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苏州又杀出一个超级IPO。
10月24日,在递交招股书长达两年后,苏州天脉导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苏州天脉)登陆深交所,发行价为21.23元/股,开盘大涨800%至191.07元/股;截至午间收盘,每股涨520.82%至131.8元,总市值152.47亿。
来源:百度股市通截图
这是一家专注于导热散热材料及元器件的企业,创始人谢毅、沈锋华夫妇虽然学历均不高,但却把公司做到了行业头部——2023年,苏州天脉的导热散热产品实现销售收入9.15亿元,在国内同行业可比公司中排名第三。
随着苏州天脉的IPO,谢毅、沈锋华夫妇的财富也将水涨船高。
80后夫妻创业,华为、三星都是客户
故事要从一对80后夫妻说起。
根据公开信息,2007年,谢毅与妻子沈锋华在苏州联合创立天脉有限。在创业之前,谢毅曾任珠海市斗门赞鸿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领班、东莞泰洋橡塑制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沈锋华曾任劲永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作业员、苏州天凌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采购经理。
招股书显示,谢毅1984年出生,住所为重庆市合川区,初中学历。沈锋华女士1986年出生,住所为苏州市吴中区,中专学历。二者目前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苏州天脉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导热散热产品研发,在导热界面材料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并量产石墨膜、热管、均温板等新型高性能产品,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成立之初,公司主要产品为导热界面材料,在导热界面材料方面,苏州天脉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具备自主研发和中高端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现拥有4个大类17个小类200多个型号的导热界面材料,是国内同行业中产品品种最丰富的企业之一。
随着消费电子领域在传统导热界面基础上大量应用石墨散热材料,公司于2012年自主开发人工合成石墨材料并顺利推出市场,公司石墨产品先后进入OPPO、vivo、联想、魅族、中兴、捷邦科技等知名厂商供应链。
基于对消费电子市场散热趋势的前瞻性判断,苏州天脉分别自2014年和2017年开始,对消费电子领域超薄型热管、均温板产品进行布局。目前,可量产热管、均温板厚度*可以分别做到0.3mm、0.22mm,对应传热量均达到5W以上,内部核心毛细结构全部实现自主生产。
发展的过程中,苏州天脉获得过数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信科资本、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沃赋创投、长石资本、毅道资本、中电海康、东煕资本等机构。
截至目前,苏州天脉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安防监控设备、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领域,客户群体涵盖了三星、华为、荣耀、OPPO、vivo、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众多知名品牌。
在智能手机领域,苏州天脉与2023年全球前10大智能手机品牌中的7家品牌均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并成为相关客户同类产品的主力供应商。
2022年6月,苏州天脉申报创业板,中间经历了两次问询,直到2024年7 月12日,苏州天脉在深交所IPO注册生效。
IPO前,谢毅直接持有苏州天脉54.44%的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沈锋华直接持有公司 15.82% 的股份,两人通过苏州天忆翔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控制公司2.42%股份,合计控制苏州天脉72.68%股份。
按照午间收盘152.47亿的总市值,谢毅、沈锋华二人的身价来到了110.8亿。
来源:招股书截图
导热散热产品,国内排名第三
苏州天脉的产品主要用于解决电子产品的热管理问题,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以 5G、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战略的推进,对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蕴含巨大的发展机遇。
如今,下游消费电子、通信设备、汽车电子等行业散热需求的不断增加,苏州天脉的经营业绩整体呈较快增长态势。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1年至2023年,苏州天脉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08亿元、8.41亿元、9.28亿元,呈稳步增长态势;净利润分别为6453.5万元、1.17亿元、1.54亿元,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2024年上半年,苏州天脉实现营业收入4.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3%,实现归母净利润0.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40%。
“有的公司只能提供石墨膜,有的公司只能提供热管、均温板。”谢毅曾公开表示,“当客户有需求时,其他大部分公司只能提供某个零部件,而我们可以为消费电子行业,尤其是手机行业提供整体散热解决方案。”
2023年,公司导热散热产品实现销售收入9.15亿元,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飞荣达和中石科技;核心产品方面,2023年,公司热管、均温板在全球智能手机领域渗透率达到9.45%;导热界面材料国内市场份额达到8.63%,均处于细分市场较高水平。
从整个热管理行业看,根据BCC Research于2023年发布的研究报告,2023-2028年,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8.5%,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73亿美元增加至2028年的261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
据悉,苏州天脉本次拟募集资金为3.95亿元,主要用于散热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新建研发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散热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新增1000吨导热界面材料、1200万套散热模组和6000万只均温板(VC)的生产能力,从而满足下游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安防监控、通信设备等领域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导热热领域的行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