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餐饮”卷土重来。
最近,各种各样的“中药+”餐饮业态持续涌现。除了之前火过一轮的中药咖啡,各地还出现了“中药茶饮”“中药面包”“中药雪糕”“中药甜品”“中医药膳餐厅”……
“中药餐饮”这股风,这次能火多久?
茶饮、烘焙、雪糕、甜品……
“中药餐饮”业态越来越多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冒出了很多“中药餐饮”业态。
1、有品牌靠中药奶茶开出上百家店
中药茶饮,也叫“新中式草本茶饮”或“草本养生茶饮”,这类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中药餐饮”业态。
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30个主打中药或草本养生的茶饮品牌,如陆藜·开了个方子、青楠五味茶、椿风、知嘛健康、百草间等。
有的品牌已在一线、二线城市开出了上百家门店,据品牌点单小程序,陆藜·开了个方子全国门店数超150家,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河南、广东、四川等20多个省份,青楠五味茶也在等省份开出了超65家门店。
选址上,这些品牌店多开在商场或热门商圈内,也有的中药茶饮店开在中医馆或者药房里。比如,深圳连锁中医馆“众心堂”去年起在诊所里开设了中式饮品专区,主打“羊奶+中药材”的中药奶茶;江苏医药旗下的一家南京药房开了“乐饮禾膳”,主打中药茶饮和养生炖品。
中药茶饮在装修上普遍走“中药铺”风,门店中经常出现药材、药罐、药柜、穴位图等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医的元素。
以广州品牌“茶宫煮”为例,走进店内,一眼能看到用毛笔书写的“食药同源”几个大字,店员身后的背景墙上挂着一排中药柜,顾客面前的取餐台上则用木格子展示出48味中药材,比如茯苓、蒲公英、火麻仁等。
△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产品方面,中药茶饮既包含比较常见的养生饮品,比如玫瑰普洱、陈皮洛神花茶、酸梅汤等,也包含一些“功效”饮品。
比如“陆藜·开了个方子”,其招牌产品太阳通明茶含有人参、枸杞等多味中药材,产品名称后面特别标注了“熬夜水”字样,“推荐劳累人群”,暗示这款产品具有滋补养生功效。此外,该品牌还推出了“推荐上火人群饮用”的阳明丽人茶、“嗓子疼更适合常饮”的藜梨元上等茶饮产品。
△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2、中药面包,医院和药房的副业?
近几年,不少连锁药房、中医院凭借“专业优势”,开出了一批中药面包店。
郑州张仲景大药房旗下的品牌仲景生活创立于2021年,陆续推出过一系列主打养生的产品,涵盖糕点、零食、燕窝、奶茶、蛋糕、饮品、面包等。2023年以来,其逐渐聚焦养生面包+养生茶饮的模式,产品也在社交媒体上火出圈,比如艾草香肠面包、香椿什锦芝士面包等。目前该品牌已经在郑州、南阳开出了8家门店。
北京同仁堂推出了一批中药面包,如枸杞原浆牛角包、陈皮肉桂苹果酥、罗汉果蓝莓欧包等,同时搭售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陈皮拿铁等草本咖啡,以及“熬夜水”“晚安水”等网红养生水。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也开出了一家主打养生欧包的药食坊。主打麦冬清润吐司、阿胶软欧包、黄芪养生包、荷叶消暑包、当归罗汉果吐司等多款养生系列。
3、中药雪糕店、中药甜品店、药膳店......万物皆可“入药”
雪糕、甜品、药膳……今年“万物”都可加入中药材。
年的中俄博览会上,一个名叫“中气食族”的品牌向大众推出了几款含中药材的“中医雪糕”,比如“缟羽椰雪”中包含了“益生酵豆”及五大膳食纤维,其中包含车前子壳等中药材。此外,据品牌方介绍,产品中还含有三大益生元成分:菊粉、抗性糊精、低聚果糖。
南京同仁堂也开了一家中药甜品店,主打各种养生甜品、炖品,比如芝麻糊、杏仁露、核桃露、洛神乌梅等。
山东品牌“荷田水铺”,主打新中式草本糖水及草本茶饮,如桃胶玫瑰雪耳、椰奶桃胶芋圆雪燕等。
此外,重庆、合肥、广州等城市均出现了一批主打中药养生的甜品店,如重庆的瑭午、合肥的不芷·养生局、广州的糖叙等。
去年,河南郑州的东济堂开设了一家“食养厨房”,一度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餐饮店,其主要卖各类养生主食、汤粥和茶点,比如六珍菌过桥米线、山药葛根玉米羹、酸梅桂花糕等。
广州番禺区也冒出了一家“鄉伴如初药膳堂”,定位中医馆药膳餐厅,一楼餐厅提供草本咖啡、养生下午茶、药膳和养生酒,覆盖从早晨到夜宵的消费时段,三楼还开设了可以把脉问诊的中医馆。
