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短剧狂飙之下,不少金融人悄然入局了。
反正金融圈又是降薪又是减员,作为最会算账的一拨人,何不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他们进入短视频行业的原因也很简单:投资收益率高,爆款短剧往往能“以小博大”,仅以万元或数十万元投入,就能撬动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收入。
在巨大造富的效应下,有人刚来横店两个月,就出演了男二号;也有在校大学生,半年出演七八部短剧。还有更拼的,1年拍30部短剧,有的剧24小时充值破百万,吸金能力杠杠的,被称为“短剧女王”。
有一对“野生”姐妹花也杀出来了,她们一个是学会计的导演知竹,一个是学税收的演员圻夏夏,拍短剧爆火后,就自己开公司搞投资。
当然了,也不是每个人转型都这么丝滑。
北大学霸李丞汐,曾是金融圈精英,拿着让人眼红的薪水。23岁裸辞转战娱乐圈,收入时有时无,有时还要靠家里接济,但她早已想好了退路......
1.从经管系到“短剧女王”:1年拍30部剧,已经济独立
“短剧女王”马秋元,毕业于经管系,现在是微短剧小花旦之一。这位1999年出生的妹子,2023年主演了近30部微短剧,妥妥的“斜杠青年”一枚。
这里面还不乏爆款,比如《当替身我月薪百万》《一不小心撩错人》《深宅进阶录》......尤其是《一不小心撩错人》,与王鹤棣、白鹿主演的《以爱为营》改编自同一本小说,全平台播放量超过1亿次。
她的吸金能力也是没话说,主演的《深宅进阶录》上线24小时,充值就突破100万;担任女二号的《偏偏宠爱》,是爱奇艺短剧分账*。
事实上,马秋元靠拍微短剧,已实现了经济独立,并且有了存款。毕竟,她一年接这么多戏,吃住行剧组全包,穿的也是戏服,也就在护肤上会有些花费。
谁又能想到,2年前,马秋元还是一个许愿“想去横店拍古装剧”的经管系毕业生呢?
其实,马秋元算是最早接触短剧的那一批人。别看她大学学的是经济学,但她一直活跃在广播电台和话剧社,算得上文艺积极分子。而在公开的谈话中她也称,一开始只是把演戏当爱好,压根没想过能吃这碗饭。
2021年年末,马秋元报考了会计专业的研究生,但没考上,恰好同学介绍她去一个短视频公司,她就开始拍起了信息流广告。
2022年初短剧突然火了,她的合作公司迅速入局,马秋元也顺势加入,那时她只知道短剧成本更低,拍摄周期更短。没成想,这一试却开启了她的短剧“霸屏”之路。
起初,马秋元也经历过“不会找角度、演技浮夸”的阶段,好在遇到了很多好老师,那些导演、编剧、摄影老师,会不断修正她的表演。
短剧刚流行时,大多是男频剧,马秋元也跟着拍了四五部。结果演着演着,她就发现全是老套路:
男主不是扮猪吃老虎,就是英雄救美,然后女主就爱他爱得死去活来......
没多久,女频短剧又流行起来。*次接触女频短剧时,马秋元一看剧本就发现,这才是她的菜。因为女频剧里的女主,可不是傻白甜,她们有头脑、有个性,谈恋爱也不忘搞事业,故事情节和角色都更饱满。
自此,马秋元一头扎进了女频短剧。不过,她也不是什么剧本都接,要三观正,她还要能理解角色的想法,那种纯纯恋爱脑或者狗血剧情,她都不会接。
仅2023年,马秋元就拍了30部微短剧,算得上是“微短剧天花板”了。
当然也有人吐槽,说微短剧就是“小low剧”,五毛钱*、剧情狗血。对很多演员来说,拍短剧也只是权宜之计,但对马秋元来说,这是一份值得认真对待的事业。
如今,她的短剧越来越火,还被称为短剧界“甜妹一姐”“短剧女王”,连长剧剧组都主动找她演了。起码说明短剧的表演经历,并没有给她扣分。
有不少人问马秋元,从经济学跨界演短剧,她有没有后悔过?
