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的再造“美的”

2022-02-18 10:55 互联网

来源:远川科技评论

2022年2月4日,时隔13年,奥林匹克会旗又一次在北京“鸟巢”升起。“再次担当重任,张艺谋做了很多2008年不敢想的事”。

2008年,为了向世界解释“我是谁”,张艺谋以1.5万名演员为笔,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绘出中华5000年璀璨历史。2022年,开幕式的内核从“我”升级成“我们”。但疫情之下,如何用仅仅3000名的演员,完成一场简约而饱满的开幕,成了摆在张艺谋面前的新课题。

令人惊喜的是,张艺谋另辟蹊径,大面积使用人工智能、AI、5G等高科技,展现了一场空灵、浪漫的数字盛宴。整个开幕式舞台,是一块万多平米的巨型光影地屏,运用裸眼3D、动态捕捉等技术,营造“冰天雪地”的视效。24节气倒计时、五环破冰、敞开中国门……太多精彩瞬间!

*背后,是科技赋能。不止开幕式,北京冬奥会的科技感,体现在低碳、防疫、竞技训练、场馆建设等方方面面。而背后的支撑,是无数微观企业把“不敢想”变为现实。

为践行“零碳办冬奥”的承诺,会务组给近26万方的“鸟巢”换了个“绿肺”。通过MDV云多联机组、分体机设备和精密空调的组合,每年可节省超过40%的运行能效。为保障赛事顺利转播,防止设备宕机,张家口转播中心对暖通设备提出了严苛要求。不仅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运行,更必须把精密机房控制在15℃恒温,温差不超过±2℃。而最终的解决方案出乎意料,通过搭载先进温控算法,温度差被控制到±0.5℃甚至±0.1℃的范围。

这两个“不敢想”的应战者,正是曾经的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如今,改名为“美的楼宇科技”。

不止美的楼宇科技,美的内部正在酝酿一场变革。战略主轴升级为“科技*,用户直达,数智驱动,全球突破”。五大事业部的新格局已然形成,智慧家居承接了冰洗空等全部C端业务;其余四大事业部均聚焦在toB业务——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及自动化、数字化创新走向台前,尝试着从B端突破美的能力圈边界。

毫无疑问,B端新引擎已经点燃。美的,正在再造美的。而美的楼宇科技,正是美的再造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聚焦在以下两个问题:

1、新拐点下,美的楼宇科技如何再造美的?

2、从不敢想,到敢做,美的有何底气?

01 顺势而为:智能化未来已来

美的楼宇科技的智能化,是顺势而为。

一百多年前,李鸿章率队访美,美国的高楼林立让他大为震撼。他感叹道,“大清国何时能够建造如此之高的钢铁大楼?”是的,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经济时代,现代化工业近乎为零。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汽车、轮船,我们都无法自己生产。

近一个世纪奋起直追后,90年代的中华大地上也渐渐起了高楼。深圳地王大厦、上海金茂大厦、广州中信大厦……各地似乎在用盖得越来越高的楼,暗自较着劲。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制造业*大国。如今,中国已连续11年位居制造业世界*。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制造业从0到1,中国也不再需要*高楼来彰显实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就此止步。数字经济浪潮正席卷全球,制造业到智造业,未来已来。大势之下,未来楼宇也要智能一点。

2021年,美的中央空调经过一系列“蜕变”,崭新的美的楼宇科技应运而生。那么,如何将全新的业务与传统业务有效融合,打造智慧建筑?简单地说,就是以iBuilding数字化平台为战略主轴,为建筑的数字化提供智慧控制、绿色暖通、数智电梯集成解决方案。

展开来讲,人每天有2/3的时间在建筑中度过。建筑就像巨型手机,使用过程中会消耗能量、产生信息。但与手机不同的是,建筑信息还没有互联互通。而楼宇科技要做的,就是打破信息孤岛,建筑的智慧演进将颠覆过往形态,从低碳节能、智能运维到自主进化,进化成为一个拥有原生OS、开发生态、应用生态等集成基因的智能终端,成为可感知、有温度、会思考的“智慧生命体”。

智慧楼宇并非美的的一腔孤勇。数据显示,中国智慧楼宇是个万亿级的大市场。业务板块广泛,涵盖了暖通、电梯、安防、消防、BAS自动化系统等等。当前,主要的竞争者有四路人马,但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提供全套产品和服务集成。

(1)西门子、施耐德等代表的外资企业,深耕智慧楼宇多年,技术和硬件较成熟,但本土适用性较低;

