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中国人睡得怎样?该怎样来拯救我们的睡眠?中国社会各界为睡眠问题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哪些中国睡眠产业的力量正在被全球关注?
3月21日,第二十二个世界睡眠日来临,慕思集团第十年携手中国睡眠研究协会推出了《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与此同时,中国网《中国3分钟》也推出了一期特别节目,聚焦国人的睡眠问题,并尝试探寻睡眠问题的中国解决方案。片中,慕思所展示的从东方传统文化提炼的健康睡眠文化传播,与硬核的智能制造、智能产品相结合的奇妙反应,引起了大量海外媒体的关注和转发。
作为中国健康睡眠产业的龙头,慕思在睡眠研究领域耕耘已久,在今年的《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中,系统呈现了多个圈层、多个维度具有不同人类学特征的中国人睡眠图景,希望唤起国人对高质量睡眠促进健康身体的共鸣,为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参考。
跨圈层、泛人群 打造全景式国人睡眠图鉴
《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从中汇集着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睡眠画像”,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睡眠问题切面。
近3/4受访者曾有睡眠困扰,入睡困难成头号问题;手机成为睡眠杀手,近七成晚睡与之相关;“二线城市”成睡眠问题重灾区;44%的19-25岁年轻人在熬着最深的夜……普遍性问题的背后潜隐着泛人群的不同睡眠痛点。
老龄化时代里,《白皮书》看到了老年人频繁失眠的比率明显高于年轻人,他们承受着身体健康问题、情感、经济压力带来的焦虑还有睡眠环境带来的影响,而受限于睡眠科普的不足,老年人倾向服用药物改善睡眠,家人的关怀也与实际需求之间有一定的错位,仅有不到三成的家属会认识到需要购买床垫枕头等寝具帮助他们提升睡眠质量。
从生活中出发,《白皮书》看到了经常被忽略的家庭主妇“之困”,33%的家庭主妇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照顾家庭成员、经济压力、子女学业万般问题压在心头,尽管付出了很多,但却不舍得多花一分钱在改善自己的睡眠上。
此外,疫情之下60%以上的防疫人员每日睡眠少于7小时,他们承受了*的压力,守护着一方热土的岁月静好。
不难看出,在迈向全面富裕的建设征途中,睡眠依然是一个全民性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防治人类睡眠疾病、改善睡眠质量的事业中来。
数字化、智能化 解决睡眠问题的多元探索
学界、业界都对健康睡眠进行了很多探索,为睡眠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解决方案。
如同中国网《中国3分钟》里展示的,著作等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的创始人俞梦孙,倾尽十余年力量,将先进的航空医学遥测技术应用于睡眠监测研究,还运用其关于“高强度体育运动与睡眠的关系”研究成果,助力冬奥中国队的训练。
学界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业界的力量也在不断创新进发。近年来,慕思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依托智能制造加速产业换代升级,走在了行业前端。2015年慕思开业界之先河率先启动工业4.0建设,建立起4.0数字化工厂,实现了数字化大规模柔性生产,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促成了科技普惠,让更多的人群能够享受到智能化睡眠产品带来的高品质体验。
秉承“让人们睡得更好”的使命,立足于人们不同的现实需求,慕思集团开辟了“量身定制个人专属的健康睡眠系统”这一新赛道,创新研发出了慕思第七代T10智能睡眠系统,融合AI智能、人体工学、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实现了对不同人群身体特征的智能睡眠调节,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舒睡体验。
此外,慕思在健康睡眠文化的传播上也不遗余力,去年联手奥运冠军谷爱凌发起了“冠军探梦计划”,希望唤起公众对于青少年睡眠问题的关注;着力打造“运动+睡眠”文化,与澳网、中国女排等进行深度合作,还邀请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张继科担任“慕思好梦推荐官”,希望传递运动正能量,让人们对睡眠与运动有更深度的理解。
“健康”这一关乎全民族、全人类的落脚点赋予了睡眠更多意义。在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将睡眠时间纳入指标范围,彰显出了睡眠问题研究在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解决睡眠问题深度关联起健康中国建设。
作为一家中国本土企业,慕思通过在行业里的深耕打响了中国健康睡眠领域*的知名度,受益于我国政府大力培育民族品牌的发展格局,慕思拥有了走向世界的力量,目前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自主品牌专卖店,凭借先进的智能制造能力和出众的产品力在国际市场形成了较高的竞争优势。不难看出,借睡眠文化之东风,慕思在产品力、品牌力上锐意创新,正在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品牌国际化提供更多可行性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