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补贴退坡,劣质玩家出清,到近些年威马、高合等短板过大的企业出局,新能源汽车已经完成了两轮淘汰赛。
如今,头部吃腰部的第三轮淘汰赛正在进行,按李想的说法接下来三年(23年-25年)将是技术、产品、交付三大综合能力往死里卷的时候,最终只有5家车企活下来。
既分高下,也决生死的紧张氛围下,第二梯队企业抱团取暖。如吉利旗下两家子品牌极氪、领克合并。在更激烈的第三轮淘汰赛中,品牌整合可能会越来越常见。
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极氪买的有点贵。领克没盈利,按PS估是0.5倍。极氪上市后平均PS是0.6倍。但极氪销量全是新能源,领克新能源销量占比58%,成长性上,极氪交付同比增长82%,领克同比增长近38%。业务和估值一对比,领克估值贵不贵,答案很清晰。
2、整合是第三轮淘汰赛的必要选择。合并前、极氪、领克已经出现产品线重叠和相互竞争的关系。合并后,两者产品可以重新规划,同时合并后规模生产、职能部门整合也可以降低成本,更好的应对竞争。
3、 从扩张到整合,吉利迎来战略转向。过去10年,吉利通过收购、自创几乎沿着每个细分赛道都推出了一个子品牌。如今大扩张带来的收益被重复投入和资源损耗持续削弱。推动子品牌极氪、领克合并,标志着吉利正通过聚焦资源去打仗。
01、一笔有点贵的并购
极氪的一笔并购把三季报的业绩利好打下来了。
极氪三季报表现可以。三季度,极氪SUV 7X推出,销量走得很好,交付量5.5万台,同比增长51%。毛利率环比提升了1.5pct到15.7%,创年内新高。
这个业绩通常能让极氪股价小红一把了,但这次财报发布后,极氪美股大跌将近24个点。
原因是同一天,极氪落地了一笔有分歧的并购。
极氪通过从吉利控股、沃尔沃投资购买股权以及认购领克新增注册资本的方式,总共收购领克51%股权。
单从业务看,收购减少业务摩擦是好事,因此交易落地前几天的传闻阶段,极氪股价还涨了一波。
但靴子落地后,一看交易细节,马上就大跌了,核心原因还是投资人觉得价格不合适。
买下领克51%股权,极氪要花掉93.67亿元。要知道极氪三季度账上的现金不过83亿,这笔钱对极氪来说不算少。
好在收购的钱是吉利借给极氪的,虽然背了一笔不菲的负债,但不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大影响,不过后面因为还债务和利息,会摊薄利润。
当然,如果要是资产和价格对等,这笔交易也合适。但大家普遍认为这笔交易的价格过高。
领克没盈利,估值先用PS倍数作参考。本次领克交易估值是180亿,23年营收为347.87亿元,照此计算PS倍数是0.5倍。
这个估值水平和极氪差不多,上市以来极氪平均PS倍数是0.6倍。
但问题是极氪讲了一个新能源汽车的故事,销量全都是新能源汽车。而领克今年1—9月领克共销售汽车19.6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11.4万辆,新能源车占比58%左右。
比起成长性,极氪更是远超领克,今年1-10月,极氪累计交付16.98万辆,同比增长82%。同期,领克销量达22.67万台,同比增长近38%。
业务和估值一对比,大家不认为领克值这么多钱也就不理解了。
这也由此引发了投资人的另一个担忧,吉利控股借钱90亿元现金给极氪,买吉利控股手中的资产领克(相当于爷爷借钱给孙子,让孙子来买自己手上资产)。结果上,是爷爷把股权甩卖出去了,有大股东套现的嫌疑。
套现的嫌疑还有对领克估值持负面态度,极氪也就先跌为敬了。不过抛除价格而论,两个品牌合并是必然趋势。
02、第三轮淘汰赛的必然选择
