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马上消费提醒家长:电信网络诈骗盯上未成年人,这几点建议请收好

2021-09-18 10:02 互联网

一般我们印象中的电信网络诈骗受害对象多为成年人,然而随着手机使用者的低龄化,许多不法分子把诈骗目光转向了没有社会经验的孩子身上。最近,一条#13岁女孩上网课时被骗4万元#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关注。

近期,郑州的曹先生称,他13岁的女儿朵朵在上网课的时候,突然手机弹出一条消息,称看直播可以领福利,一时好奇的朵朵就进群点击链接观看,没想到刚点击完链接,对方就发消息称,因朵朵是未成年人导致他们后台账户6万元活动资金被冻结,威胁朵朵拿家长的手机配合他们解除冻结,否则将报警并且还会影响到她上学,被吓懵的朵朵就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导致她爸爸曹先生手机里的近4万元钱被骗走。目前,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已经受理此案。

在上述案例中,诈骗分子一方面利用了未成年人防骗意识薄弱、遇事胆小恐惧心理,进行威胁诱骗,另一方面孩子恰好知道家长的支付账号和支付方式,最终让诈骗分子得手。

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案件逐渐增多,马上消费金融(以下简称“马上消费”)提醒广大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防骗反诈教育,提高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

加强未成年人防骗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在日常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教育中,未成年群体很容易被忽视,因为相比有经济来源的成年人,他们貌似不是诈骗分子眼中的“猎物”。然而当下互联网普及率高,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网课等时间长、频率高,不少犯罪分子便瞄准了缺乏网络安全意识、防骗能力不高的未成年人群体。因此,加强未成年人防骗反诈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安全地使用电子产品至关重要。下面几点防骗反诈小建议,送给广大家长:

*、家长在平时要多多灌输防骗反诈知识,教育孩子平时不要随便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对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要轻信中奖、免费换游戏皮肤等说法,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通过案例重现、角色扮演等趣味性讲解方式,寓教于乐,增强孩子的防骗意识教育。

第二、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设置相对安全性更高的支付密码,勿将支付类APP的打开手势以及支付密码告知孩子,并及时关注手机账户余额变动,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第三、家长平时要多多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少玩或不玩网络游戏,平时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遇到问题及时向家长老师求助,并及时报警,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被责骂而隐瞒。

除此之外,各个平台也要加强审核管理,禁止给未成年人推送类似信息,从源头杜绝此类案件发生。

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马上消费持续开展防骗反诈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普及各类诈骗形式和防范手段,提升广大民众的防骗意识。未成年人是社会弱势群体,未成年人防骗反诈教育需要企业、学校、家长等各界共同参与,马上消费愿与各方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起安全屏障,共同维护大家的财产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资讯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