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东北首富张宏伟,正迎来商海生涯*的难关。
由他一手缔造的黑龙江省*家上市民企东方集团,于8月9日进入了预重整阶段,这一步走好了是重焕新生,走不好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
更早的6月份,东方集团还发生了16亿资金被“锁”自家财务公司的“乌龙”,之后便是近两月的股价震荡,其股价一度跌到距离退市只有一步之遥。
如今,东方集团的股价终于开始回升且上扬趋势明显,退市的风险可以说暂告一段落,但要真正走出困境却依然是前路漫长。
1、闪电式崩塌
从6月份出现舆情到闪电式崩塌,东方集团仅用了一周。
6月18日,东方集团自曝:其存在集团财务公司的超过16亿资金出现大额提取受限情形。
6月19日,东方集团股价一字跌停,两天后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6月24日,东方集团股价首次跌破1元,且在随后*跌至0.59元,距离退市一步之遥。
第二天,东方集团又因未能如期支付一笔75万元的工程尾款,被债权人——黑龙江东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向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重整申请。
这一系列事件,彻底将东方集团的困境推至聚光灯下。
如今转型现代农业与健康食品的东方集团(全称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除了自己独立上市,其集团公司(全称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还参控股了联合能源集团(主营石油及天然气业务)、民生银行、ST锦港(主营港口综合运输服务)三家上市公司,业务囊括石油天然气及新能源、金融、房地产等七大产业。
2020年,东方集团拿下历史最高营收146.99亿元,但其业务与财务的困难也同步显现。140多亿的营收,净利润只有2.4亿,同比减少近60%。
随后的2021、2022年,集团净利润更是分别亏损高达17.19亿元、9.96亿元。
到2023年末,东方集团受限资产账面价值为269.8亿元,占总资产的71%,而它们中的绝大部分被用于质押或抵押借款。
到2024年一季度末,财报上拥有净资产166.03亿元的东方集团,资产负债率虽然只有55.62%,但短期借款高达69.2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达57.65亿元,而其货币资金只有25.02亿元,且当季主营业务沉淀的经营性净现金流仅为0.18亿元。
更雪上加霜的是,25亿货币资金中,还有16亿都被“锁“在了也被称为”内部银行“的自家财务公司,而该财务公司的存贷比竟然高达131.61%。
面对危机,依然在掌舵集团的张宏伟反应迅速,于6月19日发出《承诺函》,将通过处置其所持有的联合能源集团部分股权、UEP风能(私人)有限公司股权等资产回笼资金,以解决短期流动性趋紧问题,这个安排预计在未来3-6个月内完成。
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成为超级富豪的东北首富,张宏伟直到这次危机之前,都可算是经历无数风浪但始终屹立的不倒翁。这次,他还能化险为夷吗?
2、东北首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张宏伟还只是哈尔滨兰县杨林乡的一个泥瓦工人。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机,一身手艺的他决定去大城市闯一闯。
他怀揣700块,领着十几个农民工兄弟,闯入省城哈尔滨,寻求承包建筑工程。
没有人脉和资源的张宏伟,最开始四处碰壁,最终他狠心一下,用“先干活后付款”打开局面,并凭借过人的头脑和交际能力,快速在哈尔滨站稳了脚跟。
1984年10月,跑通业务路径的张宏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哈尔滨东方建筑公司,也就是东方集团的前身。
虽是干建筑工程出身,张宏伟却始终是紧跟财富脉搏的弄潮儿,80年代末国家推行公司股份制改革,张宏伟*时间抓住了这个历史性机会,于1989年让东方集团成为全国首批四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
1992年,东方集团下属企业已经发展到32家,业务涉及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设计、装饰和外贸贸易等多领域。
坊间传言,此间的张宏伟曾在华尔街目睹了一家上市公司9天将8000万元变成10亿的资本神话,并被深深震撼,由此让东方集团上市成为他在那一时间的奋斗目标。
1994年,张宏伟终于如愿以偿,并亲身体会到资本造富的魅力。当年,东方集团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短短2个月股价就涨超80%。
后来,张宏伟还算过一笔账:
1990年,东方集团以3000万元资产发行内部股时,融资3800万元;上市时,东方集团新发4000万股便融资2.6亿元,四年两大步,3000万变2亿+。
东方集团上市当年,《福布斯》首次对中国富豪排名,排在*的是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刘永行兄弟(6亿身价),第二就是5亿身价的张宏伟,由此他也成为了整个东北的首富。
上市的财富效应,让张宏伟办企业的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也因此有了不少在业内盛传的金句:
“为了企业价值*化,必须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产业资本的增值”。
“资产经营等于是在做加法,资本经营却在做乘法。如果加法和乘法一同做,企业自然会像滚雪球般做大做强”。
“这个世界是资本的江湖,而不是实业的江湖”。
3、双轮驱动
东方集团上市后,张宏伟开始进一步施展资本财技。
上市当年,张宏伟就创造了另一个历史:其集团全资子公司东方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也是*家民营财务公司。
上市第二年,东方集团开始参与当时如火如荼的国有企业改制试点,以1.4亿元获得锦州港超30%股份,成为其*大股东,并亲任董事长,接手了锦州港的经营管理和开发建设。
四年后的1999年,锦州港成功上市,之后3个月股价暴涨1.7倍,张宏伟再次赚得盆满钵满。
入股锦州港的第二年,张宏伟还带领东方集团与宝山钢铁、神华集团等一众国企,共同发起设立新华人寿保险。东方集团持股10%,自此进军金融领域。
如果说以上操作是张宏伟在资本市场“小试牛刀”的话,那入局民生银行则可以称之为张宏伟资本江湖的“经典之作”。
1996年,中国首家民营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登记成立时,张宏伟并没有参与发起。但1999年民生银行为上市做准备时,张宏伟出手了!