她说不后悔,很庆幸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且原本的路,也没想象中好走。
从财经专业出来又吃到短剧红利的人,显然不只她一个。
2. “野生”姐妹花拍短剧爆火,自己开公司搞投资
还有一对“野生”姐妹花,同样靠爆款短剧赚得盆满钵满。她们一个是学会计的导演知竹,一个是学税收的演员圻夏夏。
先来看圻夏夏,她浙江财经大学毕业后,就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视频内容制作。这期间,她无意间看到了一些古风视频,就拿起相机拍摄起来,还招募主播、策划内容、学习剪辑........
后来,圻夏夏干脆自己做主角,因为出镜比较赚钱,赚到钱后还能买更多的设备。
没多久,圻夏夏的古风作品,就引起了导演知竹的注意。两人见面后一拍即合,敲定了合作。她们的*个作品,是古风短视频《江湖故人》,但因为缺乏后期经验,硬生生做了5个月才上线。
后来,俩人又继续合作,拍了*部短剧《长公主在上》。这是一部每集只有2分钟、一共26集的古装小短剧。整个剧组一共只有30个人,剧组夜以继日地拍了10天,人均睡眠3小时,堪称“史上最拼剧组”。
更搞笑的是,这部剧的服化道,那叫一个“朴实无华”:
长公主脚下的地板是翘的,大门是漏风的,就连华丽的服饰,其实也只有一套,上面还破了个大洞。
据说,当时拍摄过程中,导演说得最多的三句话就是:“开始”、“卡”和“把洞藏一下”。
可没想到,就这么一个贫穷小剧组,拍的短剧竟然爆火了。
《长公主在上》上线后,网上播放量突破3亿,还数次登上热搜榜单前10。不少网友评价,“吊打现在的传统古偶剧”“能看出导演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精益求精的态度。”
自称“野生导演”的知竹,如今这一切始于“选错专业后用爱好逆袭”。大一时,学会计的知竹就知道,毕业后打死不干会计这行。
半路出家、没有大把的钞票,没有专业的团队,她起初只是个小博主,有空就到处“抓人”拍照。九年磨一剑,她逐渐从摄影小白,变成了古风摄影大V,坐拥上百万粉丝。从此,拍古风照成了她的主业。
2016年,知竹开始搞古风短视频,拍的视频流量不错,但就是不赚钱。
直到2018年,古风短片逐渐火了,终于有人愿意为她买单了。近几年,广告商都找她定制短片的,也越来越多了。
如今,她们也从当初的“野生”组合,变成了正儿八经的短剧顶流。
在*部剧大获成功后,她们又联手推出了《东栏雪》,这剧的服化道、场景布置规格都更高,还加入了很多精彩的打戏。
特别是两人合作的《古相思曲》,还斩获了豆瓣8.6的高分,成为近年来评分最高的古偶剧,不少网友评价“后劲十足”“看一次哭一次”。
当然了,拍短剧出圈后,她们赚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
《长公主在上》播完,圻夏夏和男主角直接被长剧剧组抢走;《东栏雪》还没上线,品牌方就抢着要拍品牌番外。
今年8月,圻夏夏自编自导自演的《浮华梦》上线。她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杭州圻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搞影视剧投资。在《浮华梦》中,她的公司就是联合出品方。
3.北大学霸选秀遭淘汰,“恶毒女配”实为金融精英
有些人是学财经的,一天没进过金融圈就跨行演短剧。还有人已经进金融圈了还是选择转行跨界,比如叶晞月和李丞汐。
叶晞月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手握经济学学士和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她直接杀入金融圈,早年在中央金融系统工作,当过知名银行总行投行部评审委、私人银行部总助,家族办公室筹办人。
后来她离开金融系统,成为投资公司董事长,管理两家金融、科技方面的公司,专注于产业投资与资产管理等,与众多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上市公司都有合作。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她还有个隐藏身份——演员。没错,就是那个在《宁安如梦》里的“恶毒女配”薛姝,演得让人恨得牙痒痒。
