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海迈医疗完成A轮融资,IDG资本领投

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公司核心产品小口径人工血管的临床试验。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16日消息,海迈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Humatrix Medical,以下简称“海迈医疗”)宣布完成A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老股东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华方资本跟投,由赢来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公司核心产品小口径人工血管的临床试验。

海迈医疗成立于2021年,着力于打造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平台。公司专注于开发和生产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适用于慢性肾衰透析血管通路建立、下肢动脉外伤血管替代、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冠脉搭桥术。在此技术平台上,公司规划研发、生产其他再生医学产品,并进行全球范围的临床研究及商业化,以满足日益增长且远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目前,海迈医疗已完成小口径人工血管临床前研究1年随访,数据显示其性能明显优于现有进口ePTFE人工血管,有望填补国内空白。2024年5月,海迈医疗GMP生产车间正式启用,规划年产人工血管3万根。基于技术领先优势,海迈医疗在资本寒冬下逆势成长,成立三年以来已完成4轮融资,总融资额过亿元。

海迈医疗创始人、董事长邱雪峰教授表示:非常感谢IDG资本以及老股东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华方资本的持续支持,海迈医疗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快速推进产品临床试验和注册。本月初CNRDS(中国血液透析病例信息登记系统)公布2023年我国血液透析注册患者91.6万例,占全球四分之一,成为巨大公共卫生负担,海迈医疗以解决患者临床需求为出发点,突破“卡脖子技术”,创新技术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小口径人工血管国产化替代和降价,提高患者产品可及性并降低医保支出。

IDG资本医疗合伙人刘羿焜先生表示:美国戈尔公司ePTFE小口径人工血管获得FDA批准临床使用已近50年,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小口径人工血管获得注册证,而临床需求迫切,市场巨大。小口径人工血管主要适应证包括:慢性肾衰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下肢动脉外伤血管替换、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搭桥以及冠状动脉搭桥,其研发技术壁垒极高,创始人邱雪峰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博导,临床经验丰富,同时在人工血管领域已有20年研究经验,2022年6月从武汉协和医院离职来苏州全职创业,现在启动临床试验,创始团队务实高效,令人钦佩!IDG将持续支持海迈医疗团队推进产品研发和临床研究,为国内患者提供性能更优的人工血管!

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合伙人郭秋杉先生表示:上轮融资以来海迈医疗团队以高效的执行力完成了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早期研发及工艺定型,并在动静脉造瘘大动物模型上验证了其产品出色的性能,经长期随访显示产品通畅率显著优于进口产品。我们相信团队在邱教授丰富的临床经验之上,后续能够稳步推进注册临床,使其成为市面上首款性能优异的小口径组织工程人工血管。 

华方资本合伙人罗王倩博士表示:作为海迈医疗天使轮独家投资机构,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邱教授以非凡的执行力推动包括核心管线在内的公司各项事务快速落地并取得关键性进展。本轮融资规模超过预期,也进一步印证了海迈医疗所处再生医学赛道热度不减以及公司自身管线布局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我们相信,海迈医疗拥有领先的组织工程技术,将推进再生医学从体内再生向体外组织器官再造实现引领性和开创性突破。也期待在创始人邱教授的带领下,海迈医疗将多款再生医学产品快速推向市场造福病患。

赢来资本合伙人高福娟女士表示:内径6mm以下小口径人工血管是典型的“卡脖子工程”,临床上慢性肾透析移植物血管通路、下肢动脉创伤、冠脉搭桥等领域对小口径人工血管有着巨大的临床需求,创始人邱雪峰教授既是经验丰富的心外科专家,又是一名颠覆式创新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有着优秀经营能力的创业者。我们非常荣幸能协助海迈医疗完成本轮融资,海迈医疗目前的产品技术国内领跑、国际并跑,并已建成量产GMP厂房,期待公司早日完成临床及产品注册,实现商业化,普惠患者,开启行业新篇章。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投资界讯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医疗器械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