反复强调 “征信修复”是骗局。

的确,互联网经济时代,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征信报告有着巨大的价值。然而,我国信用服务领域失信目前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机构或个人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利用部分信息主体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混淆征信异议、信用修复概念,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征信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行骗,逐步形成了一条集征信修复培训、加盟代理、个人信息售卖于一体的灰色产业链。

这些情况不但了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严重扰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因此,从监管到行业从业者应该上下齐心,共抗黑产。最近,一纸《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重点开展“征信修复”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下发,将打击代理恶意投诉政策行动再次推高。

“征信洗白”是不存在的

征信报告是由央行征信中心出具的记载个人信用信息的记录。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作为“经济身份证”的个人信用报告越来越重要。如果个人信用报告出现信用卡逾期、商贷逾期、房贷逾期、车贷逾期和网贷逾期等等不良记录,不仅可能被银行拒贷,还可能影响升学就业、租房甚至相亲。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2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共7059969人,其中不包括已经履行完义务从失信名单中退出的人,以及同一被执行人因多个执行案件被多次纳入失信名单的情形。

部分消费者由于自身原因导致无法正常还款、征信逾期,当通过正当渠道无法满足自身无理诉求时,便给了一些无良商家做文章挖“商机”的机会。他们在“代理维权”、“征信修复”、“退保”等关键字的网络搜索结果中嵌入大量黑产广告链接,声称可以通过各种“合法”手段帮助消费者与金融机构进行交涉,达到修复征信、退保、维权等目的。此种操作的收费不菲,坊间的信息显示,如果是个人修复,单条报价多在1000元到8000元之间,并声称修复周期为30-60天,严重的需要90天;如果是企业信用逾期修复,一次收费高达上万元。

目前,“征信修复”相关联的黑色产业链已经逐渐形,具体表现为四类操作:一是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征信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进行虚假宣传或教唆无理申诉、材料造假、恶意投诉;二是以“征信修复”培训名义,非法收取高额培训费、加盟费;三是以开展征信业务、“征信修复”名义,骗取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个人信息,进行非法存储传输转卖获利,或将信息用于其他非法目的;四是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机构、从事个人征信业务活动,或者经营企业征信业务未按规定备案。

种种黑产行为,不但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还影响社会民生和经济稳定。中国信通院《移动数字广告与互联网反欺诈蓝皮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黑产从业人员达500万人,造成财产损失超5000亿元;黑产人员煽动教唆债闹人员数量保守估计有上千万,造成财产损失达数百亿级。此外,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2021年第四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透露,2021年第四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90595件,较2020年四季度同比增长18%。其中不乏代理投诉人员煽动策划的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等规定,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有如实报送信用信息的义务,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权随意更改、删除信用报告上展示无误的信用信息。当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而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央行也强调,不论征信异议还是征信投诉,都是免费办理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在接到异议申请的20日内,对相关信息进行核查,如果是确有错误、需要更正的就及时更正,如果经过调查核实没有错误或者遗漏就不能更正和修改。

“金融打黑”要上下齐力

对于这些已经组织化、专业化、链条化的金融领域黑产乱象,央行、银保监会、公安部等部门已经出台了多个相关措施对进行整顿和严厉打击。

2020年,“打击恶意逃废债”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名人大代表提议要严肃打击黑产。与此同时,2021年2月,银保监会表态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强对“反催收联盟”等违法违规网络群组的治理,并首次将“反催收联盟”明确定义为“违法违规组织”;同年9月,银行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银行业金融领域“非法代理投诉”风险的公告》,曝光了以逃废债和非法盈利为目的“非法代理投诉”,并向金融机构和消费者提示风险。

今年3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重点开展“征信修复”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也强调,将对假借“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名义招摇撞骗,通过虚假宣传、教唆无理申诉、材料造假、恶意投诉等手段骗取钱财或个人信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市场主体进行专项治理。

实际上,从去年以来,辽宁、北京、海南、湖南、广东、山西、江苏等多省市监管部门陆续发布了关于打击金融领域恶意投诉的相关通知,采取专项行动,全面开展 “征信修复”乱象治理工作。从今年3月至6月,央行也大力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

孔子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金融行业自身也在积极行动,比如,加强技术创新手段提高辨别和预警能力。同时,一些机构联合成立了 “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希望通过建立打击金融黑产合作平台,定期同步金融黑产的打法套路、“问题客户”的预警防范信息,组织研讨金融领域黑产现状和应对策略,共享黑产人员信息,力争成功打击一批典型案件,净化行业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资讯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