当年,他斥资亿元入股民生银行,占股9.42%,一度成为民生银行第二大股东。
1年后的12月,民生银行以11.8元发行价在上交所上市,募资41.3亿元。
此时的张宏伟已出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8个月,一同担任副董事长的还有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此后,他们分分合合,共同打造出了民生银行三足鼎立的股权格局。
刘永好曾说,民生银行是他最成功的一笔投资,赚的钱比自己辛辛苦苦做农业还要多得多,作为重要股东的张宏伟,自然也不会赚得少。
此后,张宏伟还参股民族证券和美国亚联银行,继续扩大“东方系”的资本版图;并将目光投向矿产资源产业,通过收购联合能源,业务曾横跨中国、巴基斯坦、迪拜、伊拉克和埃及等;创建东方卫星网络公司,经营卫星通讯和互联网业务。
而在相当长时间内,张宏伟自己都透露,他选择产业时,并不是以把产业做深做透为目标,而是看产业未来升值潜力和变现能力、有无国际合作可能。
他说:“单做产业经营是滚雪球,一加一等于二,不能迅速扩张规模以占领市场空间;单做资本运营,可以一变百,但也可能百变一,易生泡沫则风险太大。唯有一手抓资本,一手抓产业,利用资本运营与资产经营的双驱动,随时自由洗牌。”
依靠资本滚雪球,2010-2019年,一边产业+资本,一边刻意低调潜行,不当大哥,不抛头露面,甚至隐匿到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他是谁的张宏伟,带领东方集团营收从29.6亿元增长到131.6亿元,上涨3.4倍;净利润从2.8亿增长到5.8亿,翻了一番。
其个人财富也继续水涨船高,成为最早富起来的那批民营巨头里富得最久最稳的人之一,然而即便他有产业+资本的双驱动,东方集团依然撞到了冰山。
4、悬崖之上
时间来到2023年,即使张宏伟依然以345亿元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140位,但其产业与资本王国,已然是风吹雨打了。
首先是,被张宏伟称为“双驱动”之一的产业遭遇业绩下滑的挑战。在整个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尤其是房地产陡然调整的大势之下,无论依然从事着不少房地产业务的东方集团本身,还是东方集团版图内其他产业都压力山大。
虽然张宏伟这几年一直在为东方集团筹谋转型,先后尝试了不少科技赛道,比如植物基人造肉、海水提钾等,但都处于投入和培育阶段,离商业化还有距离,更不用说为现在的东方集团“造血”。
然后是资本投资层面的连锁反应。典型如民生银行不但遭遇业绩连降,更是历经中高层调整、股东占用资金等事件,动荡不断,而东方集团及其关联企业本身也是民生银行的贷款大户,到2023年年底,贷款规模已超过90亿。
拖累之下的东方集团,因此走向营收和利润的持续下滑。
2020-2023年,其营业收入从高点146.99亿元一路疯狂腰斩至60.8亿元,净利润更是在近三年(2021-2023年)连续亏损,分别为-17.19亿元、-9.96亿元、-15.57亿元。
而其集团公司控股的港股上市企业联合能源集团,也在2023年亏损超17亿港元;更是在东方集团财务危机发生的一周内,市值从高点时的超300亿港元下跌至不足百亿,和东方集团可谓“患难父子”。
祸不单行的还包括,就在东方集团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前一月,早年让张宏伟赚到大钱的ST锦港(原锦州港),因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虚增营收86亿元,虚增利润1.8亿元,被证监会处罚,拟罚款金额合计达2300万元。
业务造血不力,债台高筑,整个产业和资本的大环境也不乐观,最终把东方集团推向了预重整,也是站在了悬崖峭壁之上。
如今,东方集团的股价经过一个多月的多空博弈,已连续多日超过1元并升至1.4元左右,且近日表现强劲,算是暂时解除了退市的紧急风险。
东方集团的遇险也与整个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紧密相关,无论房地产下行的压力传导,还是资本市场的疲弱,都是压垮骆驼的稻草。
几十年资本+产业的双驱动,扩大了东方集团的业务版图,但也同时积累了风险点。东方集团要彻底走出危机,离不开张宏伟这位民营经济老兵,在最困难时刻爆发更大力量,也同样需要大环境的支持。几十年商海搏击到现在,他体会最深的,恐怕也还是那句话: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14000起
融资事件
1.66万亿元
融资总金额
9376家
企业
3116家
涉及机构
2023起
上市事件
21.7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