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今天,成都国资开了一个头

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对各类投资基金明确亏损容忍的尺度——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基金等政策性基金的容亏率从80%到30%进行设置,市场化基金的容亏率设置为20%。

成都一幕。

今日(7月25日),2024成都高新策源资本生态大会举行,全国VC/PE云集。投资界从现场获悉,成都高新区发布了全生命周期投资基金运营体系,其中在国资容错机制上开启新探索——

针对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基金等政策性基金设置了自30%起的容亏率,致力破解国资“不敢投”困境。这意味着,在合法合规的条件下,允许子基金及创业公司有不同程度的失败率,营造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

至此,成都3000亿产业基金群揭开新序幕。可以预见,越来越多投资人和创业者将会在这里相遇。

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探索全国较高容亏尺度

时间回到2022年初,成都高新区提出组建总规模每年不低于600亿元的产业基金,用五年时间打造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的产业基金群。随后,策源资本应运而生。

自成立以来,策源资本留给创投圈深刻印象。投资界拿到一组数据:截至目前,策源资本参与组建产业基金超1500亿元;自主管理基金规模超200亿元

今天大会现场,成都高新区发布了全生命周期投资基金运营体系。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对各类投资基金明确亏损容忍的尺度——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基金等政策性基金的容亏率从80%到30%进行设置,市场化基金的容亏率设置为20%。

具体来看,成都高新区以策源资本和高投创投两大基金运营平台为核心,构建起“资助—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的全生命周期投资基金运营体系。

其中,“资助资金”不计权益支持高校院所创新项目开展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成果转化工作,由财政首期设立不低于1亿元资助资金(5年累计15亿元),每年支持150个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成都高新区“就近就地、应转尽转”;

种子基金”聚焦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等,首批新设2亿元种子类直投基金,未来每年投资不低于2亿元,助力100个创新团队注册成立公司启动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并为创始团队设置原价回购机制,比例最高可达到80%;

天使基金”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每年投资不低于15亿元,每年支持企业不低于50家;

创投基金”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投资,每年投资不低于20亿元,加速30个高能级项目快速成长,将重点发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重点细分赛道;

产投基金”聚焦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投资,每年以不低于30亿元重点投向20家核心企业。深挖主导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围绕“链主”企业和核心节点型项目重点布局;

并购基金”聚焦区内有并购意向的上市公司、链主企业,服务有被并购意向的优秀创新项目和有退出需求的资本,围绕公司主营业务或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并购重组,助力被投企业加速登陆资本市场以及区域上市公司、链主企业做大做强。

纵观来看,此次是全国范围内容忍度较高的容亏尺度之一,有望解决国资“不敢投”难题。

众所周知,由于国有资本的特性,长久以来国资机构对于错误的容忍度较低,甚至可能会出现“宁可错过,不能投错”的现象。

“哪怕不是投资失败,而是项目稍微有点财务记录的瑕疵,国资管理机构都需要承担责任。这导致国资管理机构在做股权投资时,容易出现风险厌恶行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曾坦言,“我们需要对风险进行包容。”

一个月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当中重点提到要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

此后,对于绝大多数国资机构关心的问题——容错免责机制,开始被摆到台面上。

最近,成都来了一群总部

当国资成为一级市场主力军,产业生态也发生深刻改变。透过成都,可以看到政策性和市场化投资“两轮”驱动正在造就着一幅产业新版图。

2022年9月,成都高新区迎来一家卫星互联网独角兽——银河航天卫星通信载荷及毫米波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正式签约。在此之前,成都卫星互联网产业链虽然企业丰富,但存在着“小而散”、缺乏核心链主的问题。

紧接着,策源资本又参与国星宇航C轮融资。为了壮大产业集群,这家成都本土卫星互联网准独角兽企业已将公司总部迁址到高新区,并将作为未来公司的上市主体。

较为轰动的是2023年9月,策源资本一口气投了两家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企业——遨天科技、创智联恒。其中,创智联恒正是培育于高新区,遨天科技也已在高新区落户。

自此,产业集群效应显现。上个月,策源资本领投沃飞长空数亿元B轮融资,创下近两年国内低空经济eVTOL行业里单笔规模最大的融资。同时,策源资本还将与沃飞长空共同建设全球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项目。

如此一幕幕,也被复制到芯片半导体领域,策源资本通过推动知名项目落地,带动高新区半导体材料和设备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上游芯片设计企业到蓉落地的吸引力;而在生物医药产业,通过对绿叶制药项目的投资,引入国内唯一通过降血脂循证医学的创新中药,则对成都生物医药产业中的中成药制备和研发具有促进作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带动生物医药产业链升级……

投资界了解到,目前策源资本参与的合作基金投资项目已达371个,投资额超过210亿元,自主管理基金投资项目70个,投资额逾110亿元,实现了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未来制造四大产业方向及企业成长周期的全方位覆盖。

同时,通过基金招商累计招引落地永新医疗、货拉拉、英杰电气等重点项目超110个、落地总投资超1200亿元,逐渐形成“设立一支产业基金,引入一家龙头企业,延伸一条产业链,打造一个产业集群”的创新模式。

梳理下来,几乎每月都能看到策源资本有关于基金组建、备案或签约的消息,这在全国创投圈里并不多见。清科研究中心数据也显示,2023年成都市投资事件总金额近160亿元,在中西部城市中位列前茅,当中又以成都高新区留给投资人的印象最深刻,悄然崛起为中西部创投最蓬勃的力量。

所谓产业兴城,这是成都历史上难得的产业机遇。

中国城市产业之战

成都只是一缕缩影。

犹记得2020年10月,原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现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中提到:“我们的从业的人员只要没有道德风险、没有营私舞弊、没有贪污等等,我们都是免责的”,给足团队和子基金安全感。

不久前,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也发布最新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其中新增尽职免责的具体情形——总结来看,只要是按规合理运营,引导基金将合理容忍正常的投资风险,不将正常投资风险作为追责依据。

说到底,政府引导基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放大财政效益撬动社会资本,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如若“不愿投”“不敢投”,显然谈不上实现发展产业的目标。

回顾这几年,中国城市命运之战打响。深圳、合肥、成都、广州、上海、重庆……一个接一个城市开始落地超级基金群。此外,各地政府招商办也卷了起来。

凡此种种,正是“基金招商”时代的生动写照。产业背后,凝聚的便是一个个就业机会。

以成都为例,拥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64所高等院校,其中8所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每年输送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人才。曾几何时,成都知名高校的学生毕业后第一选择往往是去北上广深甚至海外,如今这一现状正渐渐改变。一则数据显示:截至去年7月,成都已经吸引落户近70万青年人才。

与此同时,一些在沿海城市打拼的创业者也陆续选择回到四川家乡,这是以往鲜少见到的一幕。

变迁背后,是中国城市正在进行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之战。从北上广深到十八线县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投身到这一场历史洪流中。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