(2)互联网企业,擅长搭建楼宇智能化和数字化平台,但却缺乏硬件设备;

(3)第三方软件平台,只能做楼宇表面浅层的智能化服务,缺乏硬件设备供应商的生成逻辑;

(4)而美的为代表的国内硬件设备供应商,既有软件平台又有硬件设施,且能对国内市场需求更快响应。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20217/fca537a573e327919aa5ee36b1cc13ba.png

对比来看,美的的楼宇科技业务似乎很年轻,也很稀缺。但制造业的家底,为美的打造了数字化业务的“护城河”。随着Linvol数智电梯品牌,iBuilding、KONG等一系列数智化解决方案的发布,如今,美的楼宇科技形成了既有暖通、电梯等提供硬件设备,又有智慧控制系统,iBuilding等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发展20多年,脱胎于暖通,但不止于暖通,美的的楼宇科技生态圈,正在逐步形成。

美的楼宇科技,正在以智能化转型方式,再造美的。

02 迫在眉睫:把握自主化的大势

美的楼宇科技的智能化,还有极大的自主化空间。

产业自主化,是关系国家供应链安全的大事。2021年,“缺芯”成了全球关键词。不止我们熟知的汽车、消费电子,从钢铁产品、混凝土生产到空调制造、啤酒生产等,这场缺芯潮席卷了几乎所有行业。高盛报告显示,全球有169个行业因芯片短缺而受到打击。

如果说“实体清单”事件是一次警钟,那么这次缺芯则让更多国人感到了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芯片价格暴涨,下游企业因缺芯而减产、提价,层层传导下消费者不得不吃下苦果。中国不能自己造芯片吗?有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车用芯片进口率超90%。电动汽车使用的IGBT,超过98%依赖进口,并且价格还是国外的1.2-1.8倍。

产业自主化迫在眉睫!芯片行业如此,楼宇科技又何尝不是如此。

美的楼宇科技的业务板块中,中央空调是拳头业务。表面上,中央空调似乎已经是中国的优势产业,国产品牌已突破欧美、日系重围,美的、格力稳居前列。实际上,在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外资品牌占比依然超过一半,仅日本大金就占近12%。另外,中央空调的核心技术和元器件,长期以来被外资控制,亟待国产化、自主化。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20217/fb5d4984375d0c86ba0d8df81ff1a550.jpg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20217/4a94e8c71b284d2bce53252f52c15889.jpg

数据来源:中央空调市场,远川研究所

1999年,美的中央空调(美的楼宇科技前身)成立之初,就面临着诸多技术上的困难。中央空调压缩机、螺旋杆、离心机、多联机……都曾经受制于人。技术垄断之下,如何攻克难关?美的楼宇选择的是一条坚定的自主研发道路。

当然,摸黑走夜路是笨拙的。美的选择的是,通过合资控股,引进技术并消化。

离心机技术长期以来被美国企业垄断。2004年,美的以合资方式,组建了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布局离心机。2006年,美的就研发出国内*台离心机组。到今天,美的的磁悬浮离心机已经完全自研、自产,并在去年突破1000台销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江亿表示,“对于暖通行业,千台离心机交付的意义,不止于数字……而是彻底打破了中国离心机产业的枷锁。”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20217/977fe11b8bc3b42c98650c2deafa0a26.png

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美的多联机同样在路上。曾经,提到多联机,那*是合资品牌的强势地盘。无论品牌效应还是技术水平,优势都无可比拟。多年追赶,合资品牌一家独大的局面才被打破,国产品牌逐渐崭露头角。今天,美的MDV多联机已经迭代到第八代,采用的多项技术都是行业首创。其中,采用的MDV-Link通讯芯片具有强抗干扰性;行业首创的净弧换热器,大幅提升了设备的换热效率。

美的楼宇科技怎么办到的?除了技术引进并消化,研发舍得花钱是美的另一诀窍。美的楼宇研发投入每年都在增长,占营收比重在5%左右,研发费用率长期高于集团整体。楼宇研发团队引入了大量高学历人才,专家占2%,硕士及以上占36%,学士占60%。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20217/cf8f078011e41db355fe168847833c12.png