从2018年补贴退坡,劣质玩家逐渐出清,到近些年威马、高合,乐驰远航,甚至包括飞凡等内功不足的企业出局了,新能源汽车已经完成了两轮淘汰赛。
如今,头部吃腰部的第三轮淘汰赛正在进行,按李想的说法接下来的三年(23年-25年)将是技术、产品、交付三大综合能力往死里卷的时候,最终只有5家车企活下来。
这种竞争的紧迫性也解释了为啥极氪宁可得罪老用户,001车型一年出三个新款,7X一上来就分期政策拉满不留任何余地,也要把销量先打上去,确保自己先留在牌桌上。
按现在销量情况,极氪今年年销大概20万辆上下,基本算是二线梯队*的水平。但和理想、鸿蒙智行这种年销50万辆还是差距过大,靠自己短期也赶不上。
这时候极氪、领克合并,年销量也接近年销50万,拿到船票的概率大大增加了。
当然靠合并带来的销量规模终究是虚的,真正实现竞争力提升合并的最终目的,能不能提升竞争力还要看后续验证,但它们合并,减少内耗是肯定的。
合并前、极氪、领克已经出现产品线重叠和相互竞争的关系。
极氪有 Z、C、M 三条产品线,全部围绕纯电。领克则是混动、燃油、纯电三条线一起走。
领克今年9月推出领克 Z10,售价 19.68-28.88 万,基于的是极氪的 SEA 浩瀚架构,车型定价和定位上与极氪的007和001产生冲突。为了销量,与Z20定位相似的极氪X车型价格降价到了15万。
至于Z10,销量也是下滑的厉害,2024年10月销量为2052辆,相比9月的2819辆,环比下滑了27.2%。
合并后,极氪、领克的产品可以重新进行规划,减少车型数量,打造爆款车型。同时从车型大小和能源方式,尽量避免极氪和领克在市场产品有冲突。
除了减少内耗竞争,两者合并后也可以降低成本。
按照公司的说法,协同之后极氪预计联合采购合并 BOM 成本将降低 5-8%,产能利用率将提升 3-5%,合并研发投入通过研发协同降低 10%-20%,职能支持部门组织优化将费用降低10%-20%。
极氪、领克的合并也预示着吉利战略方向的改变。
03、吉利转向:从大扩张到品牌整合
对吉利来说,极氪、领克的品牌整合已经是两个月内的第三次合并。
之前,雷达汽车品牌并入吉利汽车集团、几何品牌并入银河品牌。接下来,吉利还将继续推动翼真汽车和吉利银河的整合。
品牌级别的接连整合,预示着吉利战略方向的改变:吉利近10年的大扩张时代结束,开始进入战略聚焦的整合期。
2014年,吉利确定了大扩张的战略:全面进入燃油和新能源、主流和小众市场,并且针对每个细分品类,单独设立一个新品牌。
之后,吉利收购、自建两手抓,在收购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LEVC(翼真汽车)等又自创几何、领克等新品牌,覆盖高端跑车、商务车等细分市场。
在行业高速增长时,多品牌满足了吉利更多品类、更大市场的渴望,能让吉利走的更快。
2020年,吉利汽车连续四年是国内*的自主品牌。今年上半年末,吉利母公司吉利控股总资产达到 6784 亿元,是收购沃尔沃之初的 6 倍多。
但大扩张的收益被重复投入和资源损耗持续削弱。2023 年,吉利收入比 2019 年多了 818 亿元,利润却少了 29.5 亿元。子品牌极氪、沃尔沃、路特斯等大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产品、研发和职能团队。
子品牌的内耗竞争也越来越多。吉利为子品牌做了区隔。但在业务集团独立核算的背景下,它们都希望获得更高销量,办法之一就是增加新品类、进入兄弟品牌的市场。比如,主打混动的领克推出了纯电车型 Z10,纯电品牌极氪也在探索增程路线。
过去在增量市场中构建的体系和打法在今天的激烈竞争下,暴露出组织臃肿和重复投资的短板,吉利的品牌整合也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