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资本世界,有着众多纷繁复杂资本派系,从阿里腾讯联想小米等科技巨头,到各种的金融资本大佬,每个都有自己的资本系生态圈。
小米系,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个。
在A港股和美股市场,属于小米系产业链或者曾经被小米投资过的上市公司,多达数十家。
但并不所有公司都能一飞冲天,比如从最早的华米科技、云米科技,到后来的九号公司等,它们靠着“小米”的名号,不少公司飞快成长到上市但又很快从高光跌落。
这些企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
或许,我们可以从华米科技的身上找到答案。
01
作为最典型的“小米链”公司,曾经的华米可谓风光无两,是和小米关系最为紧密的公司之一。
2013年,小米公司和合肥华恒电子联合成立华米科技。
借着智能穿戴设备的东风,2017年,华米科技出品的小米手环出货量达到4500万,成为国内*的可穿戴设备公司之一。
这一年,华米科技的营收已达到20.489亿元,其中82.4%来自小米手环。
但其实早在2015年,华米科技便开始大力发展自有品牌Amazfit,先后发布了自主品牌的手环、手表等产品,想要逐渐摆脱对于小米的依赖,可惜收效甚微。
这一方面是因为华米自有品牌定价过高,为了和代工的小米手环拉开差距,华米自有品牌的定价相比小米几乎翻倍,二是因为小米手环已经抢占了相当大的市场,低价定位也深入人心,华米几乎等于左右手互博,难以打开国内市场,只能转攻海外。
一直到上市,在华米招股书的风险说明一栏,还是标出“小米是华米最重要的客户和分销渠道”,且,“华米与小米的关系恶化或小米可穿戴产品销售减少可能对华米的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但此时,华米和小米仍是“蜜里调油”,业绩也蒸蒸日上。
2018年2月,华米科技先于小米上市,成为小米生态链里*个在美上市的公司。
此时距离华米科技成立不到5年,雷军还亲自发文祝贺华米。
这时,雷军创办的顺为资本持有华米20.4%的股权,为第二大股东,小米旗下的People Better limited持股19.3%,这也意味着雷军系一共持股达39.7%,实际持股甚至超过了华米创始人黄汪所持有的39.4%。
但此后,情况却急转直下。
2018年,小米手环对华米科技的营收贡献骤然下降到了59.7%,尽管2019年又短暂回升到了72.15%,但此后,便一直下跌。
这是除了因为Amazofit品牌的发展,还因为2019年底,小米发布了小米穿戴App,同时还发布了旗下*智能手表产品小米手表,但这款手表的代工商变成了龙旗。
2020年11月,小米更是在手机部之下成立了可穿戴部,小米智能手表和小米的关联性还比华米智能手表的更强。
小米和华米,一夕之间几乎成了竞争对手。
2022年,小米将原本的“小米运动”改名为“Zepp Life”,由华米独立运营,又新上架了官方应用“小米运动健康”,美其名曰“为了鼓励生态链公司发展自有品牌”。
但很显然,小米和华米的关系已经渐行渐远。
同样急转直下的还有华米的股价。
2018年上市以后,华米科技的股价一路上涨到2021年2月19.59美元/股的历史最高点。
但随后,华米的股价便一路狂跌,如今股价不到1美元,相比最高点市值腰斩超90%。
而小米旗下的People Better limited和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早在2019年便已经开始逐渐减持华米股权。其中,顺为资本在2019年一年间就减持了2318.32万股。
华米,在失去了小米的持股之后,也失去了小米的订单,随后股价跌入谷底,业绩也一蹶不振。
2024年第二季度,华米科技营收4060万美元,同比下降56.0%;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亏损108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000万美元。
截至目前,华米已经连续10个季度亏损。
在小米投资的上市公司里,这样的例子还不在少数。
02
2018年,云米科技在美股上市,成为继华米科技之后第二家赴美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上市之初,雷军系持股近40%。
此后,云米科技股价一路上涨,在2021年2月涨至18.99美元,而在此期间,小米也曾多次小规模减持。
第三家上市的小米生态链公司是石头科技。2020年2月,石头科技在科创板上市。同年10月,九号公司也于科创板上市。
此时,距离石头科技成立仅过去6年,九号公司也仅成立8年,其中石头科技是靠代工小米扫地机器人起家,九号公司则是早期就获得了顺为资本的大额投资。
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都是靠着小米的“光环”得以快速发展并上市。
九号公司随后的走向也和华米及云米极为类似。
上市之后股价一路高涨,直至2021年股价升至最高点,随后一路下跌。
2021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呢?
2020年底,中央经济会议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列为 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随后的2021年,成为了反垄断大年,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被判处巨额罚金。
这一年,华米科技、云米科技、石头科技、九号公司均已上市,素士科技、易来智能、趣睡科技等递交招股书,已经登录和即将排队登陆资本市场的小米生态链企业一时间达到数十家。
这样的景象甚至一度引起传言,称监管层对科创板、创业板在审涉及小米产业链的项目做了排查,涉小米产业链IPO政策受限。
尽管后来被证实是虚假传言,但毫无疑问的是,此后,“小米链”想要上市已经受到不小的阻力,如被定义为“小米集团的非典型生态链企业”的趣睡科技,就曾在2021年底和2022年1月底两度被证监会问询。
在*次问询中,证监会多次提及小米,要求趣睡科技说明一直以来以小米渠道为主要销售渠道,拓展第三方线上平台及无关联销售渠道力度较小的原因。
第二次问询中,证监会再次要求趣睡科技说明其在小米平台销售、推广、返利等方面是否存在特殊待遇或优惠,甚至要求分析公司对小米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情况等。
一直至2022年8月,趣睡科技才顺利登陆创业板。
对于企业而言,时至今日,还有相当多小米生态链企业仍旧陷在失去小米支持的迷途之中,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业务方向。
单从这些公司来看,主要问题是,在为小米代工之时,他们的业务太过于依赖小米,甚至可以说是小米的代工厂,在小米的*优势下,难以发展自有品牌。
在开始脱离小米之后,这些公司就意味着失去主要业务支柱,如果其他非小米业务尚未能担大任,公司就只能在日渐下降的营收和利润之中艰难支撑。
03
上述所提公司的业务和股价走势情况,其实与A股里被苹果剔出“果链”,或者被某大厂剔出供应链的上市公司遭遇是非常类似的。
背后的原因相当简单,大厂手握订单资源,想要依附过来的小企业太多,它们通过激烈竞争,以牺牲利润话语权为代价选择大厂深度绑定,虽然不少中小企业背靠着大厂的东风扶摇直上,但当大厂的扶持和订单一旦撤去,它们的业务就很快一蹶不振,营收、归母净利润纷纷大幅下降。
这就是小公司一个非常无奈的发展困境。华米科技,云米科技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