除了暖通业务要自主化,美的楼宇科技的其他业务更加亟待自主化。国内电梯市场,外资品牌份额高达70%。纯民族品牌中,*的是杭州西奥,体量约60亿,市场份额不到5%。2020年,美的进军电梯产业,一方面是补齐楼宇科技的业务板块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注意到国产电梯品牌的薄弱之处,最终实现让每一程都是更好的抵达。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20217/e9fcfb97c9f1db03b13a7d7efffa387d.png

电梯,作为现代楼宇建筑中人行、物流的重要载体——电梯,也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变革升级。

去年11月,美的全新数智电梯品牌应运而生,而作为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专家,高度集成的整体智能机电系统,前沿的全自动钣金柔性生产线,五星售后体系,则是美的选择这一条赛道的底气。

可以说,通过暖通、电梯,楼宇控制和数字化平台的赋能,美的楼宇科技,也在以自主化的方式,再造美的。

03 静水流深:美的的底气

一手智能化,一手自主化,美的再造“美的”,有何底气?

从60年代的小作坊,到如今的家电巨擘,美的的成功有时代红利的因素。但美的之所以是美的,其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人、资金、经验,是美的真正的底气。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20217/e37192e40ce003a32667c73bd5e41f6f.png

(1)人的培养和激励

优秀、稳定的人才团队,是美的再造的护航人。

美的发展之初,就确定了多元化发展路线。1993年-2003年,产品品类从3个扩张到10多个,多元化版图已愈发清晰。在做大的过程中,解决多元化带来的管理难度,成为美的的当务之急。创始人何享健的解决方式是,以“事业部制度”治“大企业病”。何享健大胆放权,让*秀的人去做擅长的事。为了明确划分权力、责任边界,还出台了长达70多页的《分权手册》。

事业部制的成效是显著的,同时,也在美的内部培养出像方洪波这样的优秀职业经理人。为美的未来几十年的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40多年,成就了大批中国家族企业。今天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创一代和富二代的交接棒。而美的,早在2012年,就完成了70岁的何享健和46岁的方洪波的交接。在方洪波的带领下,美的厘清了集团和电器的关联关系,并实现了美的由“大”到“强”的转变。

管理层平稳过渡的同时,美的也没有忽视对人才的激励。除了给核心高管直接股权之外,还成立了管理层持股平台,持续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既激励了员工,又使员工跟股东的利益一致,实现了正循环。

今天,C端家电早已步入成熟期,美的又来到新的拐点。成熟、有效的管理团队,将是美的再造的护航人。

(2)资金的后盾

成熟家电业务,是美的再造的资金后盾。

新业务的再造,需要持续的资金“输血”。从2014年开始,美的就开始了大量投资,当年投资活动净流出大概290亿元。而前一年,美的在投资上花的钱不过20来亿。直到2020年,这样的大手笔已经持续了7年,每年都是两三百亿的净投入。

而美的成熟的家电业务,就是美的再造的现金牛。什么叫现金牛?业务进入成熟期,增长率已较低,不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市场占有率高,地位稳固,反而能为企业创造稳定现金。美的家电业务正是这样的存在。在美的营收构成中,暖通空调、消费电器各占40%多。

资金,正是美的作为家电巨擘,常年积攒下的实力。

(3)学习曲线的沉淀

常年多元化学习的经验,奠定了美的再造的基础。

美的多元化扩张的背后,是经年持续的研发经费投入、专利和人才积累。美的,从来不吝于在研发投入。2015到2020年,美的研发投入累计500多亿元,远高于海尔、格力。到2020年,美的研发人员超1.6万人,其中外籍资深专家超过500人。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20217/54e112ac808cd3563a843e5d37af67f0.png

坚持投入的回报,是丰厚的。2020年,美的收获了2890项发明专利,570项海外授权专利,连续5年行业*。这也奠定了美的科技转型的基础。

04尾声

顺应智能化和自主化的趋势,兼具人、资金、经验的底气,是美的楼宇科技再造美的的方式。表面看,楼宇科技,只不过是美的新业务的诞生,是一家微观企业的再造。实际上,这是美的紧扣时代脉搏的转型升级。

疫情,无意通过鲇鱼效应和加速器效应,向世界展示了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的巨大潜力,让各国更加认识到加快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曾经,中国错失了发达国家快速发展的那些年;如今,中国不能再错过。

数字经济,已是全球经济的大势所趋。但容易被忽略的是,建筑物的数字化,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薄弱环节。如果没有美的楼宇科技的毅然加入,下一代楼宇科技或许会晚来10年。正是无数像美的这样的微观企业顺势而为,化不敢想为现实,才描绘出中国产业升级的新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资讯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