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模型浪潮的推动下,AI转型不再是企业的选择题,而是生存的必答题。
近日,数字化服务商微盟面向企业客户推出定制化的AI产品WAI Pro,初步版本主要面向品牌商家、4A广告公司、营销代运营团队和内容创作团队。
WAI Pro作为独立的AI应用产品,支持个性化定制可供企业私有化部署。这也是SaaS行业在探索AI服务商业化上的一次尝试。
主流厂商正纷纷推出大模型相关产品。其中,面向消费者的toC端应用,凭借其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优势,迅速占据了市场份额。然而,toC端的商业化之路似乎并不平坦。
国内当前C端市场的AIGC应用主要采用内容产出收费、订阅制或会员制付费等收费模式,但市场上成熟的产品并不多见,大多数C端产品仍旧以免费模式为主。一个更为严峻的现象是,在C端AIGC产品市场中,尽管许多应用在上线初期经历了快速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活跃用户的比例和用户留存率却并不乐观。
作为AIGC领域的标杆,ChatGPT也未能避免用户吸引力下降的问题。分析公司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ChatGPT在今年6月份的阅读流量与访问者数量首次出现下降。
QuestMobile的报告也指出,头部AIGC APP的运营数据显示出低活跃率和高流失风险,3日留存率普遍低于50%,部分APP的卸载率甚至超过50%。
与toC端相比,toB端AI应用展现出更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潜力。
《中国AIGC应用全景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AIGC应用市场规模将达200亿元,2030年达万亿规模。其中,B端产品80%实现营收,C端产品近50%以免费为主;AI原生应用占比高于X+AI,占比接近57%;多模态是大趋势,应用产品占比近50%。
企业级AI应用正成为AI技术商业化的主流方向。不过,在层出不穷的C端应用面前,为什么企业还需要为B端应用付费?
对此,微盟集团AI负责人裘皓萍对华尔街见闻表示,“B端大模型应用的价值在于能够为企业带来全局性的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推进AI商业化的关键在于让客户认识到并愿意为AI技术带来的价值付费。如在AI+营销的场景中,尽管设计师可以通过个人版工具提升工作效率,但企业往往缺乏全盘性的AI对业务提效的数据。
“由于个人对AI的拥抱程度千差万别,C端的AI工具往往难以满足企业对全局业务提效的需求。同样100个设计师或文案,可能只有10%会用C端产品积极求变,而企业级AI可以让全员100%使用AI提效。”
此外,企业对AI的需求更加多元和复杂,B端产品能解决C端所不能之痛点。微盟WAI技术负责人左江华对华尔街见闻指出,“大模型B端和C应用的*区别是,B端产品要搭建好SOP和流程。企业级应用其实是把各种场景拆散揉碎后,基于不同细分场景用AI去实现提效。”
左江华指出,以ChatGPT这一C端产品为例,用户往往使用其交流对话的能力,在此之外你想让它根据需求画图,这就涉及到不同大模型之间的联动了。
即便认识到B端应用有其价值,客户使用大模型过程的种种难点,依然成为AI商业化的一大挑战。
裘皓萍提到,客户在使用AI大模型时有几大困境:一个是“不知道能用在什么场景”,一个是“不会写prompt”;而外部环境的挑战也会导致客户收紧预算,对AI大模型抱有观望态度。
“这个过程就像恋爱,”裘皓萍比喻说,“需要双方不断磨合,因为目前大家对AI功能的潜力和上限还缺乏充分的了解。”
如何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如何将AI技术与企业实际运营有效结合,如何提升客户使用AI的能力和效率,这些都是企业级AI应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企业对AIGC实现的需求集中在优化客户体验、提高响应及时性、增强开发人员能力、构筑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等方面,基于业务流程,结合环节链条,深入到设计、开发、制造、营销、财务等环节。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商业化加速,企业级AI应用正成为市场的“确定性增量”。但如何让客户对AI的能力和上限有认知、并使其愿意为AI付费,将是一条漫漫长路。