早在《宁安如梦》之前,叶晞月就参演过《反贪风暴5》和《沉香如屑》了,只不过当时还没那么火。
而她进入这个行业也实属偶然。在一次朋友聚餐上,正好有制片人聊到《反贪风暴5》要开机,了解到她有金融背景,觉得她很合适,就邀请她参演。
这几年来,叶晞月的投资公司稳定发展,她每年都可以抽出三四个月去拍摄一部影视作品。她进组之前,会把工作做好交接,每周还会召开线上或线下的例会,掌握一下本周动态。
而从金融圈跨界到娱乐圈,叶晞月也不是玩票的。以前,她在金融圈的时候,就养成了理性、缜密、严谨、高效的思维方式。后来,她演戏的时候,也会用这种方式去理解角色,让演出来的人物更深刻。
此外,她的金融背景也成了她演艺事业的“buff”。很多合作伙伴通过她的戏,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多了很多共同话题。
当然了,从金融圈跨行娱乐圈,不也每个人都能一路开挂。更多的人是默默无闻,如果再缺少点能力或运气,则可能遭遇从云端跌落到地面的巨大落差。
从金融跨界演员的李丞汐,当年以669分的高分,一骑绝尘地成了福建省福鼎市的理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经济系录取。要知道,元培学院前身为北大“元培计划”实验班,进来的都是尖子。
李丞汐北大毕业后,进入中国香港中环的上市金融公司,拿着让人眼红的薪水,后来又在北京国贸这种高大上的地方上班。那时候,她衣着光鲜,打车自由,住房不愁,但工作强度很大,经常熬夜讨论项目到天亮。
不过,她心态超好,毕竟做金融的,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呢?然而谁也没想到,金融精英当了一年后,她还是选择裸辞成了艺人。
2018年,23岁的李丞汐大胆辞职,一脚跨进了演艺圈。转行后,李丞汐的运气算不错,很快就拿到了小角色,后来还演了电影和网剧。
但是,“北大学霸”这个标签差点成了她的绊脚石。选角导演总问:“你能演啥?学霸吗?”好像学霸就只会读书,不会演戏一样。
为了破除这种刻板印象,李丞汐干脆把“毕业院校”这一栏,从资料里删了个干净。
同时,李丞汐还把学霸的认真劲,都用在了表演上。剧本上的假电话号码,她能一字不差地记下来,还像做作业一样,把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写成文稿发给导演。导演都惊了:“这妹子也太细致了,试戏者里头一个啊!”
后来,李丞汐还上了女团选秀《创造营2020》。在节目里,从小就练习舞蹈的李丞汐,还给团队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
但成绩出来时,李丞汐在101个女孩里排第75。被淘汰的时候,李丞汐哭了:“我得到了人生的当头一棒。”
后来,她在一次活动上分享,那时的迷茫和沮丧:
“好像,在这一场竞争中,实力好的比不上起点低但是有进步的,努力训练的比不上偷懒的但有话题点的,能忍耐的比不上会哭的。”
后来,这段视频被传到网上,引来超过2000条留言,网友的争议比较多,也有不少人表示理解。
毕竟,李丞汐曾是“别人家的小孩”,大家口中的金融圈风云学姐、“小说女主一样的存在”。后来却沦落到收入不稳定,有时还得靠妈妈接济才能过生活。
她也意识到,总在娱乐圈边缘混着也不是办法,李丞汐也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期限。要是30岁还没闯出名堂,李丞汐就打算另寻出路了,比如重拾金融老本行。
不过娱乐圈不好混,金融圈也已不是当初风光的金融圈了。
这么看来,还是要重复一句话,跨行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啊。毕竟像叶晞月这种可以一手抓公司一手抓演戏的人只是少数啊!
提醒各位姐妹,金融圈也好娱乐圈也罢,千万别被某些行业的光环蒙蔽,什么时候都别忘了,给自己留好后路再做选择,毕竟普通人需要靠自己奋斗,没多少时间用来荒废啊......
参考资料:
《“两年拍了30部微短剧,我从不觉得它low”》,新周刊
《一部每集只有2分钟的短剧,两个女生的“剧星梦”》,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