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近期最沸沸扬扬的事,莫过于6月初一则关于“部分公募基金人士证实,行业内300万以上年薪或被追溯退还”。
消息一出,霎时激起舆论千层浪,有人怨声载道,有人拍手叫好,有人义愤填膺,有人期待着“卖房退钱”的好戏。直到最近的中金事件,把所有一切都蒙上阴影。
图源网络
虽然事后多方出面辟谣该消息,但是当下金融业的“苦日子”却无所遁形。坊间甚至调侃:“2024年,家住联洋,降薪后还追薪被审计的金融民工”已成功超越“2022年,刚在杭州买房,重仓中概互联,惨遭毕业的大厂码农”成为新一批的最倒霉高收入者。
在上海浦东,下跌中的联洋房价,寒冬下的金融业态,被双重压力卡脖子的金融精英们的遭遇,似乎正印证着这一说法。
落魄的联洋
2007年,上证指数猛涨至6124点,A股迎来史上*牛市。
彼时,黄浦江岸高楼上的精英们,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各个赚得盆满钵满,奖金拿到手软,一跃而成为沪上最高收入群体。当年,中信证券整个公司的平均薪酬超过150万。
宿命般从天而降的巨额财富,迫不及待地寻找着流动的出口,嗅觉敏锐的金融人士们,在精密地计算过后,将房产列为了*选择。毗邻世纪公园的联洋,幸运地被这群新中产相中,顺利地乘上了这一波牛市的春风。
意气风发的陆家嘴精英们,齐刷刷地购入联洋,进驻这个上海的第二代国际社区。
早年间的联洋,在浦东并不打眼。从2000年启动建设,到2005年陆续落成,即便是基础定位很高,卖出的价格也不过几千块每平米,而那时的古北二期刚面世就能直逼20000元/平方米,差距不言而喻,个中原由脱不开当时的时代环境。
1995年到2005年,正值外资企业在上海的黄金十年,古北恰好就在当时的外企大本营虹桥开发区附近,那里聚集着动辄年薪百万的高管们,购买力自然是强劲非凡。而浦东的外资企业大都分布在陆家嘴、金桥,很少有人想着去联洋买房。
局面的扭转,要从联洋抱上金融人的大腿开始,从2006年股市大涨130%,到2007年上证指数到达高位,再到2009年的四万亿大激荡,股市三连跳让联洋的房价不到五年时间就追平了住满外籍人士的古北,此后一路高歌。
而在联洋板块中,*代表性的要数仁恒河滨城,这个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基金经理的密度最高“的小区,不仅让联洋稳坐“陆家嘴后花园”的名号,还在2020年领涨上海楼市,成交价一度高达18万/平方米。
图源网络
支撑起这波暴涨的,不仅学区房的势头,还有那年史无前例的货币大放水。眼见A股的融资规模站上全球榜首,395家企业,4707亿元融资额,创下10年来的新高,再加上魔都的蓄水能力,中产加杠杆的实力,上海楼市行情再上一个阶梯,包括联洋在内的一系列豪宅齐齐暴涨。
然而,谁也没想到两年后联洋再次成为上海楼市中的热门话题,竟是因为房价暴跌30%,作为联洋板块标杆的仁恒河滨城,甚至出现了低于10万单价的成交,*到低谷不过瞬间。
图源网络
起初,大家以为这不过是短暂性的波动,尽管有媒体不断拿低价成交的个例说事儿,联洋业主们大多还是稳坐如山,时不时跳出来为为自家小区做“保价”辩护,想着等形势暂缓或许还能重新往上走。
然而,如今摆在业主们面前的现实是:联洋曾经拥有过的天时、地利、人和,似乎都在尽数失去。
失意的精英
联洋*的靠山,本是奔走在世纪大道和嘉里城沿线的券商和基金公司,靠着这群离钱最近的“new money”们对*梯队学区房的喜爱,房价向来高枕无忧。
直至2022年,中金某交易员的娇妻在网上晒出“93年老公月薪8.25万的收入证明”。这波高调炫富的操作将券商推上了风口浪尖,金融业的寒气似乎从那时其弥散,联洋和业主们集体进入一段“苦日子”。
图源网络
先是普遍性的裁员和降薪,银行、证券、基金无一幸免。
券商人均百万收入的辉煌已成为过去式,Wind数据品牌统计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九成以上券商的薪酬下降,两年间中金、华泰、广发、海通、招商等券商公司的降幅均达到30%以上,前者的平均薪酬已从2021年的116.42万元降至2023年的70.04万元。
银行业亦是哀鸿遍野,根据2023年各银行年报,民生、招商、平安等银行的高管薪酬,同比降幅分别为36.65%、36.83%和42.07%,最惨的收入已经快缩水了一半。更为糟心的是多家银行在年报中强调“已建立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及追索扣回机制”,银行民工还要被“反向讨薪”。
基金公司的日子更是难过,旧基金亏损严重,新基金发行无人问津,在“降佣”大潮下,各大机构都开始节衣缩食,除了直接降薪和降绩效的基本操作之外,降本增效已经扩展到考勤打卡、差旅标准,报销标准等各个细节层面。
有关公募基金经理的限薪和退薪的传闻频频登上热搜,流传的封顶数字一路下跌,最新版本已经传到“薪酬超290万部分需要退还”、“基金经理的年薪要控制在120万之内”,无论结局如何,行业整体降薪是不争的事实。
