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是温州。
投资界-解码LP获悉,近日,《关于发布浙江省专精特新(温州)母基金公开遴选首批子基金管理机构申报指南的公告》出炉。至此,30亿温州母基金开始招GP了。
当中,公告一则表述引人注目:关于返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返投比例仅为0.4倍。这样的返投比例,即便放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罕见。
浙江30亿母基金招GP
返投仅0.4倍
今年4月,为带动社会资本支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加快推动浙江省企业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浙江省“专精特新”母基金落地温州,总规模30亿元。
具体来看,该基金由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浙江省产业基金、温州市产业发展基金共同发起设立。其中,由省、市、社会资本按3:3:4比例出资,即省、市各认缴9亿元共18亿元,社会资本募资40%、达12亿元,由广东省粤科母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粤科母基金公司”)作为管理人。
圈内对粤科金融并不陌生——国内最早成立的创投机构之一,旗下粤科母基金是广东省最大的专业性、多元化国有母基金投资管理平台,主要管理广东省创新创业基金、粤科南海母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以及组建其他专项资金和区域基金。据官网介绍,截至目前,集团总资产436.26亿元,粤科系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
5月,专精特新母基金主体“浙江粤科兴温创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完成注册设立。两个月后,便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功备案,成为省“4+1”专项基金中第一支完成备案的“专精特新”母基金,率先进入实质化运作阶段。
紧接着,“专精特新”母基金便紧锣密鼓启动GP遴选工作。按照规划,专精特新母基金所投子基金将围绕浙江省四大万亿级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进行投资,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关注集成电路、半导体、数字经济领域;高端装备聚焦智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方向;现代消费与健康关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数字化服务等细分领域;绿色石化与新材料投资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产业,并将重点关注浙江省三大科创高地、未来产业领域。
为了更大限度吸引优秀VC/PE,“专精特新”母基金在对温返投、出资比例、投资领域等方面做出界定。其中,最具吸引力的莫过于返投要求:
子基金投向浙江省内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金额不低于专精特新母基金对子基金实缴金额的1倍;
子基金投向温州市的投资金额不低于专精特新母基金对子基金实缴金额的0.4倍;
子基金管理机构旗下的所有基金、与管理人处于同一实控人控制下的其他关联方的基金投向广东省的投资金额不低于专精特新母基金对子基金实缴金额的0.4倍(仅认定专精特新母基金备案后的投资);
同时,满足以下情形,可按确定基数的2倍计入返投认定金额:
①浙江省以外注册登记的被投企业迁入浙江省并承诺5年内不迁出的,按母基金及子基金实际投资金额作为基数;②注册登记在浙江省以外的企业通过设立子公司形式,将主要生产研发基地等落户浙江省,按子公司实缴金额与母基金及子基金实际投资金额孰低作为基数;③投资享受《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浙政办发2023〔22〕号)规定的奖补政策的省内项目,按母基金及子基金实际投资金额作为基数;
放眼全国,这样返投标准已然走在前列。
据悉,“专精特新”母基金正推进项目落地和投资招引工作,拟投资温州某激光设备生产企业,并同步推动某汽车元器件研发企业、某汽配企业等一批温州项目立项尽调,会同乐清推进苏州某机器人项目投资招引等。
避免困在返投里
引导基金集体出现降低返投比例的一幕。
今年3月,江西景德镇国控产业母基金公开征集子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告中指出,子基金投资于景德镇区域内的投资总额应不低于母基金对子基金实缴出资金额的60%,将返投比例降到0.6倍。
几乎同一时间,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招 GP,同样在返投比例上大幅放宽——投资于在宁波市注册登记且实体化运作的天使期科技企业金额,应不低于引导基金实缴出资额的60%比例。
在这背后,以引导基金为主的国资已经成为一级市场的出资主力军。而为了实现其招商引资诉求,GP往往也需要在拿钱的同时满足返投要求。
以往,许多引导基金将返投倍数设置为1.5倍—3倍。简单理解,若投资机构拿了引导基金1000万元的投资,它就需要以1500万元-3000万元的资金,用于该地区的企业、项目投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了满足当地返投要求,创投圈甚至上演了一场“全员做返投”的景象。
但随着实践证明,返投并不容易,其难易程度跟地域和返投比例有很大关系。由于担忧完不成返投,已经有GP对一些地方的LP出现回避心理。而对地方而言,如若不能吸引市场化机构,产业发展必将大打折扣,尤其在各地招商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VC/PE的作用不容错过。
对此,VC/PE一直期待政府引导基金因应做一些调整。一位本土创投大佬曾表示,“政府引导基金特别强调在当地申请子基金,管理机构要落在当地,资金要注册在当地,返投也要在当地,限制条件非常多,使得机构有时候不太愿意入股有太多约束条件的政府引导基金,这对其他LP不公平。”
因此我们看到,各地开始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返投比例。此外,还在容错机制、基金年限、市场化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审批流程等方面做出探索。如此种种,无一不是在向更专业化、市场化靠拢。
回望中国引导基金历史,已经缔造了一个个因创投而兴产业的案例,不少城市在这一波基金招商浪潮中打赢了翻身仗。产业兴城的故事还在继续,时代潮流下,大家都不约而同及时调整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