云南大理有一家“膳源本草药膳茶餐厅”,主打中式养生茶、药膳米线、食药同源养生套餐等,门店称可以根据顾客体质搭配适合的药膳养生茶和药膳糕点,还聘请养生指导老师给会员做体质分析和体质调和方案。
从茶饮、面包到甜品再到药膳,中药材的应用正逐渐渗透到餐饮的各个领域,不断拓宽着中药、养生餐饮的边界。
“中药餐饮”这股风,能火多久?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华佗、李时珍、张仲景,“食药同源”“应季而食”的中医药理念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基于如此文化背景,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养生大军,近年来养生餐饮的热度持续不减。
从开发“熬夜水”“阿胶奶茶”,到打造“养生咖啡”店,再到如今出现的各种“中药+餐饮”业态,背后的趋势是餐饮和传统中医药的融合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入。
但红餐网发现,对于一些中药餐饮商家而言,中医、中药元素更多是一种营销手段,“中医+餐饮”的融合方式还浮于表面。
比如某家中药茶饮在门店内引入了“AI舌诊仪”,为顾客“看诊”,品牌在社交媒体的账号称这是种“3分钟测出自己的身体状况”的“高科技”。
△一位顾客体验舌诊仪,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据店员介绍,顾客只需伸出舌头对准镜面上的摄像头拍照,根据显示出的症状描述选择对应选项,等待几秒,再用微信扫镜子上显示的二维码,就能在自己的手机上收到一份中医“调理方案”。
但当红餐网体验后咨询店员,方案上给出的调养建议是否有效时,店员却表示“只是提供参考,效果因人而异”。
显然,品牌引入“AI舌诊”的动机和结果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割裂。动机上,品牌这样做是为了加强与中医的联系,让自己显得更“专业”。但结果上,简单到如同玩闹的舌诊体验,又一下子戳穿了这种伪专业的虚假,消费者并不会相信能在一家奶茶店中得到真正的中医诊疗服务。
事实上,多数消费者也并不相信偶尔吃一次中药面包、喝一杯中药咖啡,就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对于年轻的消费者来说,“咖啡里泡枸杞”更多是一种“朋克养生”的态度——即便生活再苦再累,也要抽空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如果大部分中药餐饮店的“专业性”本就是伪命题,那中药餐饮这股风能持久吗?
一个新品类能否长久,关键要看创新能否从根本上提升产品力,能否支撑得起一个细分品类的生命周期。
但中药餐饮目前在产品方面还存在不小的挑战。比如,中药普遍比较苦涩,加入了中药材后,茶饮好不好喝?面包好不好吃?
某中药奶茶品牌的官方账号称,其旗舰店每天约能销售100-200杯,每天营业额平均为1500-2000元,颇受消费者欢迎。
△图片来源:某品牌小红书账号截图
但这家店的销量和口碑似乎并没有品牌宣称的那么好,大众点评上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评价多数是“味道一般”。
大众点评显示,这家店开业2个多月以来,仅有一个9.9元团购套餐显示了销量,为40单,其余6个团购券均未显示销量数据。这家中药奶茶与周围连锁奶茶的差距也比较明显,该店评论数仅十余条,而该店附近奶茶商家的评论数达上百条。
一些早前将门店开向一线城市的中药餐饮品牌,也面临关店的窘境。比如在杭州走红后开到深圳的“四气五味·药食无界灵感烘焙局”,大众点评显示,目前其深圳店已经“歇业关闭”。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不好吃、产品没特色,是消费者抛弃这家店的主要原因。大众点评消费者“Fiona”在给这家店的留言中表示,“希望商家能够重视出品,环境服务都挺好,但面包店最重要的是面包本身吧。”另一位匿名消费者表示,“一家形式大于内容的店……店员不断推销,买个面包都不得安生啊。味道就是普普通通的面包没啥特色,价格虚高,比同样无糖无油的大牌还贵。”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一家开在佛山的新中式草本茶饮品牌,主打加了人参的清润珍珠奶茶,但其产品结构十分复杂,既有含中药材的“复方本草饮”,也有奶茶、柠檬茶、罐罐茶、鲜米乳、本草咖啡等饮品线,SKU多达30种,菜单看起来眼花缭乱。
尽管有如此丰富的“中药+”产品供选择,但外卖平台的销量数据显示,这家店卖得*的还是传统奶茶,比如鲜牛乳米麻薯,中药相关产品反倒成了“添头”。
当创新形式大于实质,只是个“花架子”时,消费者会用行动投票。对于中药餐饮商家而言,想要利用好中药这一元素,恐怕不能只是简单粗暴地把中药加进产品中,而是要真正研发出让消费者愿意复购的、好吃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