从表面上看,造成这个局面的直接原因是总体业绩下滑:净利息差收窄和房地产下滑,让银行资产端缩水,不良贷款率上升,在业绩上一筹莫展;IPO 收紧后,券商的证券承销收入急转而下,中金去年的投行业务直接下滑40%,精英们开启大逃亡;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进入深水区,监管日趋严格,市场持续震荡。
从更深层次去看,本质上是金融业的地位正在发生改变,吃尽时代和政策红利的受益者们。在吸纳社会财富的道路上超速狂飙,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均衡发展,终有被按下限速键的时刻。
家住联洋在陆家嘴上班的精英们,是这群受益者的典型代表,那时的他们意气风发,眼瞅着蹭蹭上涨的房价,在疫情期间还有心思参与“团购大比拼”,普通小区在绞尽脑汁抢菜时,豪宅的团购从Shake Shack、阿嬷手作奶茶、B&C黄油面包、择本家铜锣烧,到乌鲁木齐空运来的烤包子,变着戏法地展示实力。
自诩不凡的仁恒河滨城业主们,更是因为一份4700字的防疫指南在网上爆火,一举一动无显露出精英的优越感,铺天盖地都是诸如《一个社区的十四天自救》、《上海仁恒河滨城的民间防疫指南“太卷了”,人类的理性之光被点亮》、《“抱歉我家有人阳d了!”仁恒河滨城的居们这样“硬核”回应……》等系列高级夸夸贴。
如今,金融业大幅降薪,联洋房价暴跌,盘旋在他们头顶的是一场山雨欲来。
崛起的拦路虎
527新政后,上海楼市迅速反应,二手房成交量上涨迅猛。
作为中产风向标的联洋,从去年9月开始哐哐出货,近两个月的交易量更是飞升,标杆仁恒的成交单价在11W上下浮动。显然,繁茂的成交量是以价格持续下探为代价换来的。联洋的二手房,彷佛一块烫手山芋般被业主们急忙出售,这似乎也预示着它难以重返价格高地。
图源 魔都财观
过去,浦东联洋是中产们心中的住宅“白月光”,不仅是学区优质,交通便利,商业配套齐全,房子品质好,社区环境还上佳,完全符合需要“鸡娃+内卷”的高薪打工人的需求。仅有的硬伤是医疗资源和车位稀缺,但那时无伤大雅。
而今的联洋,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岁月变迁,多次攀上房价的*,后发力明显不足:一是房龄老化,不再是当打之年;二是周边的人和物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内外受困的业主们纷纷跳船转战他处,不远处的新房在强势崛起,蚕食着联洋的主力购买群体。
过去联洋的坚挺,大部分背靠着陆家嘴和世纪大道上的高薪群体,浦东有学区房和改善房需求的家庭,小部分依靠张江的码农。
然而前者的购买力被大幅削减,注意力又被杨浦、洋泾等地的新房供应吸走,譬如,离陆家嘴不到4公里的中海海上和集,对外公布的一期业主画像,40%在陆家嘴工作,35岁以上人群超7成。
后者则被唐镇分流,海量新房上市,核心地段的浦发唐城、安高申宸院等红盘都颇具热度,联洋的忠实支持者们大大流失。
在崛起的拦路虎面前,联洋的颓势可以预见,低价买入的业主们尚且还能安枕,高位上车的业主们则遭受着收入和房产的双重缩水困境,让“家住联洋,在陆家嘴上班,被追薪和被审计的金融人士“成为了今年最典型的“倒霉高收入群体“。
然而在听过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和腾讯新闻《一线》的对话中提到的:“现在看金融业的薪资,已经降低到和高科技行业差不多的水平了。”并且,他进一步指出,不能期望金融行业的薪水继续下降,拉到制造业水平。这种种事情又不免让人唏嘘。
又或者应该说,联洋正从与自身并不匹配的神坛上走下来,回归到它应该在的价值区域,正如其业主们的命运。
结语
昔日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曾言:人生发财靠康波。
他的涛动周期论指出,人的财富命运是由经济周期决定的,每个人一生中理论上有三次财富机会,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如果你能够抓住其中一个机会,你就能够至少是个中产。反之,则没有胜算。
如果纯粹地认为自己的财富积累是因为自己的本事,那与周期相悖的投资也能快速消灭中产阶级财富。
从某种程度而言,以“金融精英”和“大厂码农”为代表的中产们,正是经济周期下的产物,他们站在时代大潮下,认准周期趋势,把握拐点带来的机会,乘风而上。与此同时,这也注定了中产们的底色是脆弱,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当周期之轮转动过后,他们能否握紧手中的方向盘,能否再次顺势而动,则是一重新的考验。
寒冬下的精英们,还有机会抓住下一个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